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伊津田家吧 关注:76贴子:5,722

回复:转帖 搬运属性 “神论” 诸神流窜——论日本古事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多氏在鹿岛的作用——鹿岛神官参拜记
不过,日本书纪为什么要把一个神变成两个神呢?为什么要制造一个叫经津主的神呢?而且在让国的神话中要让经津主比建御雷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呢?宣长采取的立场是古事记绝对主义,不会提出这些疑问。他只认为日本书纪的记载是令人怀疑的。
但我不是采取古事记绝对主义的立场。我不能仅仅因为日本书纪的记载令人怀疑而加以否定就停止思考。我们应当超越宣长而进一步思考。那么,日本书纪究竟为什么要让经津主所起的作用比建御雷更大呢?
我带着这些问题飞奔到鹿岛。这次当然是坐火车去的。但我的心比火车、飞机还要快,早已飞到了当地。在东京办完事已经是下午4点,到第2天下午5点是空闲时间,所以立即动身去鹿岛。到达时已经6点多钟,在佐原下车,改乘快速电车去鹿岛盯。鹿岛当时面临一个热潮,正在大力推进以石油产业为中心的工业地带的建设,要把这个神都变成一个石油的城市。为了建设这个新的城市,从各个国家聚集来了许多人。在这些人们中不少是凶神恶煞。据说一到夜晚,鹿岛的街上吵架斗殴的事不断。
苹为了避开这些凶神恶煞,决定住在附近的潮来叮。这个地方在《常陆国风土记》中写作“板来村”。我跟旅店的老板商量说:“我是来看鹿岛神宫的。这附近有没有古坟?如果。有,我也想看看。”老板考虑得很周到,他告诉了潮来的盯公所,说教育委员会的人要来给我当向导。I


IP属地:浙江73楼2013-11-02 12:41
回复
    第二天早晨,我心里着急,太阳一出来就起了床。记住了这附近的地图大要,等待着教育委员会的石桥先生的到来。石桥先生大概是我的著作的热心的读者,亲切地领着我四处看了看。最先去的地方是大生神社。在去神社之前,石桥先生从现在已经合并到潮来叮的原大生原村叫来一位姓原的人,请他领我们参观。
    大生神社是一座古老的神社,四周有许多古坟。据说神社是400年前建造的,拜殿和神殿都是用芭茅茸的屋顶,确实是一座庄严而古老的神社。而且围绕着这座神社约有40座古坟。
    其中一座古坟叫鹿见家。据老原说,这座神杜古代是祭祭祀建御雷神的神宫。这位神于神护景云2年(7船)去了奈良的春日,大同元年(806)又回到这里,第2年迁移到鹿岛地方。但这里现在仍然祭把建御雷。这座神宫因为是原来的鹿岛神宫,所以以后这座神社举行例行的祭礼时,鹿岛神宫都要派20多名神官由鹿群领头来到这里。据说这座古坟看到了这些鹿,就知道鹿岛派使者来了,所以称作鹿见家。这些传说当然不会是真实的,但是很有趣。
    “大生”这个词也写作“太”或“多”,在日语中发音是一样的。是指太氏或多氏的氏族。在称作太氏或多氏的人们当中。我们所知道的最有名的人物,当然要推太安万侣(?一723,《续日本纪》中写作太安麻吕)。据古事记的序文说,这位太安万侣笔录了稗田阿礼口诵的词句,编纂了古事记。可以说他是古事记的编纂者之一。
    在这个常陆国行方郡大生原地方祭把大生神社的神的氏族也是多氏。大场尝雄先生关于这一点这么说:
    “此地是《常陆国风土记》中所说的大生里,村内镇守的大生神杜也是当地古老的神社。判明此地是古代大生(与“多”’“意富”、“太’’等相通)氏、即多臣氏所开拓的地方,同时也可推断这里的古坟群是同一氏族中实力人物的墓地。”(《常陆大生古坟群》)
    多氏与古事记的作者同族。传说他们住在这鹿岛附近的大生原,很有势力,营造了宏大的古坟群,而且其神社是鹿岛神宫的前身。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来考虑这些事实呢?I


