岳飞吧 关注:12,443贴子:269,053
  • 30回复贴,共1

【转发】岳飞,最后一战的踪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妖妖弄文
——向西向南“文化之旅”行走散记(14)
(这篇文章不错,虽然口语化,甚至有AI代写的痕迹,但是好在不和稀泥。)


IP属地:吉林1楼2025-05-27 10:23回复
    感想与感受
    岳飞,最后一战的踪迹
    ——“向西向南”文化之旅第七站(B)
    这天,在朱仙镇逛的时候,走到老虎洞街发现了一处清真寺,也叫“绿瓦寺”。
    我被它的伊斯兰教建筑特色吸引着,看了又看。山门和大殿、碑楼等都很气势。木雕、砖雕、石雕透着艺术范儿。特别是那几扇“鱼鳞”的木格子门窗,都是鱼鳞镶嵌的,那得多肥的鱼,能有这么大块的鱼鳞呢。
    看了门旁碑石上的介绍得知,这座清真寺已有千年历史,初建于北宋兴国年间,后又在明嘉靖年间扩拓,清代乾隆年间重修。据说,岳飞大战金兵时,元帅府就设在寺内。当时,岳飞系马的槐树被当地群众称作“相思槐”的树身还在。


    IP属地:吉林2楼2025-05-27 10:24
    收起回复
      2025-08-06 21:27: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可是岳飞不在了。我和几位旅友,回身去了不远处的“精忠岳庙”。
      院内,左手边的照壁上就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下面跪着5个陷害岳飞的刽子手,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及张俊、万俟卨、罗汝楫。
      汀兰一见,抬手就是一顿巴掌,挨着个地煽下去,都是铁铸的,打得手生疼。她没看见,边上就有一根鞭子。谁过来都要狠劲儿地抽这几个诬陷忠良的奸人解解恨。他们制造的不仅仅是岳飞一个人的悲剧,道德底线的崩塌,毁了一国之运,无法收复失地,祸国殃民,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这些人,即便跪到地老天荒,也不足以平民愤。其实,那个皇帝高宗赵构才是真正的元凶,导致朝廷政治黑暗,官场乌烟瘴气。
      岳飞遇人不淑,再是雄心壮志,也敌不过一群贼子的绞杀。
      “遇人不淑”这个词可能不恰当,但我实在不知说什么好了,就是没遇对人,关键时刻,没遇到好人。尤其当权决策者,再凡有点儿脑子,也不至于偏听偏信。


      IP属地:吉林3楼2025-05-27 10:25
      收起回复
        知其岳飞的冤案,南宋的几任赵氏皇帝记得他,表明了统治者对岳飞“忠义”精神的认同。时隔二十年,宋孝宗为之平反昭雪,追复原职,谥号“武穆”。这位南宋最有作为的君主,下令访寻岳飞遗体,“以礼改葬”;之后的宋宁宗又追封岳飞为“鄂王”;宋理宗又把岳飞的谥号改为“忠武”,后又增谥为“忠文王”。再是怎样的追谥,岳飞也活不过来了。
        朱仙镇人记得他,岳飞被害三百多年后,明成化年间建了这座岳庙。
        要说岳飞,一生打过无数次胜仗,有120多次吧,从来就没败过。天生就是个将才,且多是以少胜多之战。单说四次北伐,就不曾给过金朝名将,开国功臣,曾经一次次统兵伐宋的金兀术一次面子。他过不了岳飞这一关,从未在岳家军这里赢过。


