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吧 关注:12,239贴子:669,466

闲扯华东野战军的形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摆渡.


1楼2012-05-17 11:17回复
    华东野战军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内战全面爆发打了半年后才正式成立的。其中的来龙去脉很复杂,涉及到华东新四军、山东八路军、粟谭、张邓曾、陈宋、张黎等方方面面的利害。我想就我所知的,闲扯个一二。有扯错的请大家指正。


    3楼2012-05-17 11:21
    回复
      8月11日,新四军军部发布总反攻命令,要求苏浙军区部队占领南京、上海、杭州三大城市及交通要道,并任命粟裕为南京特别市市长。粟裕接到命令后,立即进行了苏浙军区主力部队的部署调整。
      而这一天,蒋介石则命令新四军、八路军就地驻防待命,不得擅自向日伪军行动,却要求果军积极推进,要求日伪军继续维持地方治安,不得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


      6楼2012-05-17 11:39
      回复
        8月底9月初,刘、朱中央多次致电华中局和新四军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指示要求:
        1,彻底破坏津浦路和陇海路,并在顽军进攻时,必须打几个完全的歼灭战,才能稳定华中局势,并有助于国内和平与目前的谈判。要求独立作战,不得依靠冀鲁豫,“就是一次消灭桂顽一、二个团,也是很好的”。
        后又说:敌人伪军与顽军合作,接引顽军进占大城市和交通要道,我欲阻止顽军前进已很困难或不可能。而桂顽进占城市与要道后,暂时亦不会向我根据地深入,进攻我军,因此我欲求得歼灭顽军一路,暂时恐无机会,以此配合谈判更无可能。
        2,指示七师主力立即向二、三师主力集中,以便组成强大的突击力量。但不放弃皖中地区,应留一部主力坚持皖中,以待将来决战胜利后,主力仍回到皖中,打开皖中局面。
        3,除派小的武工队去侦察大别山内地情况外,暂时不要派部队向大别山活动,以使桂顽放心倾巢东进,造成将来向大别山进攻的有利条件。(看来跃进大别山,中央是早就研究过的)
        4,依据黄、谭意见,将三师部队抽调(或再加二师之一部)向东扫清苏北敌伪据点,造成将来作战的有利条件,然后再西调。
        5,七师主力以集中到皖东为好,考虑留曾希圣在皖中坚持。


        16楼2012-05-17 13:23
        回复
          9月1日,华中局指示苏南区与浙西区党委合并,成立苏浙区党委,粟裕为书记。
          9月7日,刘朱中央致电张云逸、饶漱石、曾山、赖传珠,指示:
          1,依目前情况,估计阻止何柱国进入徐州已不可能,四师对何柱国恐亦打不到。
          2,李品仙、何柱国进入徐州、蚌埠后,忙于解除敌人武装,向交通线两侧伸展巩固其交通线,估计暂时亦不会向我根据地深入进攻。
          3,那时除我控制津浦或陇海铁路各大段求得与顽军主力作战外,恐难有其它地方得与顽军作战。(看来内战初期华中、山东的外线出击战略,刘朱是早就考虑过的,非毛的一时兴起所想)
          4,目前一时期,不论2师、3师、4师均以依照当前情况,作适当之分散作战为有利。
          


          18楼2012-05-17 13:40
          回复
            为国为民,非为某党。这样想就会好点,呵呵。


            19楼2012-05-17 13:43
            回复
              华东的战役指挥权,并非天然就属于陈毅,尽管山东、华中分开作战时,陈对华中有战略指挥权。两军合并后谁来指挥,是经过一系列痛苦的实践后,才有了司令(不含战役指挥权)归陈毅,战役指挥归粟裕的安排的。


              20楼2012-05-17 13:46
              回复
                9月初,王首道、王震的南下部队在湘粤边行动非常困难,创造广东五岭根据地已不可能,经中央同意,南下部队陆续从广东北撤,于10月3日在湖北黄安与新四军第5师会合。
                9月10日,刘朱中央指示河南区委:
                1,同意河南主力及大部分干部在情况严重时,第一步向南转移与5师靠拢,以后再相机发展。
                2,河南部队及5师部队留在黄河以南行动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它直接配合华北与长江下游我军的作战,所以不应退过黄河以北来。
                3,估计国民党蒋介石的困难亦有很多。它要集中主力对付华北及长江下游我军,希望能在鄂豫皖三省以至陕南地区能够长期胜利坚持。


