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景王朝吧 关注:47贴子:992
  • 3回复贴,共1

【绍景王朝】『南宋相关知识普及』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tips为必阅内容
·其他可仅作了解


1楼2013-04-03 16:29回复

    _______>>>经济。
    由于靖康之难,宋室南渡,以及金朝占领中原,对华北、中原地区北方人民的野蛮统治,造成了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给南宋国家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生产经验,他们与当地百姓一起,辛勤劳动,极大地推动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农业生产技术在南宋时获得了显著进步。犁镌、犁壁作了分工,使犁起的熟土在上,生土在下,有利于作物生长。
    手工业:南宋时手工业生产有了长足发展,纺织、瓷器、造船、造纸、印刷业等全都超过了北方
    钱币:南宋发行纸币,铸币比北宋时大为减少。铸币中又以铁钱及折二钱为主。
    建炎通宝、建炎元宝、建炎重宝:高宗建炎年间(公元 1127—— 1130 年)铸。都有小平、折二、折三钱,皆对钱。通宝背有些有“川”字的。
    绍兴元宝、绍兴通宝:高宗绍兴年间(公元 1131—— 1162 年)铸。均有小平、折二钱。通宝尚有折三钱。均篆、真对钱。元宝折二背有星月纹。通宝背有利字的铁钱,为利州所铸。
    隆兴元宝、乾道元宝:孝宗隆兴、乾道年间(公元 1163 —— 1173 年)铸。两钱均篆、真对钱,仅有折二钱,兼有铁钱。有些钱背有松、正、同等钱监名。
    淳熙元宝、淳熙通宝:孝宗淳熙年间(公元 1174 —— 1189 年)铸。元宝钱有小平及折二钱,钱文有篆、真二体。真书钱背有纪年,自柒至十六,这是世界上钱币纪年最早的。背文有星月纹或钱监名,如正、泉等。通宝为折二钱;铁钱纪监名兼纪年。
    税收:(1)二税。现上看,税额与北宋差不多。实际不然,政府收税时要附加“耗米”,“耗米”几多于正税。收租时往往用大斗。
    (2)杂税。名目繁多,有经总制钱、月桩钱、曲引钱、卖纸钱、折纳牛皮筋、角钱等,不一而足。
    据统计,南宋人民的负担比徽宗时增加了一倍,比北宋初增加了七倍。
    _____>>>tips。
    经过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战争,“陆上丝绸之路”已经衰落,如果嫔妃少爷小姐们喜欢进口用品的话,可以考虑通过“海上陶瓷之路”运来。
    南宋的纸币称为“会子”,“交子”什么的已经out了,规范一下叫法比较合适。另外,什么端平通宝,嘉熙通宝是孝宗以后的皇帝发行的,各位认好当朝钱币的叫法,没事儿不要玩穿越。


