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吧 关注:27,181贴子:1,350,094
  • 6回复贴,共1

中国近现代音韵学领域的狗腿(ti)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顾炎武的《音学五书·唐韵正》对汉字的古音做过一些音值推测,比方说,中古麻韵一部分字的上古音,他说:
-
瓜,古音孤。家,古音姑。夸,古音枯。
-
鸦,古音乌。牙,古音吾。遐,古音胡。
-
寡,古音古。雅,古音伍。者,古音渚。
-
下,古音户。马,古音莫补反。
-
他认为中古麻韵这批字韵母主元音不念а,念u。这个主张太可疑了,照着他的学说推想,咱们中国人的老祖宗,周朝的后稷生下来被弃之隘巷,“后稷呱矣”,不会呱[lbk]kuа[rbk]呱[lbk]kuа[rbk]地哭,光会[lbk]ku[rbk][lbk]ku[rbk]地叫,这说得过去吗?
-
清儒研究古音所用的材料和方法,给他们的工作带来空前的辉煌,也给他们造成了难以逾越的局限。要探索古音音值,应当寻找新材料跟新方法。
-
十八、十九世纪欧洲产生、发展出历史比较语言学。英国学者W·琼斯发现,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跟亚洲的梵语之间语音上有系统的对应关系,这种系统的对应关系不属于偶然因素,只能有一种解释:它们共同来自已经消失的某种语言。后来的一些学者陆续在更多的语言当中发现了类似的对应现象。历史比较语言学家利用多种语言之间的系统的语音对应关系,推测原始母语的语音形式,为研究古代语音打通了一条新路。
-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曾经来到中国调查汉语方言,用历史比较法研究汉语古音的音值。他1914年到1925年写成了《中国音韵学研究》,把《切韵》系统的语音设定为中古汉语母语音,假设汉语现代方言差不多全是从《切韵》音系演变出来的。他根据《切韵》音系框架,用三十三种方言语音资料拟测中古汉语母语的读音,第一个描写了中古汉语的音值。他让音韵学除了做分类研究,又有了一个拟测音值的方法。他的研究在中国音韵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中国学者就翻译介绍他的研究成果。比如,林语堂翻译了高本汉的论文《答马斯贝啰论切韵之音》并写了《珂罗崛伦考订切韵韵母隋读表》;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经过五年的努力,1935年翻译完了《中国音韵学研究》,1940年初次出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的中国音韵学著作,不论是重申高本汉意见的,还是改正他的意见的,都脱离不开他的影响。
-
中国音韵学的一部分研究者开始了探索汉语古音音值之旅,这个潮流就是产生梵汉对音探索的历史背景。
-
(略)
-
在中国第一个取得梵汉对音实际成绩的学者是汪荣宝。他写了《歌戈鱼虞模古读考》,发表在北京大学《国学季刊》1923年第2期。他的结论是:“唐宋以上,凡歌戈韵之字皆读a音,不读o音;魏晋以上,凡鱼虞模之字亦皆读a音,不读u音或ü音也。”证明唐宋以上歌戈韵字都读a音,一共有六十六个梵汉对音例证,比方说:
-
梵音词义对音汉字
agada灭毒之药阿伽陀
anuttara无上阿耨多罗
pāramita到彼岸波罗蜜多
gandhāra北印度国名健驮罗
bodhisattva成佛前最后位阶菩提萨埵
brahman最高种姓婆罗门
rakasa恶魔罗刹
stūpa塔窣堵波
-
六十六个汉字译音词里头,属于歌戈韵的译音字有二十一个,是阿迦柯伽多埵陀驮那波簸婆媻魔摩磨罗逻娑莎诃。他说:“今惟阿迦伽那四字有读a音者,余皆读o;而古概用以谐a。”证明魏晋以上凡鱼虞模韵字也读a音而不读u音,他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的。正面论述是,梵词里头的a音,魏晋以上多用鱼虞模韵字对音,宋齐以后改用歌戈韵字对译。比如:
-
梵音魏晋以上对音宋齐以后对音
buddha浮图佛陀
caala旃荼罗旃陀罗
upāsaka伊蒲塞优婆塞
piola宾头卢宾度罗
-
魏晋以上用鱼虞模韵的图荼蒲卢对a音。反面论述是,梵词里头的u音,汉魏六朝不用鱼虞模韵字而用尤侯韵字对音,后来唐朝才改用鱼虞模韵字对音,比如:
-
梵音汉魏六朝唐朝
kuru鸠楼拘卢
tuita兜率陀覩史多
stupa数斗波窣堵波
sindu辛头信度
sumeru须弥娄苏迷卢
śudra首陀罗戍陀罗
-
梵文里头的u音,汉魏六朝用中古尤侯韵字鸠楼兜斗头娄首等对音,须字虽说《切韵》音在虞韵,上古应当在侯部;这些梵词里头的u音,到唐朝改成鱼虞模韵的拘卢覩度苏卢戍等。