    IP属地:浙江74楼2013-11-02 12:41
    回复
      但是,这部《旧事本纪》写得比《古语拾遗》还糟。《古语拾遗》有一个看起来很谦虚的书名。但写作的方法是列举古事记、日本书纪中的传说,订正其异同。这么写是不行的;最后还是陷入对手的圈套。要想同古事记、日本书纪对抗,就必须重写新的历史书。《旧事本纪》的情况更糟。它在大的梗概上都原封不动地采用了古事记、日本书纪中的传说,只在个别地方采用了物部氏的传说,前后显然有着矛盾。而且对于藤原氏是根据什么意图制造了某一个神话,缺乏洞察力。例如像八俣大蛇的故事、让国的故事等究竟具有什么意义,大概在那个时代已经弄不清楚了。如果认为这些神话具有像我在这里分析的那样的意义,物部氏方面当然不会采用这些神话。
      它原封不动地采用了几乎所有的记纪神话,只是增添一些自己氏族的传说。这样的书作为历史书是完全缺乏魅力的。更糟的是它的书名,硬说它是圣德太子时代的《旧事本纪》,但是,稍有眼力的人谁也不会相信的。所以本居宣长把它斥之为伪书。不过,我对这些不得不编造如此拙劣的伪书的、日薄西山的贵族,还是愿意表示一些同情。
      在这部极其拙劣的伪书中,也还有一些真实。记纪是利用国家权力没收了各家相传的各种文献,并根据这些文献,为了迎合藤原氏的意图而巧妙地编写的。相比之下,这里有着更笨拙得多的谎言。但就在这部甚至极力强调物部氏极其笨拙的谎言的书中,也有着不少真实。
      我还是认为如《旧事本纪》所说的那样,鹿岛的大神是石上的普都大神。物部氏大概过去一直统治着这个地方。古坟时代最大的豪族物部氏在日本全国有过很多统治地区,在这个地方大概也是他们最先拥有统治权。如果说多氏一向祭把这位普都大神,那么多氏以前也是受物部氏的统治。但这时生了一个重大的事件。那就是人们都知道的苏我氏与物部氏的斗争。其结果是物部氏失败而没落。失败的结果当然也会影响到东国。那就是普都大神的撤退。从这一意义上说,前述普都大神在高来的山岗上丢下盾和剑等归天的故事就具有象征性。普都大神这么狼狈撤退后,大神丢下的神社当然归属于留下来的多氏的支配之下。中臣氏正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开始统治东国的。
      孝德天皇时代曾任命高向氏和中臣氏为关东总领。中臣氏一旦这样控制了关东,其他的豪族当然要同新的权贵中臣氏勾结,以扩大自己的权力。多氏大概也不会是例外。于是形成了继承中臣氏和多氏双方血统的所谓中臣巨的氏族,逐渐演变成后来所谓的中臣鹿岛的氏族。
      后面将要详细说明,中臣氏是暴发户。中臣氏在镰足的父亲御食子以前的祖先不明。总的来说,中臣氏在天才的政治家镰足时才突然登上中央政界的舞台,而且很快控制了中央政治。这样暴发起家的中臣氏,早就希望有一个有悠久来由的神社。物部氏遗留下一个鹿岛神社。如果说这个神社的支配权是由多氏掌握,中臣氏当然想拉拢多氏来夺取这个神社。尽可能在远离中央的地方夺取神社,当然可以不引人注目。我认为天智天皇时期开始建造的鹿岛神宫,就是由中臣氏策划建造的这种新神社。而且镰足通过这一工作拉拢了当地的多氏。
      历来谈到太安万侣这个人物时,都说他和壬申之乱的功臣多品治有关系。从太安万吕在古事记序文中提到情况来看,可以看出品治和安万侣关系密切。甚至有人推测他们两人是父子或相近的亲属关系。《续日本纪》灵龟2年(716)的记事谈到太安万侣担任氏长。这段记事也许有着他的家世本来不能当氏长而当上了氏长的含义。太安万侣与多品治的关系,不是很清楚。但我觉得应当更多地从太安万侣与常陆的多氏的关系上来考虑。I


