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世纪,自然系统在几百年的摧残中终达极限,温室效应急速加剧,各地灾害频发。
公元2257年冬,受洋流影响,俄罗斯北部连续暴雪,封冻万里,五分之四国土成不宜居住的无人区,北方航线停运。同时,东南亚诸国及中国南部则遇到了一个诡异的暖冬。
公元2258年秋,石油资源几近枯竭的沙特因财政赤字陷入暴乱。当季10月17日,沙特王室被推翻,革命军改占领首都,改国制为共和。穆斯林信徒揭竿而起,以“败坏教条”为名使国家陷入内战。同年冬,联合国派遣维和军进驻沙特,日本趁机提议废除二战时签署的军队禁令。
2260年开春,形势愈发紧张,沙特战火波及整个中东;日本不顾多国反对警告,组建两百年来第一支正式军队,并从美国购入大量军备;美国与俄罗斯因石油资源的紧缺剑拔弩张,欧盟颁布石油与机动车的限购令,并加强对风力发电领域的拓展;由于缺少燃料,英国航运业出现重大危机;中国正式禁止出口自然资源,开始收缩经济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金融海啸。
2262年3月10日,俄罗斯在偷渡阿拉斯加的难民中混入间谍勘察美国原油储藏位置一事被美国发现,以此为由在联合国会议上对俄罗斯发难。
4月6日,美国监听俄罗斯军方暴露,美俄冲突加剧。
4月14日,阿拉斯加的俄罗斯难民营发生流血冲突。
5月23日,美国对俄宣战。战前双方约定互不使用核武器。
9月11日,日本以“夺回日本固有领土北方四岛”为名与美国结盟,对俄宣战。次日中国外交部声明中国将在此战中保持中立。
10月3日,美日联军于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登陆,中国对此提出警告。俄罗斯国内政斗不断,仅以冻土无人区为防御,苦战支撑至次年。
2263年2月,战线推至欧洲境内,莫斯科遭围,俄罗斯中央政府迁移至大后方。
3月11日,欧盟发表中立声明。瑞士加大枪支出口,英国身陷泥沼,进退两难。
3月14日,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参战,派军支援俄罗斯,俄军开始反扑。
4月24日,美国撤走除维和军外其世界各地的驻军,前往支援北方阵线。
5月2日,俄军收复莫斯科。
5月30日,美国撤走中东的维和军,派遣往北方作战。
7月3日,英吉利海峡隧道关闭通车。
8月2日,美俄在以亚欧分界为线,签订停战协议。
8月11日,英国行船全部停运,国内陷入资源短缺危机。
11月7日,英国申请加入欧盟,将废除英镑,但英镑与欧元兑换价值仍未确定。
11月30日,美国新研发的激光热武器正式投入使用,日本被列为优先购买国I
公元2257年冬,受洋流影响,俄罗斯北部连续暴雪,封冻万里,五分之四国土成不宜居住的无人区,北方航线停运。同时,东南亚诸国及中国南部则遇到了一个诡异的暖冬。
公元2258年秋,石油资源几近枯竭的沙特因财政赤字陷入暴乱。当季10月17日,沙特王室被推翻,革命军改占领首都,改国制为共和。穆斯林信徒揭竿而起,以“败坏教条”为名使国家陷入内战。同年冬,联合国派遣维和军进驻沙特,日本趁机提议废除二战时签署的军队禁令。
2260年开春,形势愈发紧张,沙特战火波及整个中东;日本不顾多国反对警告,组建两百年来第一支正式军队,并从美国购入大量军备;美国与俄罗斯因石油资源的紧缺剑拔弩张,欧盟颁布石油与机动车的限购令,并加强对风力发电领域的拓展;由于缺少燃料,英国航运业出现重大危机;中国正式禁止出口自然资源,开始收缩经济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金融海啸。
2262年3月10日,俄罗斯在偷渡阿拉斯加的难民中混入间谍勘察美国原油储藏位置一事被美国发现,以此为由在联合国会议上对俄罗斯发难。
4月6日,美国监听俄罗斯军方暴露,美俄冲突加剧。
4月14日,阿拉斯加的俄罗斯难民营发生流血冲突。
5月23日,美国对俄宣战。战前双方约定互不使用核武器。
9月11日,日本以“夺回日本固有领土北方四岛”为名与美国结盟,对俄宣战。次日中国外交部声明中国将在此战中保持中立。
10月3日,美日联军于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登陆,中国对此提出警告。俄罗斯国内政斗不断,仅以冻土无人区为防御,苦战支撑至次年。
2263年2月,战线推至欧洲境内,莫斯科遭围,俄罗斯中央政府迁移至大后方。
3月11日,欧盟发表中立声明。瑞士加大枪支出口,英国身陷泥沼,进退两难。
3月14日,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参战,派军支援俄罗斯,俄军开始反扑。
4月24日,美国撤走除维和军外其世界各地的驻军,前往支援北方阵线。
5月2日,俄军收复莫斯科。
5月30日,美国撤走中东的维和军,派遣往北方作战。
7月3日,英吉利海峡隧道关闭通车。
8月2日,美俄在以亚欧分界为线,签订停战协议。
8月11日,英国行船全部停运,国内陷入资源短缺危机。
11月7日,英国申请加入欧盟,将废除英镑,但英镑与欧元兑换价值仍未确定。
11月30日,美国新研发的激光热武器正式投入使用,日本被列为优先购买国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