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卡夫卡吧 关注:1,439贴子:6,633

我读《海边的卡夫卡》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大概是02年或者是03年的暑假,为了在火车上消遣,在去火车站的路上随便买了这本书。当时主要是想看村上能将一个古老的俄狄浦斯的故事演绎成什么样子。看完以后,留下的是一堆迷惑,然后是反复的看,迄今应该不下十遍,看懂了很多,也还有很多没有弄明白。想写这本书的书评也很长时间了,或者是因为懒,或者是生活真的不闲,这个书评也一直没有写成。七月,僻处东海孤岛,唯能写字自娱,决定放弃原来打算的写成比较严整的形式的想法,准备信马由缰,把这个东西写完,求意达而已。


1楼2011-04-08 08:46回复
    卡夫卡的父亲为什么要中田杀他?因为他是为了利用中田。请注意中田经常说的:我觉得我好像不是中田我了。以及:中田我是个空心人,谁都可以进去出来。


    2楼2011-04-08 08:46
    回复
      1.入口石
           1.1入口石与唱片
            这个东西是全文的重点。从寻找到找到到打开入口到关闭,穿起了文章很大部分的脉络。那么不如以它为解析《海》的入口吧。石头是不大的,“像密纹唱片”。这个关联很明显是和佐伯的唱片互为隐喻,希望大家都能看出来吧?唱片实际是佐伯的入口:她深爱着横死的男友,但一切已经被损毁而无可挽回。她只能通过自己在最幸福的时候录制的唱片回忆旧时的时光,通过唱片这个“入口”深深回到过去。唱片是佐伯的入口,那入口石呢?是谁的入口?
      


      3楼2011-04-08 08:47
      回复
        1.2 入口石是谁的入口?
             在文章的最后,伴随着入口石的开启,卡夫卡走进了密林深处的一个崭新的世界。在那里没有征战杀伐,没有丑恶纠斗,一切都那么的完美,自然,也是那么的不真实。在那里,卡夫卡见到了少女佐伯。这就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在被外部世界的凶残击垮后,少女佐伯就再也没有长大,她退缩到密林深处的世界中。而在外部世界活动的,只是佐伯的躯壳,所以卡夫卡在见到佐伯后能在她身上发现一个少女在静静的安睡。我们姑且将那个世界成为:里世界。Inner world。
        


        4楼2011-04-08 08:47
        收起回复
          1.3 什么是入口石的原型?
               谈入口石的原型前,相信你已经认出了它的一个原型:是的,上面说过的佐伯的密纹唱片。但是密纹唱片只是佐伯进入里世界的入口,那么中田呢?中田和佐伯一样,都是“只有一半影子的人”,很显然,在被小学老师打了以后,他昏迷,然后进入里世界没有醒来。在外部世界活动的,同样是一个躯体,一个空壳,一个人人都能进去的空壳。那么中田是怎么进入到里世界的呢?回到文章,根据老师的信,中田捡到了老师用过的卫生巾,然后老师突然崩溃而击打中田,然后孩子们便集体进入了昏睡。而中田从这个事件后便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也就是说,中田进入里世界的原因,是因为击打,而他的入口石,便是老师的卫生巾。这便是入口石的另一个原型。那么问题接踵而至:作者为什么选择卫生巾作为原型呢?
          


          5楼2011-04-08 08:47
          收起回复
            2.里世界
                 2.1 跨越海洋的“里世界”
                 解答这个问题之前,还要说一下“里世界”。作者在最后勾勒出佐伯、中田一直躲避其中的里世界:密林中的空地。充满空幻乃至童话气息的描写,使得“里世界”和我们国人熟知的桃花源很像:都是在树林的深处(桃花源是桃花林的深处)。都要经过狭窄的、充满危险的孔道,然后才能进入豁然开朗的空地。里面有人却没有争斗,有田却没有赋役,一切都很完美。这个跨越海洋两岸,延绵千年的梦之地到底存不存在呢?我们都知道不存在。那有没有原型呢?有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居住过的地方,母亲的子宫。
            