        IP属地:吉林4楼2025-05-27 10:26
        收起回复
          第一次北伐,岳飞就收复了襄阳六郡。那是金国占领宋朝后,扶植的齐国傀儡政权,大片国土收复,轰动朝野。打败了齐国,等于打了金兀术的脸,那是他的一劫。时隔两年的第二次北伐,所向披靡,收复了陕西商州全境。尽管不甘的伪齐国以20万人再次起兵,岳飞集中兵力,第三次北伐,一举粉碎了齐国攻势,战果辉煌。而后,就在宋高宗赵构主张与金国议和之际,金兀术撕毁和约,对宋发兵。岳飞指挥的著名郾城、颖昌大战开启,这便是第四次北伐。且势如破竹,以少胜多,破了金兀术的“铁浮图”“拐子马”的神话,给金兵以沉重打击。
          说了这些,我是在寻找岳飞最后一战的踪迹。
          第四次北伐胜利后,岳家军乘势追击,在朱仙镇击败了金兵,金兵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兀术弃开封城,准备渡河北逃。岳飞信心满满,对部下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这时,朝廷的十二道“班师回朝”金牌到了;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秦桧一伙杀害。
          都说朱仙镇大捷,史料记载的却很少,仅有 “一支岳家军抵达朱仙镇”的字样。具体事实没有。
          秦桧既然能把罪名说成“莫须有”,谁还敢如实记录岳飞的辉煌功绩呢?那样的话,不是给朝廷留下戕害忠良的把柄了吗?这是你私下想的。
          其实,朝廷上下的人都心明镜一样。
          现在看来,朱仙镇这一战应该是有的。朱仙镇是开封的南大门,从开封过来,也就几十里路程,基本是直线,且这里开阔平整,适于兴兵打仗,能施展得开。打下朱仙镇,就可进军开封。
          再者,这里的百姓与岳飞有感情。


          IP属地:吉林5楼2025-05-27 10:30
          收起回复
            或许都是传说,但也不可能空穴来风。如那个清真寺,说是岳飞大战金兵时的元帅府,还有棵“相思槐”,岳飞的那匹追风菊花马曾被拴在老槐树上,而他则是一个人在槐树下踱步,运筹帷幄。且以500铁骑开道,7万兵力迎战,大破金兀术10万雄兵布下的金龙阵,又是以少胜多。
            朱仙镇大捷,使岳飞威名大振,百姓们带着好吃好喝的前来祝捷。
            当听到朝廷让岳飞班师回朝时,个个痛哭不已。拦住他的马,不让他走。这棵古槐的叶子也滴下泪珠,岳飞被杀的消息传回朱仙镇,不仅百姓失声痛哭,古槐再次落泪。由于悲伤过度,枯萎而死。所以,当地人把古槐叫做“相思槐”。
            著名民族英雄于谦,你在读书时曾学过他的《石灰吟》,那句“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直记得。他的《岳忠武王词》一诗。其中就有这么一句:“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里面的“一别”和“不见”,耐人寻味。简单理解,岳飞被陷害了,被杀了,哪还能再打仗,更何况奏凯歌了。这句诗,说明了一个事实,即岳飞曾在朱仙镇,岳飞曾在这里打过大胜仗。


            IP属地:吉林6楼2025-05-27 10:31
            收起回复
              于谦听了朱仙镇人的讲诉,知道了那一仗是岳飞最后的一仗,且赵构的十二道回朝金牌,那是催命符。深层次理解,岳飞在朱仙镇这边刚刚浴血奋战,打了大胜仗,却功亏一篑。朝廷无人喝彩,谈何奏凯歌。况且,连史实上都没写明“朱仙镇大捷”几个字,但百姓们记得。
              岳飞走了,再没回来。可以想见,他当时的心境,一定是难过失落到了极点。
              他的战神事迹和形象深入民心,人们念着他的好,记着他情。比如“相思槐”,比如“饮马井”的故事,如果单纯地以为都是传说,那就错了。如果岳飞没到过朱仙镇,没在这里打过那一仗,凭什么百姓对他有那么深的厚爱,还一代一代地讲诉他的故事,为之立碑,为之建庙。
              在朱仙镇这里,岳飞逐渐由人变做了神。
              好多地方建起岳庙,从这些庙宇的建立可以看出,一方面以示纪念,一方面寻求护佑。河南安阳与浙江杭州,那是他的生死之地。再就是他曾驻军的江苏宜兴等,也都建有岳飞庙。而河南开封朱仙镇,则是岳飞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每一处,都与这位威武将军有瓜葛,有故事。


