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说之前先把西工大的6代看做是真的,那么如果西6是真的,这次可能就是有点超乎我们的想象,首先我猜测成6有可能不会服役,也有可能不会成为主力,理由有3个,第一个就是到底有没有必要研发三款甚至更多,按照上一代的规律,一个国家最多研制两款机型,空优和舰载,这已经满足了作战体系,其它机型没有淘汰的必要,也为最终量产节省了开支,按常理来说6代比五代必然先进很多,所以就更不可能在作战体系里额外搞出个分支,体系内成员越多,越说明落后,反而体系越简单,辅助越少,越能说明武器和整个体系的先进性。就像社会体系,你出门办事,你拿着一大堆材料跑了好多个部门才把事办完和拿着一张身份证只去一个部门就把事办完,哪个社会体系更好?作战体系也是一样,你觉得一出门带上各种装备去打厉害,还是单个或几个装备出门就把任务完成了厉害?所以未来体系作战只能让成员越来越少,而不是新一代装备各种功能满足不了,让本该淘汰的装备迫不得已再次拉上战场,增加成本。第二,就是这个成6的大体型,无尾布局还要兼顾比轰炸机更灵活的机动,可以说是飞控的挑战,所以验证机的体型肯定是越大越好,因为足够的机翼面积能保证飞机的升力和起降能力,所以对于无尾翼验证机型大体型肯定比小体型安全很多,遇到突发情况不容易失控导致坠机,而且大体型飞机的技术验证能力比小体型强很多,能装载更多的航电设备,有助于更全面的测试和验证新技术。第三就是成6身上本来就有太多的不理解和说不通,这个我以前发过帖子,然后被我删了,第一就是两种不同的进气道,这完全没必要,既不能加快飞机的速度,还增加油耗,dsi的进气效率不如嘉莱特,飞机在高超音速的时候dsi明显会供气不足,我们看到的DSI进气道飞机无论气动设计有多优秀,它的最大速度都是3马赫以下,就是因为进气效率不行,所以这架飞机想飞到3马赫以上完全不可能,在从机头向两侧绘制激波角,你会明显发现,只要超出2马赫,激波角就容纳不下两侧机翼,这是因为成6几乎等边三角形的设计引起的,所以大油耗反而换不来高速度。第二就是这个背部进气道,本来就没有尾翼,背上还要扛一个进气道,这让机动能力雪上加霜,最起码抢占空中有利位置的能力明显不如345代机。第三并列双座平顶式座舱,这除了体现出它轰炸的本质之外,也就只能说明航电设备多,系统复杂了,复杂到前后双座都不行,必须两人左右挨着坐,才能更好的配合,但航电系统越复杂,设备越多系统越复杂的飞机反而故障率越高,空重越大,再加上油、弹的重量和三台发动机,还能否保证它的大航程?所以我感觉36体型大就是为了验证飞控和航电,三发也是为了给设备供电,就是技术验证机,刷号刷了十几架,可能就是在验证不同技术,然后拿来做对比,以确定最终型号。除此之外,还有两种可能,一是成6抢了轰20的活,西工大一气之下扔了一款6代上天要与沈6竞争。二是,3所为保密起见,互换工作,南边搞轰炸,北边搞空优,西边搞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