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智深的一些问题,常看水浒传的人应该是了如指掌的。如果简要给与概括性描述的话,可以这样介绍——鲁智深,男性,甘陕人士。原任渭州府小种经略相公门下提辖官,因打抱不平误杀屠户郑屠而流落五台山为僧。后因帮助林冲不能为僧而行走于江湖,与杨志曹正等人占据二龙山落草多年。三山聚义时率领三山系统归附梁山,大聚义排名天罡星第十三位,星号“天孤星”。后随宋江招安,南征北战中屡立战功,擒方腊,坐化于杭州六和寺。
关于这段叙述,我想很多人可能并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所以对于鲁智深的故事乃至对于鲁智深的理解和性格的把握上往往就陷入了一个非常笼统的印象当中。一提鲁智深,就是这是一个粗人莽汉,最多粗中有细,喜欢打抱不平,帮过很多人。
那么,我在这里想问大家一句,各位熟读水浒的朋友,你们真的理解了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吗?
我想答案可能并不确定吧。
那么请回到我刚才的那段简述上去吧,请问你们谁发现这里面有什么说错了的实质性问题没有呢?估计你们不能发现,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在水浒吧乃至水浒研究的圈子里面基本算作盖棺定论了,对于这种已经成为定数的问题,一般人是很难发现其中的漏洞所在的。不过这个问题我还是发现了,现在我说一下你听一听。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这句话——“因打抱不平误杀屠户郑屠而流落五台山为僧。”之中的“误杀”二字。
我估计肯定有人不明白了,难道鲁智深不是误杀郑屠吗?他自己事后不也承认了吗,要不也不能有那个急中生智的金蝉脱壳吧?那么我们不妨原文回顾一下大家看看。
鲁达道:“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鲁达听罢,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里,睁眼看着郑屠道:“洒家特地要消遣你!”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纳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来。鲁提辖早拔步在当街上。众邻舍并十来个火家,那个敢向前来劝?两边过路的人都立住了脚,和那店小二也惊的呆了。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着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