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
-
18初回故乡,她随儿孙们到车站接了我,见面时她流了泪。 她是我的长嫂,那一年她84岁,对我有着老嫂比母的情怀。 母亲去世的早,长兄在文革中遭致迫害又相继离去,是她伺候我的父亲到83岁高龄时去逝。 在我住她家的日子里,她总是铺好毡褥让我躺着说话,给我讲她那遥远的故事。 她在提到我的父母时,总是用咱爸、咱妈的称呼。在称呼我的时候,总是用他老叔的字样。在她的心里,我们从来都是一家人,从未分开过。 她老是说我的母亲,说她
-
58
-
386我们国家天南地北、街头巷尾都流传着很多俏皮话,仔细品味一下觉得都很生动有趣,今天我就想和大家一起玩一玩这个俏皮话接龙,不知道有没有喜欢的朋友?没有什么规则,只要是俏皮话,接上就行。不管怎样,我先玩起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那么一丁点儿的快乐,就知足了。
-
452轻轻的来了吧《10——12月》 欢迎大家来接龙
-
15
-
2380明天就是龙年了,喜欢玩成语接龙的老伙伴可以移步到这新的楼里继续接着盖楼,并祝吧里所有的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才思敏捷,下笔如神,文采飞扬,个个都做老玩童。
-
20
-
17
-
122
-
118---妮妮走在晨雾里,脚下踩着落叶,落叶上的晨露浸湿了鞋袜,浑然不知。心情似雾气般拧成了水珠,渗出眼眶,妮妮下意识的掩饰着低下头,长发散落前额和肩上。发卡松了垂落到发梢,快步穿过栅栏走进了公园。 ---前面的路椅空着,妮妮坐在路椅上,呆呆的整理长发,心情的不快在脸上堆积。紫色的蝴蝶发卡攥在手里,攥的太用力,手心咯出一条印记。路椅前是一条翠绿的小河,河水轻轻的向远处缓缓流着,妮妮拾起一粒石子向河中抛去,溅起411253913光阴如箭,转眼2024年就要过去了,迎来将是崭新的一年。按照我们年轻时候的惯例,年终时候各个单位都要做年终总结,领导在大会上说一些冠冕堂皇的废话;那时候我也要作年终总结,我不是干部,却是管道队组长,又是建工局先进工作者,这些都不是要写总结报告的原因,而是有四十块钱年终奖,那时候我每月工资才38.6元,比我一个月工资还多一点,当时的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很容易满足,写一个年终总结也值得,况且都是言不由衷的废话。 现00515---讲一个东北兵团的小故事 ,我们连长的老丈人王大爷雨后上山采木耳,遇到的一件奇事。 ---那是一个夏天,在煤矿附近的山里,下过雨在潮湿的木头上能采到木耳。这天夜里小雨下过,清晨,七十多岁的王大爷背个挎包走出家门,跟家人说了声上山采点木耳。 ---老人独自哼着小调向不远的山里走去,进了山就发现有木耳稀疏的长在倒伏的朽木上,老人一个一个的采集。越往山里面走木耳越发多起来,老人更有了兴致,专心的边采木耳边哼着山东小17从朝阳到夕阳,我们风雨兼程一路走来,用激情书写青春无悔,用热血熔铸精彩人生。当我们站在古稀之巅回首往事的时候,却发现记忆已经遗失在逝水流年,刻骨铭心的牵挂依然缠绕在心间。总以为会有一丝挽留,总以为会有一线期盼,然而春光褪尽花落去,心绪渐冷已成霜。 生命无声,岁月无痕。我们的岁月曾经有如春天的新绿,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从此美妙的世界被新奇的眼睛发现,演绎成气象万千的神奇之旅;我们的岁月曾经有如夏季的火131527918103317傍晚的秋风,将平湖吹皱。 平缓的涟漪,是零乱的怀旧。 画如梦,风如诉。 浅吟着年轻时候。 谁没有过三两枝娉婷? 谁没有过莺燕啁啾? 而今都成了沉在水里的倒影, 悬在天边的蜃楼。 曾经的激情, 凝成格子里的铅字, 堆着山,填着海, 逐字,逐句,逐日,逐季, 待到白头。 