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都懂
发现数码圈发展真是个“轮回”。记得早在功能机末期,摩托罗拉就凭借V3刀锋傲视群雄,当时只要拿出这手机打电话,绝对有100%回头率,纤薄的机身以及稍显棱角化毫无执绔的造型,让这款手机一经面世就成为当时摩托老大哥“手机一哥”的颜面,甚至成为了身份象征。而转身来到智能机时代,情况则完全不一样,对镜头素质的追求让镜头模组越来越大;对于性能的追求虽然芯片制程越来越小,但高散热量就需要堆叠各种散热模组;对续航的追求则更直接了当,电池容量越来越大,这些叠加在一起,让手机越来越大,越来越重。
轻薄已逝,厚重当道,拿着一台并不算轻巧的三折叠手机,似乎才是现代身份象征。
但似乎到2025年,移动数码圈就迎来新的规则变化,而这一切“始作俑者”,正是开创智能机时代的苹果和三星。苹果准备在今年推出有史以来最轻薄的iPhone 17 Air,而三星则更激进,提前苹果半年推出了Galaxy S25 Slim,仅5.8mm。排头兵的一系列动作,必定会引发狂潮,影响到国内厂商动作,所以今年没准会看到更多轻薄的移动产品。

发现数码圈发展真是个“轮回”。记得早在功能机末期,摩托罗拉就凭借V3刀锋傲视群雄,当时只要拿出这手机打电话,绝对有100%回头率,纤薄的机身以及稍显棱角化毫无执绔的造型,让这款手机一经面世就成为当时摩托老大哥“手机一哥”的颜面,甚至成为了身份象征。而转身来到智能机时代,情况则完全不一样,对镜头素质的追求让镜头模组越来越大;对于性能的追求虽然芯片制程越来越小,但高散热量就需要堆叠各种散热模组;对续航的追求则更直接了当,电池容量越来越大,这些叠加在一起,让手机越来越大,越来越重。
轻薄已逝,厚重当道,拿着一台并不算轻巧的三折叠手机,似乎才是现代身份象征。
但似乎到2025年,移动数码圈就迎来新的规则变化,而这一切“始作俑者”,正是开创智能机时代的苹果和三星。苹果准备在今年推出有史以来最轻薄的iPhone 17 Air,而三星则更激进,提前苹果半年推出了Galaxy S25 Slim,仅5.8mm。排头兵的一系列动作,必定会引发狂潮,影响到国内厂商动作,所以今年没准会看到更多轻薄的移动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