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当下常见的为例:天蓬尺、印、钟、剑等,以及雷部的都天大雷火印、六丁玉女印、仙都滋摄印、提举城隍印、斩邪断瘟印、雷霆都司印、五雷使院印、五雷令牌等等(不一一列举)。这里以雷部法器为主进行说明。
法器制作与要求
制作法器有严格的标准和特定日子要求。材质方面,并非雷击枣木最佳,桃木才是上等选择,其中尤以坟中桃木为最佳(现今知晓此点的人已不多),雷击枣木次之。《灵宝玉鉴·卷十二》载:“桃者,五木之精,压伏邪气。故仙木以桃为上,冢间桃木尤通幽冥,制百鬼。”《道法会元·卷七十六》亦云:“作符印者,当取古冢桃木,其气沉煞,非雷击枣木可比。”
以五雷令派为例:正宗五雷令牌一面刻火龙蟠剑,另一面刻“五雷号令”,左右刻“丁甲”,前后刻“日月”(门派戒律限制,不能公开过多)。须选宅心仁厚者,斋戒三日后,于特定日子雕刻成型,再于另一特定日子涂红。完成后,法师需在“六丙日”开坛祭印并注入雷气。全套完成后,令牌必须用黄色锦囊装好。不可随意把玩嬉闹;不可放在家中;不可置于色情污秽之处。平日应置于黄色锦囊中,存放在道观主殿高处或法坛之上。不可让妇人、孩童打开;不可与猫狗同处一室。《法海遗珠·卷三》明言:“造五雷令,择丙丁日伐木,庚辛日成形,壬癸日书符,甲乙日祭之……盛以黄囊,悬于高靖,勿令妇人禽畜触。”
令牌代表正神发布号令,具有统摄三界、遣召鬼神、斩妖除邪、差遣符吏、炼度亡魂、印敕符箓、正道护身、扫除瘟疫等功效。
剑(如景震剑、东华剑等)的制作、规矩及用法,同样需要配合手诀咒语,其禁忌与令牌类似。
重要声明:法器与雷气
雷部所有法器,以及使用它们的道士,都需在每月特定日子“服雷气”。因为法器使用时会消耗其蕴含的雷气。服雷气是雷法中必须掌握和修持的道法,并非现今网上一些“大师”所演示的随意呼风唤雨那么简单。道法会元·卷八十四》载雷法要旨:“雷部将吏,凭法召役。法官当以六丙之日,服雷气于丹田,以养法具。法具无炁,犹鱼之失水,安能役神?”服雷气的时间门派要求为三年,这只是初阶服雷气,可见现在那些大师有多离谱。
符箓:普通人更常接触的法器形式
符箓书写:
名称与心念:天师立下规矩,凡将“书符”说成“画符”者,皆不具道心。《正一修真略仪》载天师戒:“符者,合天地真信也。妄言‘画符’者,轻慢大道,三官所纠,永为下鬼。”
规范与谬误:符箓书写有严格要求。现今流行的“符头”、“符胆”等说法多属无稽之谈。
颜色:符箓大部分以黄纸朱书为主,但亦有特定要求非红色的,例如“侍宸家书”要求用青色墨写在白纸上。
书符过程:书符由手诀、咒语、罡步组成。书符前需敕笔墨。雷部书符时,严禁嬉闹闲聊,需集气凝神,一气呵成配合咒语、手诀、罡步,方为完整有效的符箓。《道法会元·卷七十一》载,“凡书符,必先掐诀存想,次叩齿运咒,步罡履斗以通神。三者缺一,则灵光不聚,符乃虚文。” 《道法会元·卷一百四十七》雷法戒律:“书雷符时,当屏息万缘,心与符一。忌旁言杂语、戏笑喧哗,犯者雷神不附,反招其咎。” 《法海遗珠·卷五》:“雷符贵乎一笔成,若滞墨停笔,则雷炁散而神不附。故咒诀罡步皆当如电光迅发,毋令间断。”
符箓佩戴与使用:
位置:除退鬼、拘魂、制魄等特殊用途符外,普通佩戴的符箓均应置于后背、脖子及肩膀两侧。具体位置因病、因男女性别而异(不赘述)。
形式:符箓并非折叠成三角形,而是堆叠三次成方形,盛于黄色小袋中,挂别于衣服上。
佩戴禁忌:收到符箓后,不可使其低于胯下,也不可随意打开符箓观看。《上清灵宝大法·卷二十七》规定:“佩符当叠作方胜,裹以绛囊,系于肘后、背项之间,勿令污秽、见血、堕地。”《道法会元·卷一五〇》强调:“符箓开则神散,故奉道之士,佩而勿视。”不信道者不可佩戴。女子月事期间需特别注意。不可打湿。不可重压。
张贴(用于家宅或风水):张贴前需进行“净宅”(凡有附体或家中常烧香诵经者,家中多有邪气,均需清理)。根据房屋间数,需书写相应数量的五雷符,外加天罡符两对。净宅时,打开所有门留缝隙,法师持五雷符踏罡步,在每间房焚烧符箓。每烧完一道,需向大门方向吹气。最后至大门处烧最后一道符吹出,随即关门,并在大门上方贴天罡符以封门窗或院落(农村平房必贴于大门)。剩余一道天罡符由房主或病患佩戴。风水破解:阳宅或阴宅风水不佳,各有对应的符箓破解,多用纸张书写,极少数需用桃木板。阴宅则需用丁甲阵法处理。
符箓的本质与警示:符箓代表神灵的名讳或某部元帅亲临,如同该神亲至。现今一些道教人士将符箓制成手机屏保、纹身或挂于胸前显摆、把玩,实属亵渎神灵。
五雷法扇
