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现在已经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由于毒胶囊的出现,人类的智慧大爆发,开始发明各种胶囊新吃法,创造了一些诸如“馒头派”“水果派”之类代替胶囊皮的胶囊药物服用“偏方”。
这种吃法靠谱嘛?针对专家所说的,胶囊药是不可以打开吞服的,如果把胶囊去掉换成“馒头皮”,不仅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说不定可能导致胃出血、引起药物性胃炎等。这些,患者也未必不知道。问题是,社会公众或广大患者不采取这样的“应变”手法又能怎么办?可能造成的伤害和可能的铬超标致癌相比,人们宁肯让“馒头皮包药”。这是一个无奈之下的选择,弃胶囊改“馒头皮”,吃下去的不过是“心酸”。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国内,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可燃面条、金葡菌超标、牛肉膏、塑化剂、冲调豆浆、等事件层出不穷,一时间消费者谈食色变,食品安全恐慌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曾经有学者说过,中国现在是一个“互害”社会。举例来说,用地沟油做饭菜的人肯定自己不吃这种饭菜,但他说不定喝上了别人造的假酒,造假酒的穿上了甲醛衣,卖衣服的开上了缺陷车……在这个链条中,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记得小时候,吃的喝的,虽然没有现在丰富多样,但是最起码都是真材实料,现在人们有钱了,有品味了,可是却难买到放心的食品,买不到放心食品也就罢了,最起码**得靠谱吧,然而“毒胶囊”横空出世,瞬间秒杀了人们的最后一点“安全”底线。
让我们痛心的是,食物有问题,我们还可以试着去理解,然而现在,本来用于救人安危的“**”却成了“毒药”,这让大众如何再去理解。倘若我们对食品安全接连爆出隐患已经不足为怪,在吃东西的时候,我们尽量管好自己的嘴,不再轻易去吃一些不放心的食物。但是,我们实在无法接受连**都无法让我们放心吃的惨痛现实,因为生病吃药是我们别无选择的。我们习以为常对**信任有加,至少对其期望值和信任度远高于食品。而更痛心的是,一些国内知名药企,辜负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广告上说的什么“放心药、良心药”,现在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坑爹药”。在暴利的驱使下,一些胶囊生产企业铤而走险。即使是被药监部门没收产品和处以罚款后依旧执迷不悟,甚至通过各种手段规避正常检查,加工环节中的偷工减料更是可想而知。
龙头企业做为行业排头兵,本该是遵纪守法的模范,严格执行标准的表率,如今却成了超标违法的带头人,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嘲讽。而食品安全底线一再退守、失守,民众情以何堪?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仅是行业自身的问题,还事关政府的公信力,更是社会浮躁、道德滑坡的一种现实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