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吧 关注:244,647贴子:5,773,834
上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考古发现人们居住的历史更长。中原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经春秋战国、南北朝五胡闹中原、五代十国、唐吴元济淮西叛乱、南宋金的相持、元、明清交替时的战乱,上蔡县首当其冲。历史上记载的城市已夷为平地,有的还剩下一点依稀可见的遗迹,有的已无从考证,为某种利益争注历史遗迹。原住民已不复存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这里换了一茬又一茬。民族迁徙,民族融合在这里交替进行。
古战场、古遗迹、美丽的传说到处都是,有很多不解之谜正通过考古专家和历史学者验证和解密。历史上的文字记载,一般都是成王败寇的历史,受当时上层建筑的影响。真正作到客观公正也很难。再加上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流传中的失误,所以我们只能把它作为重要信息。
最近在网上查到一些有关上蔡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觉得怪有意思,传上去大家共享。把这些历史的痕迹,看做茶余饭后闲谈的素材,别太认真,看做历史的演义与戏说。


IP属地:福建1楼2013-07-13 19:31回复
    抗战时期的周口大捷
    张占魁在任骑兵第14旅旅长的时候就驻防在周口,当时正是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日冠占我淮阳后气焰嚣张,妄图一举夺取周口,以便切断豫皖交通,与平汉线上的日军会合,占领全部中原。
    当时我党派张侠等人在做14旅的抗战工作,经向士兵们讲抗战道理,教抗战歌曲,在士兵中秘密发展党员,使这支队伍的战斗士气非常高涨。战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张占魁加强正面防御力量,从沙颖河南调来各式的土炮,准备迎击日寇,地方的保安队和游击队也参加了战斗。
    战斗总共持续了一周左右。最后三天的战争空前激烈,张占魁几次在前沿指挥战斗。此役战果辉煌,击毁敌人汽艇几十艘,击毙日军千余名,日军指挥官铃木因战败剖腹自杀在黄水窝的破窑中。
    张占魁因这次作战歼敌有功,晋升为陆军少将。周口和上蔡、商水、项城等县的群众,抬着很多衣服、鞋子、毛巾和宰好的猪羊,到十四旅驻地慰劳抗日有功的将士。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3-07-14 07:52
    收起回复
      2025-08-16 20:15: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张占魁当兵前的故事
      张占魁自幼家庭贫寒,地无一垄,一家6口人挤在两间破房子里。他父亲张货一担挑子挑着他弟兄二人要饭。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活所迫张占魁14岁,就到套楼去给人家当磨把。一年三斗半麦子的工钱。干了不足两年,因为偷吃了一个馍被主人用磨棍打了出去。
      无奈之下邀了几个同龄的孩子到周口混饭吃。恰遇冯玉祥十六混成旅在周口招兵。其它孩子都跑了回来。他毅然参加了部队,成了冯玉祥十六混成旅的兵。
      他能官居中将,成为雄居一方的军阀,有名的抗日将领。可见他当兵后,有很多传奇故事。可我们已无法考证。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3-07-15 16:43
      收起回复
        冯玉祥的十六混成旅(一)
        他的提拔实在太慢。1914年,他便升任混成旅长,直到1920年,还是个混成旅长;即便按照和平时期的干部管理条例,他差不多也该官升两级。可见十六混成旅是冯玉祥的嫡系,冯玉祥的老本。
        冯玉祥与其他民国军阀不同,他对第十六混成旅的招兵要求极严,所有新兵他都要亲自挑选。他规定,不要营混子,不要兵油子,干过别的军队的也不要。他要的是朴实的农民、单纯的学生。对于非嫡系部队,冯是绝对不信任的。湘西之战,湘军营长曾绍武率部投诚,冯即调曾为旅部副官,曾所率全营点名以后,发饷遣散,同时收缴枪支,曾不久亦辞职走人。总的来说,冯选人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一要追随自己多年,二能吃苦耐劳,三不能与外军有任何联系,四要绝对服从自己。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3-07-15 17:03
        回复
          冯玉祥的十六混成旅(二)
          当时,第十六混成旅比一般部队人数要多得多,共有一万多人,但对外声称只有九千人,冯不想太招摇,引起上司的注意。