      IP属地:浙江76楼2013-11-02 12:42
      回复
        《大镜》中说镰足出生于鹿岛。我认为不能完全同意这一说法,但镰足与鹿岛有着密切关系是不可否定的。夺取鹿岛是中医—藤原氏的宗教政策的第一步。我认为古事记的编纂就体现了常陆的多氏与镰足的这种配合。鹿岛的神社建设、建御雷的诞生以及使这位神起着重大作用的神话创造——镰足与常陆的多氏的配合就是这么开始的。这种合作关系又进一步为不比等与太安万侣的配合所继承。
        利用修史事业使藤原政权正当化的逻辑
        在古事记中,让国的时候只有建御雷一个神、在活跃。就是说,去的神是建御雷,而不是经律主或普都大神。谁都知道经津主或普都大神是物部氏的神。如果让普都大神担任让国的主角,那就等于是承认了物部氏的功绩。所以这个神必须用另外的名字。但已经有了出生的地名,所以古事记里说建御雷亦名建布都或丰布都。这是因为鹿岛的神一定与“布都”有关。但现在对这位建御雷的所在地必须写得含糊其词,还不能直接说出他是中臣—藤原氏所供祭的神。所以这里把神社的所在地和祭招人的名字都掩盖了。
        建御雷如果是藤原氏的祖先神,这个神话就具有了重大的意义。具体地说,建御雷曾把古老的众神都赶进了出云,用武力平定了日本。这就意味着祭把建彻雷的藤原氏,应当独占正在巩固基础的天武、持统政权中的宗教和政治的实权。也就是说,古事记让国故事中所包含的思想是要使藤原氏独占宗教权和军事权正当化。
        根据这一方针,藤原不比等逐步实行了他的计划。天智天皇曾对镰足赐姓藤原。文武2年(698)令藤原这个姓仅限于不比等的子孙,其他的藤原氏则恢复原来的中臣的姓,司掌神事。这是他的计划的第一步。这表面上好像是为了政教分离,实际上其目的是企图通过把姓氏一分为二、彼此分工,而把宗教和政治都抓在一族的手中。这种政策通过具有连贯性的计划和策略,逐渐获得了成功。在宗教政策方面,以建造鹿岛神宫和掌握香取神社为基础,经过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编写,最后终于建造了春日神社。——这一过程中有着系统的连贯性。
        在所谓神护景云2年这一年,从鹿岛、香取、枚冈、伊势来了4位神,迎入了春日神社。通过这次壮丽的神灵迁移的表演,藤原氏自镰足以来的宗教政策大功告成。这是藤原氏胜利的标志。可以公然地把自称为建御雷、经津主的神当作自已的祖先神、新的氏族神来祭祀的时代到来了。藤原氏现在已经像建御雷那样成功地垄断了朝廷的军事权和宗教权。藤原氏可以成为建御雷了。
        只有这样地来看问题,我们才能理解在伊那佐小滨和多艺志小滨所发生的事件的真相。那是藤原氏在脑子里描绘的一个历史蓝图,同时也包藏着一种要使自己对宗教、政治的支配权合理化的可怕的野心。这确实是一个可怕的阴谋。但要把独它公开地说出来是很危险的。古事记是一部长期秘藏在宫中中的书。我希望读者能很好地思考一下这一点。这样一个胆大包天、不敬畏神的阴谋是决不能让人意识到的。
        但是,日本书纪是公开的书。公开的书当然会让人看到。这样胆大包天的记述让人看到是很危险的。由于这样的考虑,所以在建御雷之外又增添了一位经津主神,而且经津主成了让国的主角。这位神当然可以认为是物部氏的神。但日本书纪并末说其神宫在何处。不说清所在地,又不说明是谁祭把的神——我认为这正是日本书纪的目的所在。总之,是一位不知在何处、是谁祭把的神起了重要的作用。把这样一个让人乍看好似是物部氏的神实际并不是的神,当作是在让国时起了最大作用的神。这里有着日本书纪编纂者极其微妙的政治考虑。在秘藏的书中让建御雷一个神立了功,在公开的书中却让乍看好似是物部氏的神经津主在让国中起了主要作用。其实经津主早已归属于藤原氏的支配之下。这是多么巧妙的深谋远虑啊!我认为了解这种深谋远虑是解开藤原氏长期政治统治的日本历史的秘密的惟一关键。I


        IP属地:浙江77楼2013-11-02 12:42
        回复
          我在分析让国神话的过程中,总感到碰到了记纪撰修当时物部氏和藤原氏的政治关系。古事记、日本书纪的这些神话是与这种政治关系密切相关的。有必要分析这种关系,特别是要脱离神话,更加详细地分析当时的政治情况。现在我必须要进行这一工作。但在进行这一工作之前,有必要把我们在前面所得出的结论整理一下。
          我从前稿开始就一直大力分析了日本神话中所谓的出云神话。我们分析了八侯大蛇、因幡裸免、让国这三个被人们认为是出云神话核心的神话。结果了解八侯大蛇是大和的三轮神,因幡裸兔与冲岛的宗像神有关系,而建御雷的故事则完全是一种创作,而且是带有很大政治意义的创作,物部氏的神在这里最大限度地受到了利用。
          这样来考虑,出云神话的实体就彻底崩溃了。所谓出云神话原来是根据各种各样的传说编造的。这么一想,就会联想到日本书纪中持统5年(691)8月令大三轮氏等18个氏族“上进其祖等墓记”的记事。也就是说,遵照天皇的命令,要把在日本许多氏族中相传的传说献到宫中,然后利用这些资料重新编写对自己有利的历史。这种重新编写的工作当然就是修史工作。工作完成得很好。好到使人分不清它是根据什么资料编成的。把许多资料归纳到一起,需要有一个思想指导。这个思想是什么呢?我认为这就是拔楔思想。利用拔楔思想把众神都拔除到出云去了。而且不说这是拔除,好像谈的都是事实。我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深刻的智慧。但那是一种和哲学家的智慧根本不同的智慧。
          出云神话就这样土崩瓦解了。我应当逐渐转入古事记、日本书纪的真正作者的问题。我想敏感的读者早已预测到我认为的作者是谁。但这是长达1200年人们不清楚的历史的真相。谈一种新的学说应当慎重小心。在分析因幡裸兔和让国的神话时,还有些地方谈得不够透彻。那是因为没有充分说明当时的政治和宗教的情况。我想脱离神话来分析一下当时的政治和宗教阶情况。I


