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重传感器是一种将物体的重量(或力学载荷)转换为可测量电信号的装置,其核心原理是利用力学效应与电磁物理现象的耦合,将机械量(如力、压力)转化为电学量(如电压、频率)。不同类型的称重传感器基于不同的物理原理,以下是几种主流技术的工作原理解析:一、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最常用)核心原理:应变效应当弹性体(如金属梁、柱、板)受到外力(重量)作用时,会发生弹性形变,粘贴在弹性体表面的 ** 应变片(金属电阻丝或半导体)** 随之变形,导致其电阻值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变化,可间接计算出外力大小。关键组件与流程:
弹性体:
由铝合金、合金钢或不锈钢制成,设计成特定结构(如 S 型、柱式、轮辐式),确保受力时产生可预测的形变。
应变片:
由敏感栅(电阻丝)、基底和覆盖层组成,通过特殊胶水粘贴在弹性体的应力集中区域(如受力方向的拉伸 / 压缩面)。
当弹性体形变时,应变片的敏感栅被拉长或压缩,电阻值按以下公式变化:RΔR=K⋅LΔL=K⋅ε
(R为初始电阻,ΔR为电阻变化量,K为应变片的灵敏系数,ε为弹性体的应变值)。
惠斯通电桥:
将 4 个应变片(2 个受拉、2 个受压)连接成惠斯通电桥,当电阻变化时,电桥失衡输出电压信号(通常为毫伏级)。
公式:输出电压 Vout=4Vin⋅K⋅ε(Vin为桥压)。
信号调理:
通过放大器将微弱电压放大,并经滤波、模数转换(A/D)后输出标准电信号(如 4-20mA 电流、0-5V 电压)。
应用场景:电子秤、地磅、工业称重设备、汽车衡等静态或准静态称重场景。二、压电式称重传感器核心原理:压电效应某些晶体材料(如石英、压电陶瓷)在受到机械应力(压力或拉力)时,其表面会产生电荷极化现象,电荷量与作用力成正比。通过电荷放大器将电荷转换为电压信号,即可测量力的大小。关键特点:
动态响应快:可测量高频动态力(如冲击力、振动载荷),响应时间达微秒级。
无需供电:电荷由机械能直接转换而来,但信号易受电缆电容影响,需专用电荷放大器。
不适用于静态测量:晶体的极化电荷会随时间泄漏,长期静态载荷下信号会衰减。
应用场景:汽车碰撞测试、机床切削力监测、振动测量、炮弹发射冲击力检测等动态力测量场景。三、振弦式称重传感器核心原理:振弦振动频率与张力的关系一根张紧的金属弦(振弦)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振动频率会发生变化。当弹性体受力形变时,振弦的张力改变,导致振动频率 f 与张力 T 的关系满足:f=2L1ρT
(L为振弦长度,ρ为线密度)。通过测量频率变化,可计算出张力(即外力)大小。关键组件:
振弦:由高稳定性金属(如钨丝、不锈钢丝)制成,一端固定在弹性体上,另一端连接激振器和拾振器。
激振与拾振:通过电磁线圈激励振弦振动,另一组线圈拾取振动频率信号(数字量),抗干扰能力强。
应用场景:长期露天或恶劣环境中的称重(如大坝监测、桥梁载荷检测)、高精度静态称重(如化工储罐液位计量)。四、电磁力平衡式称重传感器核心原理:电磁力与被测力的平衡利用电磁力(如线圈通电产生的安培力)与被测重量产生的力相平衡,通过测量平衡时的电流或电压值来间接计算重量。典型结构包括:
力发生器:由永磁体和通电线圈组成,产生与被测力反向的电磁力。
位移检测:通过光电元件或电容传感器监测平衡梁的微小位移,反馈至控制器调节电流,使系统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特点:
高精度:分辨率可达万分之一以上,适合实验室或高精密称重场景(如分析天平)。
动态响应较慢:依赖闭环控制调节平衡,适用于静态或低速动态测量。
五、其他类型称重传感器1. 电容式称重传感器
原理:弹性体形变导致电容器极板间距或面积变化,引起电容值改变,通过测量电容变化量计算力的大小。
特点:抗干扰能力较弱,需屏蔽措施,常用于微力测量(如生物医学传感器)。
2. 磁致伸缩式称重传感器
原理:某些材料(如铁磁合金)在受力时,其磁导率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磁致伸缩效应引起的磁场变化来反映力的大小。
特点:耐恶劣环境,适合高温、高压场景(如石油钻井平台载荷监测)。
总结:不同原理的对比与选型要点
类型 核心物理效应 输出信号 精度 响应速度 典型应用
应变式 应变效应 电压(mV 级) 0.05%-0.5% 中速(ms 级) 电子秤、工业称重
压电式 压电效应 电荷 / 电压 0.1%-1% 高速(μs 级) 动态力、冲击力测量
振弦式 振弦频率 - 张力关系 频率(数字量) 0.01%-0.1% 低速(ms 级) 长期监测、恶劣环境称重
电磁力平衡式 电磁力平衡 电流 / 电压 0.001%-0.01% 低速(s 级) 精密天平、实验室计量
选型关键:
根据测量对象(静态 / 动态力)、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振动)、精度需求及成本预算选择合适原理的传感器。