现今在各类平台(如某音、某宝)大量售卖所谓“请法扇”,声称能护佑人,甚至有使用者宣称效果神奇(如不再撞鬼、无噩梦),这往往是正邪不辨的结果。
法器制作与要求
制作法器有严格的标准和特定日子要求。材质方面,并非雷击枣木最佳,桃木才是上等选择,其中尤以坟中桃木为最佳(现今知晓此点的人已不多),雷击枣木次之。《灵宝玉鉴·卷十二》载:“桃者,五木之精,压伏邪气。故仙木以桃为上,冢间桃木尤通幽冥,制百鬼。”《道法会元·卷七十六》亦云:“作符印者,当取古冢桃木,其气沉煞,非雷击枣木可比。”
以五雷令派为例:正宗五雷令牌一面刻火龙蟠剑,另一面刻“五雷号令”,左右刻“丁甲”,前后刻“日月”(门派戒律限制,不能公开过多)。须选宅心仁厚者,斋戒三日后,于特定日子雕刻成型,再于另一特定日子涂红。完成后,法师需在“六丙日”开坛祭印并注入雷气。全套完成后,令牌必须用黄色锦囊装好。不可随意把玩嬉闹;不可放在家中;不可置于色情污秽之处。平日应置于黄色锦囊中,存放在道观主殿高处或法坛之上。不可让妇人、孩童打开;不可与猫狗同处一室。《法海遗珠·卷三》明言:“造五雷令,择丙丁日伐木,庚辛日成形,壬癸日书符,甲乙日祭之……盛以黄囊,悬于高靖,勿令妇人禽畜触。”
令牌代表正神发布号令,具有统摄三界、遣召鬼神、斩妖除邪、差遣符吏、炼度亡魂、印敕符箓、正道护身、扫除瘟疫等功效。
剑(如景震剑、东华剑等)的制作、规矩及用法,同样需要配合手诀咒语,其禁忌与令牌类似。
重要声明:法器与雷气
雷部所有法器,以及使用它们的道士,都需在每月特定日子“服雷气”。因为法器使用时会消耗其蕴含的雷气。服雷气是雷法中必须掌握和修持的道法,并非现今网上一些“大师”所演示的随意呼风唤雨那么简单。道法会元·卷八十四》载雷法要旨:“雷部将吏,凭法召役。法官当以六丙之日,服雷气于丹田,以养法具。法具无炁,犹鱼之失水,安能役神?”服雷气的时间门派要求为三年,这只是初阶服雷气,可见现在那些大师有多离谱。
符箓:普通人更常接触的法器形式
符箓书写:
名称与心念:天师立下规矩,凡将“书符”说成“画符”者,皆不具道心。《正一修真略仪》载天师戒:“符者,合天地真信也。妄言‘画符’者,轻慢大道,三官所纠,永为下鬼。”
规范与谬误:符箓书写有严格要求。现今流行的“符头”、“符胆”等说法多属无稽之谈。
颜色:符箓大部分以黄纸朱书为主,但亦有特定要求非红色的,例如“侍宸家书”要求用青色墨写在白纸上。
书符过程:书符由手诀、咒语、罡步组成。书符前需敕笔墨。雷部书符时,严禁嬉闹闲聊,需集气凝神,一气呵成配合咒语、手诀、罡步,方为完整有效的符箓。《道法会元·卷七十一》载,“凡书符,必先掐诀存想,次叩齿运咒,步罡履斗以通神。三者缺一,则灵光不聚,符乃虚文。” 《道法会元·卷一百四十七》雷法戒律:“书雷符时,当屏息万缘,心与符一。忌旁言杂语、戏笑喧哗,犯者雷神不附,反招其咎。” 《法海遗珠·卷五》:“雷符贵乎一笔成,若滞墨停笔,则雷炁散而神不附。故咒诀罡步皆当如电光迅发,毋令间断。”
符箓佩戴与使用:
位置:除退鬼、拘魂、制魄等特殊用途符外,普通佩戴的符箓均应置于后背、脖子及肩膀两侧。具体位置因病、因男女性别而异(不赘述)。
形式:符箓并非折叠成三角形,而是堆叠三次成方形,盛于黄色小袋中,挂别于衣服上。
佩戴禁忌:收到符箓后,不可使其低于胯下,也不可随意打开符箓观看。《上清灵宝大法·卷二十七》规定:“佩符当叠作方胜,裹以绛囊,系于肘后、背项之间,勿令污秽、见血、堕地。”《道法会元·卷一五〇》强调:“符箓开则神散,故奉道之士,佩而勿视。”不信道者不可佩戴。女子月事期间需特别注意。不可打湿。不可重压。
张贴(用于家宅或风水):张贴前需进行“净宅”(凡有附体或家中常烧香诵经者,家中多有邪气,均需清理)。根据房屋间数,需书写相应数量的五雷符,外加天罡符两对。净宅时,打开所有门留缝隙,法师持五雷符踏罡步,在每间房焚烧符箓。每烧完一道,需向大门方向吹气。最后至大门处烧最后一道符吹出,随即关门,并在大门上方贴天罡符以封门窗或院落(农村平房必贴于大门)。剩余一道天罡符由房主或病患佩戴。风水破解:阳宅或阴宅风水不佳,各有对应的符箓破解,多用纸张书写,极少数需用桃木板。阴宅则需用丁甲阵法处理。
符箓的本质与警示:符箓代表神灵的名讳或某部元帅亲临,如同该神亲至。现今一些道教人士将符箓制成手机屏保、纹身或挂于胸前显摆、把玩,实属亵渎神灵。
五雷法扇
现今在各类平台(如某音、某宝)大量售卖所谓“请法扇”,声称能护佑人,甚至有使用者宣称效果神奇(如不再撞鬼、无噩梦),这往往是正邪不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