              IP属地:吉林7楼2025-05-27 10:32
              收起回复
                朱仙镇的“精忠岳庙”,这里应该是岳飞抗金的历史见证。当时走进的一刻,心怎也是平静不下来。别的不说,仅就那一次次的胜仗,也该免于一死吧!看在他收复的那一片片国土,也该放一放手吧!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那些奸人,连罗织罪名都不会,看来真是没的罪可说。所以,那句“莫须有”词垂千古。岳飞的“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仰天长叹,该含着怎样的悲壮之情。明明是“尽忠报国”,明明是置生死于度外,还搭上了能打能拼的儿子岳云一起死。岳飞三十九岁,岳云才二十三岁。怎忍心,怎忍心陷害忠良到了穷凶极恶的地步。
                都愿岳飞太能了,百姓的声望太高了。
                赵构听信秦桧的谗言,没个主张,可想,他不是个明主,别看是一国之君,却是一个容不得他人好的龌龊小人。包括被金国议和拉拢过去的秦桧,岳飞没遇到一个好人,不死才怪。
                岳飞死了,可他的英灵还在。
                我和汀兰又去了朱仙镇启封故园,这个故园很有来头。


                IP属地:吉林8楼2025-05-27 10:33
                收起回复
                  2025-08-06 21:21: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春秋时期,朱仙镇这一带是郑国的东北边陲,郑庄公在这里屯兵,名字就叫做了“启封”,是“启拓封疆”的意思。后来,汉景帝刘启避讳那个“启”字,就改叫“开封”了。朱仙镇现在所属开封市祥符区。
                  这个故园蛮大的。一进门就见到了那座高大的四面牌坊,其中就有“朱仙大捷”字样。两边石柱的对子就是岳飞的那句:“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你在拍照时,落日的光没避开,刺得睁不开眼,可你还是看到了,看到了“朱仙大捷”和那副对子。
                  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气势。
                  偌大的园子,岳飞的“精忠报国”在显著位置。可见,文武双全的岳飞在朱仙镇人心目中的位置。这里有个“博弈广场”,传说,鬼谷子和众弟子曾在朱仙镇一带潜心修炼,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鬼谷子及72弟子修炼成仙。也因此,这里才叫做了“聚仙镇”。后来,战国侠士朱亥定居在此,又改叫了“朱仙镇”。
                  站在聚仙湖畔,你就想,神仙们一定为岳飞打胜仗助力了。但这么多的神仙为什么保不了岳飞的命呢?想来想去,还是皇上一手遮天说了算,神仙都拿他没办法。他是岳飞的克星,命该断送在那群小人之手,说这些都是气话,可我真的为之不平。


                  IP属地:吉林9楼2025-05-27 10:34
                  收起回复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句诗,不难看出,岳飞还是信心满满。短短的一生,这仗没让他打够。可以明鉴衷心的诗词,有这样衷心耿耿的战将,还怕江山难保?有人说,光凭岳飞的威名,足以保南宋江山二十年的太平。这个,我信。岂止二十年。这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连美国西点军校都把他的战术理念和思想编入了教材,进行研究。他可不是一般的战神。
                    岳飞最后一战的踪迹,在朱仙镇。
                    当年,岳飞的菊花战马作战时,刨出的那口清泉,被称为“饮马泉”。更有清真寺的“相思槐”可以作证。民间百姓的口碑,可以作证。尤其那个“精忠岳庙”,也不是随意修建的,那是朱仙镇百姓供奉保护神的地儿。崇敬与景仰与追忆,都在这里。岳飞与朱仙镇共情,绝地之战,毋庸置疑。
                    你在朱仙镇的“精忠岳庙”见到了岳飞,在朱仙镇的民间传说中,与之交流。冥冥之中,你听见了战马嘶鸣,听见他在呼吼:“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他死了,他还活着。


                    IP属地:吉林10楼2025-05-27 10:35
                    收起回复
                      6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5-06-05 0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