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讲讲我最喜欢的英语。世界上70%的信息都是由英语书写,能够读懂英语,便可以离真相更近。当你觉得CCAV太恶心的时候,如果你英语太烂了,你连换个口味的机会都没有。看待事物要辩证,东西方的视角都有的话,人会变得更全面,不会把鸡血当激情乱洒。毕业的时候,英语是我学得最好的一门课。学校里教授的、考试中考察的,到了以后都不会真正难住你。真正难的是,你找到了你所需要的资料,信息,却发现怎么也读不懂。这样想着,高考英语真的不算什么,略施小计就可以通过。
我突然想说一下好字典的重要性。高三的时候我们换了一个大牛英语老师。有一次她布置了一篇作文。我当时有一个错误的想法,觉得词汇用得越高级、越复杂越好。于是就先想好中文怎么说,然后从词典里查出其所对应的最复杂的那个单词写上去,凑成一篇不像样子的作文。想必老师看了之后十分想吐。这我可以理解。因为如果我现在全部用一些生僻的古汉语来写作的话没有几个人能看得下去。而且表达的精髓不是词用得多高级,而是精辟,简洁为上。但是我比较介怀的是,她讲评作文的时候,说我所用的一个词是自己编造出来的,并批评我的这种行为。我觉得很委屈,因为这个词用牛津高阶词典可以查到,并且是一个有标记的“keyword”。不能因为一本地摊字典里没有,就否认其存在,正如你不能说这个字我没见过所以它是瞎造的。不过我所使用的这个词,确实很偏,用在句子里会显得很生硬,很不自然。我想说的是,当你见到一个不认识的词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把它查出来,然后看看它在什么语境下可以使用,什么情况下已经属于过时表达,而不是避开它。这才是积累词汇量的一个正常过程。前提是你得有一本查得出来词的字典。当然,识时务者为俊杰,老师不让用你就别用,因为卷子是她改,反正单词你也认识了,不写就不写呗,少不了什么。
你的所有学习,都将建立在语文和英语这两门课的基础上,你的逻辑表达,世界观方法论,都是由文字构成的。所以“语文和英语是低投入高产出的学科”只是脑海中的幻想,你确实低投入了,但是绝对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高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