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吧 关注:12,216贴子:668,927

1943年10月新四军一师公布的抗战战绩: 毙伤鬼子13541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摆渡.


1楼2012-04-14 00:21回复
    据2012版的《粟裕年谱》第74页记载,
    “10月10日,新四军第一师为纪念新四军建军六周年公布战绩:
    1,大小战斗5386次
    2,缴获步枪44300支、轻重机枪1236挺、掷弹筒52个、高射机枪2挺、迫击炮26门、平射炮2门、小炮45门、花机枪141挺、短枪595支各种弹药133万发
    3,毙伤日军官兵13541人、伪军官兵18180人,毙伤国名党顽固派官兵20910人
    4,生俘日军96人、伪军11855人、国民党顽固派官兵36742人”


    2楼2012-04-14 00:27
    收起回复
      六师16.18旅也是在粟裕的指挥下,包括了六师战绩也没什么.
      不过提的是一师战绩,虽然陈、饶、曾认为“一、六两师部队暂由粟一人负军政主要责任,已能胜任”,而六师番号却一直没变。是否包含了六师战绩未知。


      14楼2012-04-14 16:46
      收起回复
        平型关的战绩注水太明显了,而且能证明注水的资料也很多。
        你要是能提供这些战绩注水的证据,也算是功劳一件了。


        15楼2012-04-14 17:22
        回复
          你要求各师缴获大体平均是不切实际的。一师被军部称“浪战”。


          17楼2012-04-14 17:33
          回复
            42年1月胡服的总结中提到:
            “我一师几年来工作是获得了最大的成绩,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
            在我全军中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而华中几次反摩擦的主要决战,又是一师部队担负的(如郭村与黄桥两次战斗)或有一师部队担负的(如皖东及曹甸战斗)。
            在李长江叛变后,又进行了极大胜利的讨逆战役。
            在无数次反“扫荡”战斗中,一般都获得了最大的战果和胜利。”
            所以,一师战绩占新四军的比重大,也是正常的。


            19楼2012-04-14 17:41
            回复



              43楼2012-04-16 23:26
              回复
                鬼子向中国政府投降



                44楼2012-04-16 23:39
                回复
                  你想说什么?
                  一师部队及其前身的战绩,大部分都与粟裕息息相关。
                  新四军成立6周年时,一师及其前身部队开始抗战不过5年多一点。


                  48楼2012-04-17 16:25
                  回复
                    呵呵, 你不用这么自我介绍嘛.


                    55楼2012-04-17 20:10
                    回复
                      我说的实事求是. 你莫非有异议?


                      56楼2012-04-17 20:11
                      回复
                        你这个井底之蛙历史知识一塌糊涂,上来咬错了,就开始耍无赖了,呵呵.


                        61楼2012-04-18 23:50
                        回复
                          粟的履历我了如指掌,他的实际我也了如指掌。只有你这样的井底之蛙,不敢列半点东西出来,怕被人嘲笑,呵呵。


                          67楼2012-04-19 23:29
                          回复


                            81楼2012-05-04 13:32
                            回复
                              新四军一师当年公布的战绩,你说不客观,请出示你的证据。


                              91楼2012-06-02 21: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