-
顾炎武主张古音“家”读如“姑”、“瓜”读如“孤”,江永、段玉裁以下诸君子附和,清朝三百年来,此说就象金科玉律。汪荣宝说:“读姑如家,读孤如瓜……与亭林诸人所想象者正相反也。”
-
汪荣宝的文章立时引起中国音韵学界的一场大辩论。对他的考证,赞成者有钱玄同、林语堂、李思纯、唐钺,反对者有章太炎、徐震。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6-20 14:50回复
    反对者的学说可以用章太炎的观点作代表。他在《与汪旭初论阿字长短书》里主要说了两个问题。一、他跟印度学者学的梵文音,“有阿字长音,无阿字短音,故于此不能分别也”。二、古音“歌戈必为阿字短音……歌戈部字音稍敛则近于支,今京师呼哥可何河等字……再敛则遂入支,唐韵支部所采皮施奇仪匜离吹为等字是也……若本阿字长音,虽曼音转移,无由有此转变,此音理之自然。”
    -
    章太炎说的第一点,是说梵文长ā念a音,短a不念a音。短a念什么?林语堂《再论歌戈鱼虞模古读考》认为,章氏说短a念短ö,象北京歌字音略加圆唇。咱们可以肯定的是,章太炎说他学的梵文音长ā念a,短a不念a,没有念长音的ā跟念短音的a之间的对立。汪荣宝的《论阿字长短音答太炎》拿六朝和唐代几位译经师的悉昙字母对音表证明,译经师跟可以区别梵文的i和ī、u和ū一样,也能分别a和ā。请看下面的表:
    -
    昙无谶用入声一等铎韵噁字对a是利用噁字主元音a听觉上的短促,跟平声歌韵阿字对长ā形成对比。僧伽婆罗和不空拿阿字对a,长阿或者阿引对ā,清清楚楚地告诉人们,当时梵文a和ā的音色都跟汉字“阿”字元音差不多,a和ā主要差的是音长不一样。现在看起来,章太炎拿现代印度人念的a、ā音色不同推论古代梵文音,犯了以今律古的错误。
    -
    章太炎说的第二点是上古音歌部跟支部的音读关系。比方说,皮、离、施、义、奇、宜、为、尔等字,中古音属于支韵系,可是上古的时候,以它们为声符的字基本上是跟歌部字押韵,换句话说,它们上古属于歌部,中古才转入支韵系。这么说来,上古歌部跟支部的读音该是很接近。这是研究上古音的一些学者的共识,由段玉裁把支部字排在第十六部,把歌部字排在第十七部,让它俩个挨着,可以算个证据。章氏认为,假定歌部上古音是a,皮离这一批字就不能转入支韵系变成i。林语堂的《再论歌戈鱼虞模古读考》回答了章太炎的质疑,他认为上古歌部读a,支部读ia,支部这个齐齿呼的ia可以逐步演变成ie,再变成i,这就是支韵打周秦到隋唐变迁的历史。
    -
    赞成汪荣宝的学者也有提修正意见的,主要是讨论鱼虞模的读音。《诗经》押韵的情况是鱼部字跟歌部字画然有别,它们不应当读音相同。钱玄同的《歌戈鱼虞模古读考·附记》提出来,西周春秋时期歌戈字读a,鱼虞模字读o。林语堂的《读汪荣宝歌戈鱼虞模古读考书后》说,假定汉魏时期歌部跟鱼部读音完全相同,以后它们怎么分化出不同的读音呢?林氏根据周秦汉魏时期鱼部常跟尤幽萧肴部相转变,假定鱼部普通为开o[ɔ],有时候受前音的影响或者因为方音不同变成合o[o]。
    -
    汪荣宝的文章和这场大辩论显示了新材料、新方法在古音研究上的长处,为音韵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由具体成果来说,推翻了清代流行的“家,古音姑”的学说,汪、钱、林三位拟测的歌部、鱼部古音对后来学者的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比方说,王力的《汉语史稿》上册拟测上古音,歌部主元音是a,鱼部主元音是ɑ;他的《汉语语音史》拟测汉朝音,歌部主元音是a,鱼部主元音是ɔ。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6-20 14:51
    收起回复
      2025-07-31 07:11: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看看中国近现代垃圾音韵学是怎么产生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6-20 14:52
      回复
        一群崇洋媚外的走狗,践踏了中国传统音韵学。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6-20 14:52
        回复
          清朝末年汪荣宝,你特么的梵语首字母短a读a吗?你特么的啦鸡死文盲放狗X吧?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6-20 14: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