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 一 桃李不言自有蹊
既写到单雄信,就不能不想到秦琼之交友。
秦琼的“交友”是《隋唐》中的一绝。
“四海之内皆兄弟”正是对秦琼交友的真实写照。纵观秦琼之友,可谓三教九流,他们性情不同、身份不同、志向不同,能力亦不同。可他们都与秦琼有真挚的情谊,并且皆以能与秦琼结识为荣。
罗成、单雄信互不心服,从性情到身份处处透着冲突和矛盾,程咬金更是“肆意妄为”之辈,徐茂公是欲趁乱世而展宏图的功名雄才,齐国远却是匪气难消的草莽匹夫......似这般水火难容的奇人异客,原是万万聚不到一起的,即便偶有相遇,多半也是要大打出手。可只因为有秦琼,竟然冰雪消融,甚而还能隐然有手足相惜之意、同甘共苦之情。仿佛秦琼只这么云淡风轻地一站,便化剑拔弩张为祥和,这般化人无形,可比万夫莫敌难多了。
而这还不是最让我钦叹的地方,真正让我肃然起敬、心向往之的是秦琼从未改变自己的品性,不谄不傲,绝无曲意相交。他始终是他,仁厚磊落、方正严明,从不因人而异。但他周围品性相异、价值观各有不同的八方之士居然都敬重他、认同他、心甘情愿听从他。
世事之奇,莫过于此!
待得仔细思量,终有小悟。孟子言“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可这“敬人爱人”要终生一以贯之,何其难矣!对待德高望重之人,要敬他爱他,这不难。可要是遇见一个平庸位卑之人,还能发自肺腑地敬他爱他,就已是大哉君子了。如果再遇见一个德行有亏的人呢?还能爱他吗?还能为他无怨无悔地付出吗?
正如单雄信,他对秦琼可谓情深义重,只因秦琼是天下难得之国器,让单雄信深为仰慕。但单雄信对普通人可就毫不掩饰其傲慢冷漠了,对自己看不顺眼的人更是极尽不屑。在《说唐前传》中,单雄信去道观里做法事,看见廊里躺着个病人,先是觉得晦气并因此大怒,继而喝责道观观主,当得知病人是秦琼时,才瞬间转怒为喜,赶紧去拜见。试想,倘若那天在道观养病的不是秦琼,而只是一个普通人呢?还能得到单雄信的如此厚待吗?
而秦琼呢?他对落难之英豪倾力相助;对落难之碌碌庸人,依然倾心帮扶,依旧义无反顾。
这就是本质不同:秦琼是助人、悯人;单雄信却是视人、结友。
太多太多的事例,见证着秦琼的仁人之心:对偶遇的乞丐倾囊相助、帮流落的客商安然返乡、为素不相识的将官排忧解难、替平庸怯懦之人奔波千里......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贤哉,秦琼!
这一桩桩一件件,秦琼所热忱帮助的人中很多只是小民百姓、贩夫走卒,他们的见识和才能、心胸和气度,都远不及秦琼,而秦琼却从来不以与他们结交为耻。
突然想起金庸《飞狐外传》里面的情节,平阿四对胡一刀如此感恩戴德,舍生忘死以图报,不是因为胡一刀曾接济过平阿四,而是因为威名赫赫的胡一刀在帮助当时还是客栈一个小小杂工的平阿四时,不是以帮助弱者来满足自己的“侠客心理”,而是很认真地跟平阿四同辈论交,称阿四为“小兄弟”,还说要让自己刚出生的孩儿认阿四作干叔叔。以致二十多年后,阿四都犹念其德,回忆说自己从小受人轻贱,绝不曾有人称自己为“小兄弟”,胡一刀的这份恩情,自己就算万死也难以相报。
哪怕是一个居于微末、最无本事的人,仍然是深深有着自己的情感、渴望着被关怀被尊重、有着独立人格的人啊!他们也许偶尔也会遭遇同情、会收获帮助、会得到那些所谓侠士们一时兴起的高傲的施舍,但真正能从灵魂上帮到他们的不是区区金银,而是一颗赤诚淳厚的爱人之心。
再回顾秦琼:他路遇手握利刃、差点误入歧途的乞丐,只温和地拍着对方的肩膀,好言相劝、倾力相帮,当时秦琼亦把那个遭人唾弃的乞丐称为“小兄弟”;他义助落难在外的秦行太,不但救他出狱,还为他请医治病、打点盘缠,甚而呼年长的秦行太为“秦大哥”,秦行太请求秦琼认自己年幼的孩儿作义子,秦琼也欣然接受,并为秦行太的孩子取名“秦用”,即意为希望孩子将来能有济世之怀、做有用于苍生之人,当真是为人父者的殷殷期盼。秦琼如此厚情,而秦行太不过是个非亲非故、身遭厄难的普通商贩罢了。十多年后,当秦琼在千里外的燕赵之地偶遇秦行太的妻子时,惊喜交加地询问:“不知我秦大哥一向可好?”这份情真意切,这份将萍水相逢的无助之人视为骨肉手足的肝胆衷肠,岂能不令人铭感五内?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