                21楼2012-05-17 13:53
                回复
                  9月4日,刘朱中央致电郑位三、李*念、陈少敏,同意新四军第5师师部及一部主力即转移到四望山机动位置,并指出:“在目前,你们想创造主要巩固的根据地,是不可能的。你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整编一、二万主力军队,放在手中。有了这个主力,总是有办法的,望你们集全力完成这个任务。在原来的根据地,应设一切方法坚持”。


                  22楼2012-05-17 14:21
                  回复
                    8月20日,中央军委致山东分局,中原分局,冀鲁豫分局并告冀察晋分局电:红军占领东北,国民党力图争夺东北。我方除李运昌率三个大团深入辽宁,冀东冀察两区各有一部深入热河之外,中央决定从山东调两个团(万毅支队在内),冀鲁豫调一个团,冀中调一个团,共四个团,归万毅率领开赴东三省。山东之两团限电到十天内准备完毕,即行出发,经河北会合冀鲁豫及冀中之两团,开至热河边境待命。每团官兵不得少于1500。必须明确宣布去东三省之任务(乘红军占领东北期间和国民党争夺东北)。必须配备必要之地方工作干部。三处所集中之东北干部亦望交万毅带去。必须有良好之纪律。配备及出动情形望告。另由陕甘宁边区配备一个团,晋绥军区配备二个团,中央配备一个干部团,共五个团,由吕正操、林枫率领开东三省。以上告知万毅,但勿在报上发表。
                    8月29日,刘朱中央发出《关于迅速进入东北控制广大乡村和中小城市的指示》,指出:根据中苏条约规定,我党我军在东三省之各种活动,只要他不直接影响苏联在外交条约上的义务,苏联将会采取放任的态度并寄予伟大之同情。这样我党还有很好的机会争取东三省和热、察。晋察冀和山东准备派到东北的干部和部队,应迅速出发。
                    9月6日,冀热了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副政治委员唐凯率挺进东北先遣队抵达沈阳。将所部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成立沈阳卫戍司令部。
                    9月7日:曾克林会见苏联后贝加尔方面军、坦克第六集团军司令克拉夫钦科上将和军事委员图马尼扬中将,会谈后,成立沈阳卫戍司令部、政治部。曾克林任司令员、唐凯任政治委员。
                    当日,刘朱中央电告中共重庆谈判代表团:“去东北部队原定延安两个团及万毅部与冀中、冀鲁豫各一个团,均已起身经冀东前去。因情况不明,暂时不决定派更多部队去。”,同时致电华中局/新四军张云逸、饶漱石、曾山、赖传珠:“目前开展东北工作十分重要,延安及华北各地已派大批干部及部队到东北去工作。望从华中东北干部中抽调一批派到东北工作,并立即分别集中,指定负责人率领,经山东分局送往东北。”
                    9月8日:周保中率领原东北抗日联军人员飞抵沈阳、长春等地区。
                    9月9日:范德林、董崇彬带领原东北抗日联军飞抵大连地区,李兆麟抵达哈尔滨。
                    9月10日:原东北抗日联军人员接收长春康德新闻社、广播电台、邮电局、**局等要害部门。
                    9月11日:中共中央根据吕其恩、邹大鹏的报告,命令山东分局:据胶东区党委派人在大连侦察报告,我党我军目前在东北极好发展。为利用目前国民党及其军队尚未到达东北(估计短时间内不能到达)以前的时机,迅速发展我之力量,争取我在东北之巩固地位,中央决定从山东抽调4个师12个团共25000至3万人,分散经海上进入东北活动,并派萧华前去统一指挥。进入东北首先进入乡村、小城市及红军尚未占领的中等城市和交通线,发动群众,壮大力量,建立地方政权,改编伪军,组织地方武装,协助苏军建立民主秩序。