          有一次,冯检阅全军,对全旅部队讲话。他问官兵,“我们在这里是练什么的?”大家回答,“是练兵的。”冯说,“不对!我们在这里是练官的。我们的部队发展了,你们将来都要带兵。”冯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到后来,西北军发展到了几十万人,当年第十六混成旅的士兵,差不多都当了官,他们成了西北军的骨干。
          仅举几人的大名,就足以让我们如雷贯耳了。鹿钟麟、冯治安、孙良诚、宋哲元、石友三、韩复渠、刘汝明、佟麟阁、孙连仲等,都出自第十六混成旅。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3-07-16 07:28
          回复
            冯玉祥的十六混成旅(三)
            ……当时的张自忠还不是将军,只是该旅的上尉学兵连长。所谓学兵,就是从军的学生。他们文化水平高,被视为军官的苗子,当做重点培养对象。而张自忠统领的这个学兵连,后来出了五个军长:刘振三、刘汝珍(刘汝明之弟)、张人杰、李九思、吴化文;五个师长:展书堂,安克敏,王志远,宋铁林,张国武。另外还有八个旅长。团营长更是无法统计。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13-07-16 18:25
            回复
              墙内开花墙外香 大多英雄名声在外
              在上蔡除东岸外,很少有人知道张占魁,可是在周口、商水、淮阳等地一提到张占魁,很多人知道他是抗日英雄。东岸张占魁老家的人在周口卖菜,周口人听说是张占魁老家的人,都争着买,并且给高价钱。2005年的秋天,张庄的张捞到周口修伞,中途和一个卖瓜的唠家常,听说是张占魁老家的,说什么也不要张捞的瓜钱,临走又给张捞一个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13-07-17 20:59
              回复
                根据近两年网上公布的内容编张占魁简历
                出生于1897年;
                1912年在周口投靠冯玉祥的16混成旅当兵;
                1930年任反蒋联军第2方面军骑兵第2师师长,参加中原大战,
                1930年5月31日,夜袭蒋介石的归德机场,炸毁飞机6架;
                失败后投蒋,任骑兵第3师师长
                1931年老家新宅落成,时任骑兵十四旅旅长;
                1934年兼任河南省剿匪司令,抗战爆发后在平汉路北段参加抗战,回乡立碑;
                1938年在周口击溃日寇铃木旅团,消灭敌人1000余名;
                1938年在山西晋城、长治一带胡同口战役消灭日寇1000多人
                1941年5月任骑兵第3军骑兵9师师长,
                1943年6月任第36军中将副军长,并兼任资简师管区司令,
                1945年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高参,
                1946年任第4绥靖区绥靖旅旅长兼任河南省第7、8区剿共指挥官,
                1948年在商丘擒杀陈涛
                1949年5月在南京主动到南京军管会报到
                1950年-1954年 华东军区解放军官训练团将官班”学习改造。
                1954年被人民政府镇压。


                IP属地:福建21楼2013-07-18 15:06
                回复
                  2025-08-16 20:09: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转汝南吧的帖子
                  汝南人喜好看戏,可以说个个是戏迷,而且不论什么戏都能欣赏。西门里还有一个较简易的戏园,是当地驻军包的剧团。那个部队的番号是“三七补训处”,常年驻在汝南城内。他们的戏班唱的戏很全,有曲剧、二黄(即京剧)、唠子[即评剧]、梆子(即豫剧)等剧种,差不多每天下午和夜晚都是满园。名角有唱梆子的赵素娟、谢清云、贾窝;唱评剧的有孔殿玲、孔殿娥、孔殿华等。在校场的大戏院里唱戏的是上蔡县的剧团,他们在本县不卖票,几乎长年在汝南。这个团唱京剧、京梆、梆子等,都很叫座。新蔡县的京剧团也经常在汝南唱。汝南民众是什么样的戏都欢迎,就连曲剧、评剧、越调等也都能接受。但要有名角,不是什么角儿都能在汝南唱红的。那时上蔡剧团里有邢金莲、刘玉令、张景州,苏留成等名角;新蔡剧团的名角有徐保庆、徐保善、九岁红(名叫王月搂)、赵美燕、钱师俞等。我那时仅有十岁,至今不忘他们的名字。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4楼2013-07-21 19:07
                  回复
                    有两个帖子被删,想了解详情,