曾经的岁月, 旧楼,新楼,坐不完的写字楼。 文斋,秘档,枯糙的文海行舟。 落笔千言,积劳成忧。 行书万里,却步成愁。 暮暗到三更,子夜到黎明, 想清纯的少女24---那年我在社区做志愿者,在社区老年课堂遇见了一位老先生,记得老先生姓潘,我们都称他潘老。 --- 潘老86岁,是抗美援朝老兵。那年我们社区正在开展一项活动,(信息化互助行动)老年课堂,就是教老年人学会使用电脑。我在老年课堂当电脑老师,教老年学员学习电脑知识。 潘老是我们电脑课堂的学员,八十多岁的老人参加电脑基础班的学习非常吃力!记忆力不好是老年人的通病,一般都是学了后边忘了前边,需要反复学习才能增加记忆。潘51多情的春天 无奈的四季(短篇、虚构) (一) 五十年代后期,一位农民的儿子考入了省立农牧学院。公社社长带着随从敲锣打鼓,给他家送去了“雏凤高飞”的奖状。对他说,你中了举人,是咱公社的荣耀,祝你前途无量。对他父亲说,老人家是有功之臣,公社感谢你。他和他的父亲激动不已,记住了这位大官的名字-----范安。被喻为“雏凤”的叫彩华。 大三的那一年的寒假,彩华与大队的妇联主任结为连理,月下老便是惜才如命的范安社长。 假19(一) 像是一枚花苞绽开了。 她叫莹菲,在市里文艺调演中,台上的轻歌漫舞,和她那旋转的身姿,赢得了市、局、厂领导的关注。她,沐浴着厂花的光环,滋润着全厂职工的眼睛。 文革潮初期,抓革命,促生产,为车间而歌,为史无前例呐喊,给了车间一个专职的宣传干士。 他叫鹿苑,唯一的纺校高才生,时兼轻工报记者。 他采访她,陪她跳舞,请她用餐-----。她享受着异性的爱,坚守着女孩子的那条线。 意切生妄,情深生痴,他,要给她更多1722在手机上看到一位女子说自己三十六岁,结婚的条件要男方给三十六万彩礼,理由是一岁一万,要在市内买一套房子写上她一个人的名字,为她买一辆车,价格在二十万左右,结婚后不干家务,因为她十指不沾阳春水,每个月给她五千元零花钱,生小孩不要婆婆来家伺候,因为老人不卫生,也不让自己母亲来照顾,因为自己母亲年纪大了,要请保姆伺候,等等。 我将手机定格后仔细端详那张三十六岁不再年轻的脸,没有了青春的活力,看到的是却是82到了这七老八十的年龄,如同一架机器运转了几十年怎么能没有毛病,有毛病是正常,没毛病才不正常。没毛病的人,一旦有毛病立马就不行了。 我外祖父73岁前啥毛病没有,73岁那年春季,发现吃饭不行了,去医院一查喷门癌晚期,进食就痛疼难忍,医生要手术,外祖母说,73岁了,不想动手术(祖父是退休工人,医疗费可以报销),要留个全尸,出院后外祖母和母亲细心调理饮食…疼痛时挺难受,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我外祖母整天不是这庝就是那241613---站在阳台远远望去,马路对面灰色的写字楼挡住了视线,看不到写字楼的后面,是不是还有一棵枣树,那棵树很大很粗 ,树上结的枣很脆很甜,自从搬家离开了那棵老树,我再也没吃过那么甜那么脆的红枣,再也没见过那么大那么粗的枣树! ---在那棵大枣树下,曾经有我居住的小院,二十多年前因为扩建马路,改造拆迁,我搬进了现在的高楼。记忆中的小院里,红色的砖瓦房前生长着这棵树,不知道他长在这里有多少年了,还是我做新娘的时候,293614117---以前住在老伴厂区宿舍楼的时候,他发小送给我家一盆龟背竹。那盆龟背竹养了几年长得很大,每一片叶子都绿油油的,浇过水后叶子的尖端都能冒出水珠,晶莹剔透的很可爱!十几片叶子蒸蒸日上的很壮实。龟背竹是一种绿色植物,放在家里能净化室内空气,吸收甲醛,缺点就是占地方,家里地方小都放不下。后来因为儿子升中学要搬家我才把龟背竹留给了我的好朋友,因为她爱养花,家里地方够大。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和一位邻居在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