    4楼2013-04-03 16:33
    回复

      _____>>>政治。
      古今地名对应:
      汉州 [北宋]州治今四川广汉县。
      永州 [北宋]今河南零陵县。
      永济渠 [南宋]唐以清、琪二水为源,与沁水隔绝,宋后统称为御河。
      宁江州 [北宋]州名,今吉林扶余县东南。
      辽阳府 [辽]今辽宁辽阳市。
      台州 [北宋]州治在今浙江临海县。
      西充 [北宋]县名,今四川西充县。
      西京 [北宋]陪都,今洛阳市。
      吉州 [北宋]今西安吉安市。
      戎州 [北宋]今四川宜宾市。
      成都府 [北宋]今成都市。
      吐蕃 [宋]今青藏高原。
      会昌 [南宋]今江西会昌县。
      延安府 [北宋]今延安市。
      合州 [南宋]今四川合县。
      华亭 [南宋]今上海凇江县,宋置市舶务。
      华容 [南宋]今湖南华容县。
      朱仙镇 [南宋]镇名,今河南开封市西南四十五里贾鲁河畔。
      江宁府 [宋]今南京市。
      江陵府 [北宋]今江陵县。
      米脂宕 [北宋]初属西夏,后属宋,今陕西米脂县。
      兴州 [北宋]今陕西略阳县。
      兴元府 [北宋]今汉中县。
      [南宋]利州路治所,今汉中县。
      兴庆府 [西夏]西夏都城,今宁夏银川市。
      兴国县 [南宋]今江西兴国县。
      庆阳府 [金]今甘肃庆阳县。
      讹答刺 [南宋]古城名,在今锡尔河中游。
      阳武 [金]县名,今河南原阳县。
      阶州 [南宋]今甘肃武都县东。
      好水川(甜水河) [北宋]河名,今宁夏德隆县东。
      扶风 [北宋]治槐里县,今山西兴平县东南。
      辰州 [南宋]州治沅陵县。
      苏州 [北宋]徽宗政和三年政平江府。
      寿州 [北宋]州治寿县,今安徽寿县。
      李固渡 [金]古津渡名,今河南延津县东北三十五里。
      秀州 [北宋]州治今浙江嘉兴县。
      利州 [北宋]州治锦谷县,今四川广源县。
      应州 [辽]州治今山西应县。
      应天府 [北宋]升宋州治,治宋城县,今河南商丘市南。
      宋州 [北宋]后升应天府。
      沂州 [北宋、金]治临沂县,山东临沂县。
      沅水 [南宋]河名,今洞庭湖。
      沅陵县 [南宋]今湖南沅陵县,为辰州治所。
      忻州 [北宋]州治今山西忻县。
      庐州 [北宋]治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
      沧州 [金]治清池县,今河北沧州市东南。
      汴京 [金]都城,由燕京迁此,后称南京,今开封市。
      沙州 [西夏]州治敦煌县,今甘肃敦煌县西。
      陈桥驿 [北宋]驿站名,今河南开封市东北四十里陈桥镇。
      陈家谷 [北宋]谷名,今山西朔县南。
      灵山 [北宋]山名,今浙江龙游县南四十里。
      即墨 [南宋]县名,今山东即墨县。
      松滋 [南宋]县名,今湖北松滋县。
      武州 [北宋]州名,今河北宜化县。
      武陵 [南宋]县名,今湖北常德市。
      杭州 [北宋]隋置,治钱唐县,唐改为钱塘县。
      青州 [金]改益都府,治益都县。
      青城 [北宋]县名,今四川省?县。
      青神 [北宋]县名,今四川青神县。
      青溪 [北宋]县名,今浙江淳安县。
      疆域:北以淮水和大散关与金国为界,东临大海,西部与大理吐蕃为界 政治制度:宋初在朝廷中央设置刑部和大理寺,作为最高司法 机构。大理寺决断全国所申奏的案件,刑部复审大理寺 所定重大即死刑案件,并主管全国刑法,刑事和民事诉 讼,官员犯罪后赦宥、叙复、雪理等事。宋太宗时,在 宫中另设审刑院,复查大理寺所定案件,直属皇帝。宋 神宗官制改革,撤销此院,恢复刑部原有的复审权。经 过大理寺和刑部二审的重要案件,还须经门下省复核,发 现不当,即予驳正。中书省还有权作进一步评议。遇重 大疑案,皇帝命正、副宰相与御史、谏官、翰林学士等 “杂议”,然后决断。有时奉皇帝命令,特设“诏狱”审 理重大案件。宋神宗时,依诏立案审判犯人而特设的机 构,称制勘院;依中书之命而特设的机构,称推勘院,结 案后撤销。地方的司法机构,路一级设置提点刑狱司,复 核和审查所属州府判决的案件和囚帐,并经常巡视州县。 州一级的司法机构,宋初设司寇院,后改称司理院,审 讯民事诉讼和刑事案件。又设州院(或府院、军院),由 录事参军主管,职责与司理院相同,另设司法参军,主管 检法议刑(判决)。自御史台、大理寺、开封府、临安 府以至地方州县,还都设置监狱。宋朝逐步制订出一套 严密的刑事审判制度。审行鞫(审)、谳(判)分司和 州县司法机构独立审判的原则。县级审判机构有权判决 包括杖罪以下诸罪。州级审判机构在元丰前有权判决包 括死刑在内的各种案件,元丰后,判决的徒以上案件必 须呈报提刑司审复。
      ______>>>Tips:
      麻烦各位亲认清国界,不要弄点镇守天山的话语出来。
      孝宗时期虽有北伐战争,但此前南宋高宗赵构和秦桧因为种种政治原因一心议和,加之宋朝军队强干弱枝,临安地区应为繁华稳定,人们危机感相对较弱,不希望“社会动荡”等词频繁出现。


      5楼2013-04-03 16:35
      回复

        ______>>>文化。
        以理学为主,强调伦理纲常。
        孝宗时期名人:
        大慧宗杲
        靖康元年(1126),丞相吕舜徒奏赐紫衣,并得‘佛日大师’之赐号。绍兴七年(1137),应丞相张浚之请,住持径山能仁寺,诸方缁素云集,宗风大振。绍兴十一年,侍郎张九成至能仁寺从师习禅,偶论议朝政;其时秦桧当道,力谋与金人议和,张九成则为朝中之主战派。秦桧大权在握,竭力斩除异己,师亦不得幸免,于十一年五月褫夺衣牒,流放衡州(今湖南衡阳),其间集录古尊宿之机语及与门徒间商量讨论之语录公案,辑成‘正法眼藏’六卷。绍兴二十年,更贬迁至梅州(今广东梅州),其地瘴疠物瘠,师徒百余人毙命者过半,然师犹以常道自处,怡然化度当地居民。绍兴二十五年遇赦,翌年复僧服。二十八年,奉敕住径山,道俗慕归如旧,时有‘径山宗杲’之称。
        师辩才纵横,平日致力鼓吹公案禅法,其禅法被称为‘看话禅’(即以考察公案、话头而求开悟之禅法),此与宏智正觉之‘默照禅’相辉映。晚年,住径山,四方道俗闻风而集,座下恒数千人。孝宗归依之,并赐号‘大慧禅师’。隆兴元年八月微恙,十日亲书遗奏,又书遗偈,掷笔委然而入寂,世寿七十五,法腊五十八。谥号‘普觉禅师’。遗有大慧语录、正法眼藏、大慧武库等书。嗣法弟子九十余人,较著名者有思岳、德光、悟本、道颜等。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陈俊卿
        陈俊卿[1113——1186]字应求,莆田人。生于宋徽宗政和三年,卒于孝宗淳熙十三年,年七十四岁。幼庄重,不妄言笑。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登进士第。授泉州观察推官,勤于职务。秩满,时秦桧当国,察其不附己,以为南外睦宗院教授。桧死,召为校书郎。孝宗时,除著作佐郎,兼普安郡王教授。累迁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上章告老,以少师魏国公致仕。俊卿天资忠孝,清严好礼。在朝正色立言,无所顾避。凡所奏请,均关治乱安危之大者。卒,谥正献。俊卿著有文集二十卷,《宋史本传》传于世。
        “八太师”、“一门二丞相”:
        “八太师”指的是莆田“阔口陈”的“九代八太师”。


        6楼2013-04-03 16: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