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吧 关注:1,109,850贴子:26,934,412
  • 14回复贴,共1

突尼斯危局的启示:不适合搞民主的国家不要瞎折腾【转自天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J15起飞 镇楼


1楼2013-02-16 23:02回复
    刚才审核出了些问题,整理之后重发。。
    有关突尼斯反对派领袖被暗杀事件连接:http://finance和谐.qq.com/a/和谐20130208/004309.htm


    2楼2013-02-16 23:03
    收起回复
      全球华人辞别龙年喜迎蛇年之际,突尼斯,这个海内外自由派欣羡无比的阿拉伯之春发源地,却在歌名两年之后由于一场政治暗杀而陷入空前危局。这场危局究竟到什么程度,不妨看看与突尼斯有着特殊利益关系的法国,它的媒体评论:《世界报》说,暗杀贝莱德使突尼斯危在旦夕;《费加罗》报说,突尼斯处于混乱的边缘;《人道报》说,他们欲扼杀歌名;免费报纸《地铁》说,突尼斯进入死胡同;《十字架报》说,突尼斯人四分五裂,突尼斯陷入瘫痪。法国24小时新闻台I TELE则干脆打出“突尼斯在深渊边缘”的惊人标题


      3楼2013-02-16 23:04
      收起回复
        政治暗杀虽然在人类历史上并不鲜见——比如美国历史不过才两百多年,仅总统被暗杀而死的就多达四位,还有五位遇刺但未免于难,平均二十多年发生一起。不过,在突尼斯却是极为罕见的事情。所以,暗杀事件发生后,立即震撼全国,抗议行动迅速演变成暴力冲突。工会组织并号召发动总罢(和谐)工:上一次突尼斯发动总罢(和谐)工是2011年1月14日,那场大罢(和谐)工直接导致当时的总统本阿里政权的灭亡,迫使他当天率全家紧急逃往邻国沙特阿拉伯(在飞往法国的途中被拒)。由此可见此次危机严重。


        4楼2013-02-16 23:04
        收起回复

          阿拉伯之春成功两年以来,突尼斯当年面对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相反都在恶化。政治上,保守、宗教性的伊斯兰政党(伊斯兰复兴运动党)通过民主选举获得权利,取代了过去世俗而又现代化取向的专(和谐你妹啊)制政权。是歌名后的突尼斯经常发生针对其他教派的攻击(JC则是消极的不做为),直到现在的政治暗杀。曾经在专(和谐你妹啊)制时代大为改善和提高的妇女地位和权益纷纷丧失。更重要的是,民众的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失业率持续攀升。外资面对突尼斯民主后出现的政治动荡而不得不纷纷撤出。至于经济支柱之一的旅游业,更由于政治动荡备受打击。


          5楼2013-02-16 23:15
          收起回复

            最为荒唐的是,过去在专制时代还有可能以政治迫害的理由偷渡西方的民众,现在却被告知,你们已经自由了,西方不能再接受他们了(可以理解,西方现在是危机之身,泥菩萨过河。假如是经济起飞劳动力短缺嘛,则另当别论,肯定要站在人权的制高点来接纳他们)。


            6楼2013-02-16 23:15
            收起回复

              其实,这起暗杀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空前的危机,就在于民众两年多来愤慨的认识到:原以为前政权倒台后,一切就会变得美好的愿望,事实证明却不过是黄粱一梦。


              7楼2013-02-16 23:16
              收起回复

                一个国家走向民主后却演变成灾难,在人类历史上屡屡上演。这也是为什么三次民主化浪潮过后,都迅速出现了回潮。这种现象甚至包括现在成功的民主国家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日本。今天被阿拉伯之春所席卷国家的动荡、混乱甚至无政府状态(可以想想美国驻利比亚大使是怎么死的),不过是历史的再次重演罢了。


                9楼2013-02-16 23:17
                收起回复

                  自然,历史不会是简单的重复,阿拉伯世界还是有其自身特点。比如伊斯兰教没有经历过宗教改革,政教难以分离,也很难容纳现代化的各种元素。再比如社会发展低下,缺少中产阶级,基本上以部落为社会基本单位。不过,如果以美国学者亨廷顿在《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的观点来看,阿拉伯之春的失败实在不足为奇。


                  12楼2013-02-16 23:18
                  收起回复

                    首先,亨廷顿在自序中就指出:“现代民主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它扎根于社会多元主义、阶级制度、市民社会、对法治的信念、亲历代议制度的经验、精神权威与世俗权威的分离以及对个人主义的坚持,所有这些都是在一千多年前的西欧开始出现的”。“这些要素也许可以在其他的文明中找到其中一二个,但是作为总体,它们仅存在于西方文明。也正是这些要素说明了为什么现代民主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于是他提出一问:“现代民主作为西方的产物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在非西方社会中扎根?”


                    13楼2013-02-16 23:18
                    收起回复

                      第三,他认为,“民主依赖于一个壮大的市民社会,在穆斯林社会中,的确开始有壮大的市民社会出现,但是这是一个原教旨主义的市民社会,而不是一个世俗的、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我们也发现,在专制时代,统治者虽然不是原教旨主义者,但反对派力量的中坚却是原教旨主义者。显然这才是为什么,阿拉伯歌名之后,收获胜利果实的往往是伊斯兰政党。民主对于阿拉伯社会唯一的改变就是:执政者由世俗政治变为伊斯兰政治。这就是历史所一再证明的:一个非民主的政权更可能被另一个非民主的政权而不是被一个民主的政权而取代。


                      15楼2013-02-16 23:20
                      回复

                        第四,决定民主化转型成功与否的力量有四种:执政团体内的保守和改革派、反对派中的温和派与激进派。如果执政团体控制在保守派中,反对派控制在激进派中,民主转型必然失败。只有执政团体控制在改革派,反对派控制在温和派手中,民主才会成功。当年巴西开始民主转型时,军政府将军戈尔贝利告诉反对派领袖:“你们把你们的激进分子管好,我们也管好我们的”。这最终使得巴西在历经数百年一波三折的转型后,才成功走向稳定的民主。


                        16楼2013-02-16 23:21
                        收起回复

                          历史上看,阿拉伯之春的惨痛教训早已有之。南非总统博塔1978年掌权时,开始进行改革:黑人工会合法化、允许城市黑人获得公民身份、允许黑人获得不动产的自由保留权、大量废除次要层次上的种族隔离、显著增加对黑人教育的投资、废除通行证法、规定由选举产生的黑人城镇的议会。这些改革措施放到当时可谓石破天惊。但当时掌控黑人的是主张暴力歌名的激进力量,回应改革的是更多的暴力事件和抗议,最终改革没有导向民主而是以一场镇压告终。


                          18楼2013-02-16 23:23
                          收起回复

                            以史为鉴,阿拉伯之春再一次以自己的惨痛代价和残酷的现实告诉了世人一个真理:没有普世的制度,制度本身也并无优劣,一种文化也只能产生与其相应合的制度,衡量制度的唯一标准就是适合与否。


                            20楼2013-02-16 23:24
                            收起回复
                              -----------------------------------The End----------------------------------------


                              21楼2013-02-16 23: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