            6楼2011-04-08 08:48
            回复
              2.2 里世界与母体
                   上文说过,里世界的原型、桃花源的原型,实际就是母亲的子宫。请不带任何色情色彩阅读一下的文字:我们若将自己化身为一个小虫,那么覆盖在**的阴毛显然是茂密的丛林。我们穿越它之后,能发现一个洞口(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经过幽深、曲折的孔道——YINDAO(穿越丛林中的小径),我们就能够回到我们的第一个家,母亲的子宫。在那里没有征战杀伐,没有尔虞我诈,只有母亲温暖的羊水的保护。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的“桃花源”之梦和村上的“里世界”之梦,其实都是对母体的依恋,对那个无法再回到的真正的仙境的依恋。
              


              7楼2011-04-08 08:49
              收起回复
                2.3 里世界——不断重复的母题
                其实“里世界”是村上春树一直没有放弃母题。在本文中,它是“密林中的空地”,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它是那个住着独角兽的小镇。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说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在里世界里,生活安谧、与世无争,没有苦难和矛盾,但也没有发展和变化。在这里你能享受,但不会再长大,这和子宫又何其相似?因此在选定15岁的少年作为主人翁以后,村上最终让卡夫卡告别了里世界,重新回到凶顽的外界,因为孩子必须长大。


                17楼2011-09-18 22:39
                回复
                  2.4 里世界又是什么
                  里世界又是什么?里世界是我们脑海中的回忆,是生命最柔软的部分,或者说,是我们的心。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留下一些美好的片刻、拥有世界善待我们时刻的美好回忆。那或者是春风中飘落的桃花,或者是与咖啡杯上氤氲香气映照的秋雨,或者是初恋时一个回头的眼神、手指轻触时心灵的颤动。那个时候,我们希望时间不要流动。在以后世界很“凶顽”对待我们时,我们又想退回到那个温暖的所在。
                  


                  27楼2012-10-10 11:14
                  收起回复
                    2.5 里世界好吗?
                    里世界好不好?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乍一看来,里世界完全是好的,那是桃花源,是乌托邦,里面安稳、自在、没有躲猫猫和被代表,也不存在砖家叫兽,哪里不好了?问题恰恰就在于它太好了,好得那么虚幻。实际上大家都明白,过去是永远过去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嘛。里世界已经是回忆,是个虚幻,那么你只能在里面稍微休养生息一下,不能永远赖里面不出来。那里面没有斗争,也就没有进步;没有伤害,也就没有成长,你龟缩在角落里,就无法进入沙尘暴,无法体会沙尘带给你的创痛,也就无法成长、无法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那么,现实的你请说一下,里世界好吗?


                    28楼2012-10-10 11:27
                    收起回复
                      2.6 再谈里世界
                      我必须一再重申本书的主题,其实村上在序言已经说的很明白,第一章和最后一章也很清楚地写明:关于成长。在童年,周围几乎不存在风险,一切都有家长亲友的呵护;在成年,你不但要和“凶顽”(村上语)的世界斗争,从世界里去抢资源,还要照顾自己的亲友孩子不受世界伤害。这两者的结合点,就是青春期,这个时段,就是成长。里世界是什么?就是你在环境逼你成长、你又对环境十分畏惧的时候,给自己虚拟的一个幻境,一个避风港,一个逃避所。因此村上给里世界设计了一个子宫的原型,这里是每个人最安全的所在。里世界又安全又温暖,可是如果你耽于这种环境,就会永不成长,成为一个不完全的人,当然就不可能像完整的人一样有全部的影子——影子只有一半。请回顾村上对里世界的描绘:安静、祥和、温暖但古旧,而且重要的一点——图书馆没有书(45章)。书代表知识和记忆,安在于里世界的人放弃了记忆,因为那里一切都让他满足,不需要知识和记忆。