                    请搜索http://hi.baidu.com/112519510606/item/0113993a35da00c46c15e945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6楼2013-07-22 09:43
                    回复
                      我知道的上蔡的戏剧
                      我印象中上世纪五十年代,上蔡的戏院在东关现在的电影院,中间有座位,两边用栅栏隔开,两边的只能站着看,所以当时有站票和坐票两种。后来东关成了电影院,西关是剧院,什么时间建的我有不知道。
                      当时上蔡有两个剧团,豫剧团和河北梆子剧团,(俗称京梆剧团)。商业局有个豫剧团是业余的。豫剧团的团长是王桂英,也是当时上蔡人公认的名角,她老公姓郑,是打鼓板的,也就是乐队的指挥。她的大儿子和我年龄差不多,有癫痫病,他自己说是他妈怀他时还上台演穆桂英挂帅落下的。她还有一个儿子参军在部队文工团,他演唱的节目在中央电台播放(当时还没有电视),当时上蔡人引以为傲。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7楼2013-07-22 11:17
                      回复
                        上世纪六十年代,没有电视,没有电脑,看戏、看电影是最好的享受,没有钱就想出很多办法,有时在戏院门口挤,趁把门的不注意溜进去,但成功率很低。电影院西边院墙不知谁挖了一个洞,常从那个洞钻进去,电影院的人在洞上抹屎,为了看电影常常弄一身屎。看戏从戏院后面翻墙,在我们翻墙的地方同样抹有屎。有点钱就买一排二排的票,看得清又便宜,后来我们发现了一个秘密。有两个八排,其中一个是观摩席,坐在那一排,没人撵,不查票。
                        听说戏院厕所里曾发生电打死人的事件,是上蔡高中的一个女生,在看戏中场休息的时候,在女生厕所里作打篮球的摸高动作,跳起摸电线,结果电线漏电,被电打死了。


                        IP属地:福建28楼2013-07-23 16:56
                        回复
                          转汝南吧吧友的帖子
                          我们邻县上蔡的京梆(即河北梆子)剧团每年都来演出,他们演的猴戏《大闹天宫》、《八仙斗白猿》、《十八罗汉斗悟空》最能吸引观众。平心而论,上蔡京梆剧团的演出水平比河南地方戏的县级剧团高多了。
                          或问,上蔡县怎么会有河北梆子剧团呢?原来是上蔡县解放前有一个国民党的李姓县长,此人河北人,酷爱他的家乡戏,就弄了个京梆剧团。这个剧团因演技好,解放后仍被保留,在省内外演出,颇多好评。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风暴一起,就把这个剧团刮得如鸟兽散了。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0楼2013-07-25 05:58
                          回复
                            李云国民党在上蔡的特派员,国民政府国大代表,上蔡县县长,哪里人我也不知道,他在上蔡十几年,根基扎的很深。一个外乡人能作到那样,真不容易。也说明上蔡人不排外,而且对外地人很尊重(尊重是相互的)。年长点的应该对他的为人很清楚。
                            解放前夕,他带领一帮亲信,包括京梆剧团逃亡四川,不知为什么,他只身逃到台湾,连夫人也没带走。京梆剧团在成都被解放军收编,成了部队的文工团,后来上蔡县又把他们要了回来。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1楼2013-07-27 09:40
                            回复
                              2025-08-16 20:03: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两种假设,一种现实。
                              上蔡京梆剧团如果跟李云到了台湾。
                              上蔡京梆剧团如果留在部队。
                              而现实是他们又回到了上蔡。他们的艺术才能受到了人们的尊重,但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也受到了冲击,文革时我曾见过张富(音)岁带高帽子游街。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2楼2013-07-28 10: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