例如:工业称重首选应变式,动态冲击测量选压电式,长期户外监测选振弦式,高精度静态测量选电磁力平衡式。
称重传感器的原理本质是物理效应的工程化应用,通过巧妙设计将不可直接测量的 “重量” 转化为电子系统可处理的电信号,为工业自动化、智能计量等领域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弹性体:
由铝合金、合金钢或不锈钢制成,设计成特定结构(如 S 型、柱式、轮辐式),确保受力时产生可预测的形变。
应变片:
由敏感栅(电阻丝)、基底和覆盖层组成,通过特殊胶水粘贴在弹性体的应力集中区域(如受力方向的拉伸 / 压缩面)。
当弹性体形变时,应变片的敏感栅被拉长或压缩,电阻值按以下公式变化:RΔR=K⋅LΔL=K⋅ε
(R为初始电阻,ΔR为电阻变化量,K为应变片的灵敏系数,ε为弹性体的应变值)。
惠斯通电桥:
将 4 个应变片(2 个受拉、2 个受压)连接成惠斯通电桥,当电阻变化时,电桥失衡输出电压信号(通常为毫伏级)。
公式:输出电压 Vout=4Vin⋅K⋅ε(Vin为桥压)。
信号调理:
通过放大器将微弱电压放大,并经滤波、模数转换(A/D)后输出标准电信号(如 4-20mA 电流、0-5V 电压)。
应用场景:电子秤、地磅、工业称重设备、汽车衡等静态或准静态称重场景。二、压电式称重传感器核心原理:压电效应某些晶体材料(如石英、压电陶瓷)在受到机械应力(压力或拉力)时,其表面会产生电荷极化现象,电荷量与作用力成正比。通过电荷放大器将电荷转换为电压信号,即可测量力的大小。关键特点:
动态响应快:可测量高频动态力(如冲击力、振动载荷),响应时间达微秒级。
无需供电:电荷由机械能直接转换而来,但信号易受电缆电容影响,需专用电荷放大器。
不适用于静态测量:晶体的极化电荷会随时间泄漏,长期静态载荷下信号会衰减。
应用场景:汽车碰撞测试、机床切削力监测、振动测量、炮弹发射冲击力检测等动态力测量场景。三、振弦式称重传感器核心原理:振弦振动频率与张力的关系一根张紧的金属弦(振弦)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振动频率会发生变化。当弹性体受力形变时,振弦的张力改变,导致振动频率 f 与张力 T 的关系满足:f=2L1ρT
(L为振弦长度,ρ为线密度)。通过测量频率变化,可计算出张力(即外力)大小。关键组件:
振弦:由高稳定性金属(如钨丝、不锈钢丝)制成,一端固定在弹性体上,另一端连接激振器和拾振器。
激振与拾振:通过电磁线圈激励振弦振动,另一组线圈拾取振动频率信号(数字量),抗干扰能力强。
应用场景:长期露天或恶劣环境中的称重(如大坝监测、桥梁载荷检测)、高精度静态称重(如化工储罐液位计量)。四、电磁力平衡式称重传感器核心原理:电磁力与被测力的平衡利用电磁力(如线圈通电产生的安培力)与被测重量产生的力相平衡,通过测量平衡时的电流或电压值来间接计算重量。典型结构包括:
力发生器:由永磁体和通电线圈组成,产生与被测力反向的电磁力。
位移检测:通过光电元件或电容传感器监测平衡梁的微小位移,反馈至控制器调节电流,使系统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特点:
高精度:分辨率可达万分之一以上,适合实验室或高精密称重场景(如分析天平)。
动态响应较慢:依赖闭环控制调节平衡,适用于静态或低速动态测量。
五、其他类型称重传感器1. 电容式称重传感器
原理:弹性体形变导致电容器极板间距或面积变化,引起电容值改变,通过测量电容变化量计算力的大小。
特点:抗干扰能力较弱,需屏蔽措施,常用于微力测量(如生物医学传感器)。
2. 磁致伸缩式称重传感器
原理:某些材料(如铁磁合金)在受力时,其磁导率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磁致伸缩效应引起的磁场变化来反映力的大小。
特点:耐恶劣环境,适合高温、高压场景(如石油钻井平台载荷监测)。
总结:不同原理的对比与选型要点
类型 核心物理效应 输出信号 精度 响应速度 典型应用
应变式 应变效应 电压(mV 级) 0.05%-0.5% 中速(ms 级) 电子秤、工业称重
压电式 压电效应 电荷 / 电压 0.1%-1% 高速(μs 级) 动态力、冲击力测量
振弦式 振弦频率 - 张力关系 频率(数字量) 0.01%-0.1% 低速(ms 级) 长期监测、恶劣环境称重
电磁力平衡式 电磁力平衡 电流 / 电压 0.001%-0.01% 低速(s 级) 精密天平、实验室计量
选型关键:
根据测量对象(静态 / 动态力)、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振动)、精度需求及成本预算选择合适原理的传感器。
例如:工业称重首选应变式,动态冲击测量选压电式,长期户外监测选振弦式,高精度静态测量选电磁力平衡式。
称重传感器的原理本质是物理效应的工程化应用,通过巧妙设计将不可直接测量的 “重量” 转化为电子系统可处理的电信号,为工业自动化、智能计量等领域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