                    24楼2012-05-17 14:54
                    回复
                      23楼更正:...以剪除TG,并隔断TG与苏联的联系。


                      27楼2012-05-17 15:20
                      回复
                        9月15日,毛复电刘朱中央,指出:浙东、苏南、皖南三地部队须立即开始注意控制北上通道,保障北上安全,并准备将来适当时机渡江北上,请通知华中拟具体意见。
                        16日,刘朱中央致电华中局:谈判正进行中,全国内战危险虽仍极大,但和平局面仍有可能。你们在苏南、浙东、皖南三地部队,如果和平局面出现,有转移到江北之可能,望你们立即注意控制北上通路,保证北上安全,准备于将来适当的时机渡江北上。
                        17日,华中局提出“苏浙军区主力北撤”的建议,同时提出“于粟、叶中留一人主持苏南工作”。


                        29楼2012-05-17 16:24
                        回复
                          多谢支持,我尽量扯好点。


                          37楼2012-05-17 21:00
                          回复
                            9月20日,刘朱中央复电华中局:“同意你们提议浙东、苏南、皖中、皖南部队北撤,越快越好。此事已在重庆谈判中当作一个让步条件向对方提出,且有好影响。”
                            “浙东部队及地方党政立即全部撤退,只留秘密工作者及少数秘密武装(当作民枪存在)。苏南及皖南、皖中七师部队和党政原则上亦须全部撤退,但可分为几个步骤撤。”
                            “估计从江南皖中可以撤出4、5万人,以此加强苏北、皖东,则苏北、皖东主力,应即迅速向山东开进,以便山东部队亦能迅速开动。关于南面撤退计划及北面进兵计划,望你们决定电告。陈、饶到山东后,将来华中分局的名单亦望你们提出,或即以谭震林,邓子恢等同志负责。”
                            同日,中央军委主电示罗荣桓、黎玉、饶漱石、张云逸:美军将在天津登陆援蒋夺取平津、争取东北,我军必须坚决先机夺取冀东全部,确实控制山海关、古北口、张家口、南口之线,以控制东北门户、堵绝蒋军从陆路进入东北的企图。根据中央19日电的部署,第一步出冀东的兵力如下:命令山东军区派3万基干兵团,限电到一星期内到乐亭、秦皇岛一线登陆,协同冀热辽军区扫清冀东的伪顽军;命令新四军抽调3万5千基干兵团,限电到后20天内在鲁南蒙阴地区待命。
                            同日,刘朱中央致电各中央局、各区党委:
                            1,“目前整编与扩大军队,是各根据地最重要的工作”。
                            2,“为着肃清敌伪力量,制止内战危机,保障战后真能实现和平民主,我八路军、新四军急需补充扩大。”
                            3,“中央特决定在10、11、12三个月内,八路军、新四军应争取补充与扩大数10万人,各区应扩大多少,由各区决定报告中央。”
                            4,为“适应今后斗争的需要, (不是过去那样被分割为小块的分散游击战争) ,各个战略区域都应编整能 够机动的突击力量,其数量应占本区脱离生产兵力的3/5到2/3,把他们编组为旅和纵队,准备他们能够实行极大机动,即是说能调离本战略区域到其他区域作战的。”这类主力机动兵团,须配备军事上政治上坚强的干部,直接受中央军委及各中央局的指挥调动。


                            44楼2012-05-17 22:30
                            回复
                              9月23日,刘朱中央致电陈毅:“因中央有新的部署,决定新四军主力及陈、饶二人均到山东工作,望你及你所率之军事干部取捷径直到山东接替罗荣桓的职务,以便罗能迅速去东北。林、肖已决定不去山东直去冀东履行新的任务。”
                              又电张云逸、饶漱石:“为了能迅速处理问题,是否可要陈毅及其所率之军事干部先到山东,以便使罗荣桓能迅速交代,如你们同意,请转陈毅直到山东,不必到华中。”
                              当日,命令新四军第3师黄克诚部准备开赴东北。


                              47楼2012-05-17 22: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