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15日漏签0天
阿凡达吧 关注:35,638贴子:971,693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8回复贴,共1页
<<返回阿凡达吧
>0< 加载中...

【存档】燃情英吉利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纯情阿凡提
  • 锤头犀兽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北青报的文章存档


  • 纯情阿凡提
  • 锤头犀兽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燃情 英吉利
2012/07/28 00:00:00
  2012伦敦奥运拉开大幕,试图驱散帝国沉重的背影,向世人展示一个从传统中重生的“新英国”。
  前英国首相布莱尔曾经说,时代在更新,英国却在陈旧,久远的历史沉重地压在身上,国家失去了特性,英国需要再次成为一个年轻的国度,不再固步自封,不再重述过去的伟大。
  奥运会是英国重塑国家形象的最好时机。
  这是伦敦在1908年和1948年之后,第三次主办奥运会,跨越一个世纪的光阴,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英国也早已告别了属于冒险家的旧时代,摘下了“日不落帝国”的光环。
  虽然在外界看来,英国仍然是一副古板、傲慢、守旧的模样,英国人仍然敏感和不苟言笑,但英国从来没有告别潮流,英国人一边承受着后工业时代的转身之痛,一边带动着新的艺术文化风潮,在伦敦、在曼城、在利物浦,年轻人在莎士比亚和老建筑的夹缝中创造出了自己的时代,古老的帝国又搭上了时髦的列车。


2025-08-15 14:47: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纯情阿凡提
  • 锤头犀兽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伦敦奥运试图传达这种传统到现代的演进,在现实中,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并不连贯,这十分类似于英国音乐的状况——不断吸取美国、欧洲乃至亚非音乐元素,加以融合创新,间断性地兴起令人愉悦的英伦风。
  诞生在利物浦的Beatles是战后英国最成功的“形象输出”,在那个迷惘的时代,Beatles朗朗上口的曲风、引领时尚的包装让他们席卷世界,虽然1970年乐队便解散,但影响力竟然延续至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可惜的是,我们的父辈无法同步领略到他们的魅力,他们在80年代初还只能对邓丽君痴迷。
  在Beatles之后,英国音乐的成功仍然得以延续,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短暂低迷之后,优秀的英式摇滚乐队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出现,不少名字已经成为传奇,中国的年轻人最早在90年代的打口带里听到了他们的声音,从此发现了另一个世界。而在更早一点的时候,英国电影的007系列已经通过录像带不断翻录的方式,进入了中国的千家万户。


  • 纯情阿凡提
  • 锤头犀兽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近十多年来,代表英国形象的重任落到了球星贝克汉姆身上,伦敦奥运自然不能缺少他的身影,在他的身上,最好地展现了新英国的特点,既努力保持传统绅士的优雅一面,又很在意个性、时尚、开放性的表达,截然相反的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也并不突兀,这算是英国人的专长。
  主办奥运会是伦敦和英国重回世界文化中心的一次努力,和此前的奥运会相比,英国人着重于诉诸软实力,节俭办奥运,以巧破千斤,但效果还需要时间来评估,英国是个多元化的国家,众口自然难调,据说,很多伦敦人见面聊天的主题,已经从议论天气变成了抱怨奥运。
  美国媒体很不厚道地嘲笑:英国人最喜欢的奥运项目就是抱怨。不过,没有关系,诞生了“憨豆先生”的国度有足够的自嘲精神,不管怎样,奥运会不也按时开始了吗。


  • 纯情阿凡提
  • 锤头犀兽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下面是另一篇文章:
崭新的舞台
2012/07/29 00:00:00


  • 纯情阿凡提
  • 锤头犀兽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东道主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开幕式,总导演丹尼·博伊尔在英国戏剧传统中得到了启发,将开幕式打造成充满创意的舞台剧,剧名就是《英国》。
  在一个舞台上展现一个国家,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丹尼·博伊尔做得不错,他执导的开幕式轻松、幽默、充满童趣,不时迸发出令人吃惊的奇思妙想。莎士比亚明显带给了他灵感,萧伯纳、王尔德似乎也在冥冥之中帮了忙,整场演出洋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氛围,同时贯穿着坦白自省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讲述历史的片断中,丹尼·博伊尔没有回避曾经发生过的阵痛,圈地运动的荒蛮、工业**的压抑、妇女争取权利的抗争……这也是构成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部分。
  在开幕式这场大戏中,所有人都成为了表演者,英国女王奉献了自己的银幕秀,各国代表团参与了花瓣汇成火炬的关键部分,全场观众一起高唱名曲《Hi,Jude》,贝克汉姆、憨豆先生甚至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都得到了一个合适的角色。
  如何能够拥有如此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戏剧想象力?这必须要感谢英国赋予艺术家们的宽松环境。一代接一代的剧作家和导演们不断挑战着创作的极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在伦敦西区,大小剧院多达60多家,每年迎来超过1200万观众,创造着数亿英镑的收入,像《猫》、《歌剧魅影》、《捕鼠器》这样的传奇剧目,已经在那里连续上演了数十年。


  • 纯情阿凡提
  • 锤头犀兽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不过,英国戏剧也有一段艰难时光,英国议会在1737年通过了《戏剧检查法》,条条框框捆绑住了英国剧作家的头脑,大部分人不得不改行写小说,新剧难产且无聊,观众不再买票,伦敦剧院一度只剩下两座,戏剧无比萧条。萧伯纳曾这样形容他所遇到的戏剧检察官:“一个绅士,掠夺、侮辱、压迫我,使我无法抵抗,好像他是俄国沙皇,而我是他最下贱的臣民。”
  直到1843年,法令废除,一切才又恢复正常,戏剧找回了创作自由,观众陆续回到了剧场。
  如果《戏剧检查法》延续至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也许将是另外一个样子,不会有女王(哪怕是替身)跳伞的段落,因为那是对王室的戏弄和不敬,也不会有憨豆先生潜伏在交响乐团里的插科打诨,那会被当做粗鄙的娱乐,点燃火炬的更不可能是7个普通少年,因为那也是不严肃、不体面的,必须要由身份高贵、最有声望的人来完成,至于那些摇滚乐,简直是对传统道德的亵渎。
  可见,一场开幕式办得轻松愉快是不容易的,办得人性化就更难,背后一定蕴含着许多曲折的过往、时代的变换。


  • 纯情阿凡提
  • 锤头犀兽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对于我们来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去发现和享受竞技体育中的纯真快乐和人性之美。令人高兴的是,大家已经开始用更成熟的心态对待奥运,不再仅仅去关心金牌数字。不过,这也必然是个渐进的过程,比如,易思玲在女子十米气步枪决赛中拿到伦敦奥运首金之后,赞誉、奖励滚滚而来,而许多人甚至没有注意到,喻丹在这个项目中也为中国队拿到了一枚铜牌。
  金牌很好,易思玲很出色,但这不是体育的全部,奥运是一个丰富的舞台,也许,我们曾错过了很多精彩。


2025-08-15 14:41: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纯情阿凡提
  • 锤头犀兽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TMD!我的回复被删了!!!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8回复贴,共1页
<<返回阿凡达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