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者全为男性
“从我祖父起,家里就代代组织四句秧歌戏班。”老艺人胡太义介绍道。胡太义老人的父亲是清朝同治元年生,祖父是清朝道光年间人。可见此剧发展到他祖父一辈时,就已相当兴盛。这样,四句秧歌剧最少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了。
“四句秧歌是祖辈传下的,早的早哩,戏剧出现之前就有它了。”今年68岁的胡子奇说:“我是七岁开始学戏的,从小就跟着会唱四句秧歌的韩跟莲爷爷学,韩跟莲爷爷是老生子,他爸近60岁才有了他。
小时候听爸爸说,他家几辈人都会唱这戏。小的时候还见过爷爷用的小锣和锣板,锣板上还刻着爷爷的名字。”至今胡子奇的爷爷唱戏时用来挂棉油灯用的灯钩还当作水担钩用。他们家还保存着官商书览一书,书中还存有沙女沟民国十六年手抄锣鼓鼓谱,还保存有唱书一部《秋莲拣柴》、《清官传》一本,几部没皮的旧剧本。
现代的四句秧歌和现代大型剧团演出一样,分生、旦、净、末、丑,但所有扮演者都为男性,演员在表演时穿戏装,马鞭、桌裙椅搭等道具,大都在舞台上演出,文戏较多,表演形式古朴、简约、自然、生活,是一种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的戏剧原生态艺术形式。
50年代末期,沙女沟四句秧歌演出相当的火暴,不但周围村子纷纷邀请,还频繁到老汾城县及周边区域巡回演出。当地有“正月十五没有过,沙女沟里看秧歌。沙女沟秧歌不用排,正月十五猛上台。”的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