                      36楼2013-09-03 11:20
                      回复
                        2。7 佐伯、中田如何进入里世界?
                        里世界作为一个场所是虚拟的,但它在我们内心中又真实存在。你每次面对必须克服的困难退缩时,就回到了里世界。佐伯在少女时代和恋人非常完美,在恋人横死之后已经不愿意和世界联系,因此逃避真实世界而回到了里世界;上文有人说是溺水自杀时候进入的,有可能,但村上没有明示。中田是被老师打了以后逃遁进去的,因此两人的影子都只有一半。在图书馆的夜里的少女、在里世界的少女其实都是佐伯自身,因为她从那时就没有长大过,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卡夫卡会喜欢她。中田则一直是个孩子没有长大。两人的区别是佐伯的进入是靠清醒的意识进入,而中田是因为潜意识进入,所以琼尼沃克可以利用中田。


                        37楼2013-09-03 11:31
                        回复
                          3.1 琼尼沃克杀猫之一
                          猫在文中是善的代言,正如狗是恶的代言一样。中田——猫,琼尼沃克——狗,对应很明显。 中田和短毛猫对话容易,是因为他从小就是养的短毛猫,从短毛猫那里学会了和猫对话。琼尼沃克(卡夫卡的父亲)深爱着佐伯,但佐伯的灵魂已经沉入了里世界,不可能和他全心全意在一起,最终也是出走了事。甚至有可能她很厌恶琼尼沃克,所以连有他血缘的孩子(卡夫卡)都不想见,自己带着女儿离开。
                          I


                          39楼2013-09-18 12:53
                          收起回复
                            3.2 琼尼沃克杀猫之二 宇宙那么大的笛子
                            猫在文中是善的代言,正如狗是恶的代言一样。中田——猫,琼尼沃克——狗,对应很明显。沃克杀猫要做宇宙那么大的笛子,什么意思?一切还是为了佐伯。佐伯勉强和他生活后,感情依然沉浸在初恋中并最终出走,沃克是爱佐伯的,这一点无可置疑。在佐伯离开以后,沃克一方面诅咒儿子,一方面想继续得到佐伯,方法就是进入里世界。幸运的是,他在周围找到了和佐伯一样只有一半影子、也可以进入里世界的中田。
                            中田爱猫,沃克就要杀猫,杀猫是为了进入中田的体内,利用他找到入口并进入里世界占有佐伯。宇宙那么大的笛子是个比喻,你作恶越多,你杀了越多的猫,恶感越强,就会把善良的人逼的没有退路,用恶来还击恶,这样善人的恶和恶人的恶交汇了,恶从整体而言就扩大了,沃克就利用恶这个桥梁进入了中田体内。所以与其说沃克被中田杀死,不如说他勾引、强迫中田杀了自己,以从肉体躯壳中解脱出来(人的灵魂可以从肉体中解脱吗?请看文中有关活灵的论述)。又因为杀死沃克肉身的实际上是中田的恶念(被沃克引发的),所以文中明确指出“恶作为原型是相同的”,中田的恶、沃克的恶、卡夫卡的恶本质都是恶,这样沃克的被杀,也可以视为卡夫卡的恶念在下手,就是为什么卡夫卡会沾染鲜血。当然,不在现场的人有血在现实中不会发生,这只能发生在小说中、隐喻中。


                            43楼2013-10-24 16:08
                            收起回复
                              3.3 琼尼沃克——雷神之怒
                              在同大岛讨论自己父亲时,大岛认为沃克是真正有才华、有力度、咄咄逼人的艺术家,即使从市场方面看,沃克也相当之成功。但卡夫卡认为,自己的父亲饱含仇恨,在完成杰作的同时,不断把污秽抛向自己身边的人。据文中提示,沃克和佐伯结识于佐伯的“雷击人调查”,沃克的的才华也很可能来自于雷击。雷霆万钧以下注,展现了力量,同时也蕴涵着无辜的被摧毁,这很明显反映了沃克的性格——有能力的,摧毁的。
                              I


                              45楼2013-11-04 15:5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