          IP属地:浙江78楼2013-11-02 12:42
          回复
            ~~~~~~~~~~~~~~~~~~~~~~~~~~~~~~~~~~~~~
            第三章 女帝时代
            ~~~~~~~~~~~~~~~~~~~~~~~~~~~~~~~~~`


            IP属地:浙江79楼2013-11-02 12:43
            回复
              作为意识形态斗争史的古代史
              现在我必须要谈的问题是记纪撰修当时的政治情况。这实际上是古代政治史的核心问题。专业的历史学者一定会说,像你这样的外行怎么能谈得好政治史的问题呢!确实是这样。不管我现在怎么拼命地学习,也不会一下子赶上专业历史学者长年从事的精密的研究。如果多少有些错误,还希望能原谅我是个外行。
              我把这个时代的历史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斗争的历史。日本将怎样地发展,用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来统治日本,当时还未能作出明确的规定。是采用神道还是采用佛教或儒教呢?而且这些宗教还有各种宗派。当时这些各宗各派为了统治其他宗教、其他宗派正在进行斗争。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众神之间大战的历史。
              而且,这不仅仅是众神在战斗。这些神同人的、主要是氏族的利害紧密相连,众神之间的战斗同时也是氏族之间的斗争。那里流了许多血。人流了血,连众神也流了血。连神也在那里遭到杀戳和流放。大家可能都知道书纪里就记载着物部氏烧毁佛像,把残留的佛像抛入难波湾的海中。这就是对佛、即新的神的杀戳和伤害。我在前稿中一直认为,诸神流窜是带给旧神们的悲惨的命运。连神也遭到杀戳、伤害和流放。这种激烈的斗争就是飞鸟时代至奈良时代的政治状况。保存飞鸟的史迹是非常好的事。但是,如果其意图是把飞鸟当作浪漫的故事来保存,那恐怕会大失所望。我认为对这一时代越是调研,越会出现带血腥味的史实。
              在这个时代,政治与宗教成为一体,氏族的斗争也是意识形态的斗争。要了解这个时代,还是需要研究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神道自不待言,还需要有关于佛教、儒教的详尽的知识。不理解宗教,就不可能理解这一时代的本质。本居宣长的观点正是这样的观点。不理解神事,怎么能理解上古人的世界呢!?
              我还是认为,战后的历史学家除了少数学者外,都太过于忽视神事了。人们伯大概是吃了国家神道的思想暴力的苦头,对众神本身也产生了怀疑。我也长时间闭耳不听神的话。我喜欢听佛说的话,神说的任何话我都不愿听。因为我亲身感受过过去神说的话太残酷了。但是,如果不听众神的话,不但不能揭开古代史的秘密,日本精神史的秘密也不可能揭开。现在我在谦逊地听取众神的话。听了这些话,我才逐渐开始了解了使八百万众神服从于一个神的巨大的历史谋略。
              由于把古代史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斗争,那就必须要在研究神道的同时,还要研究佛教和儒教。可是遗憾的是,日本还缺乏一部毫无偏见地掌握包括神道、佛教、儒教在内的各种思想流派的思想史。岂止是缺乏优秀的思想史的著作,甚至缺乏能写出这样的思想史的观点和立场。本居宣长把儒教和佛教称为“汉意”而加以排斥。他由此而开辟了正确理解被过去的日本学者不当忽视的日本的古典古事记的道路。这一工作有着划时期的意义。但宣长的学说被当作教条时,那就根本无法正确理解日本思想史中神道、佛教、儒教等的关系。就是说,只要站在国学的立场上,儒教就是恶。谈论这种恶的教和神道的关系,等于毫无意义。,至于怀疑古事记中是否有佛教和儒教的影响,这种怀疑本身就是岂有此理。从佛教方面来说,也可以说同样是如此。佛教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神道是恶,没有必要学习恶的道。所以佛教的学者叙述日本思想史是从圣德太子说起。
              但是,这么做究竟行不行呢?要真正理解神道或佛教,站在各自立场上的人都必须要研究其他的宗教。不理解这种旧神和新神之间拼死斗争与和解的历史,就根本不可能理解飞鸟、奈良时代的精神史乃至整个日本精神史的本质。佛教和神道一方面互相不断地进行激烈的斗争,同时又相互给对方.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平安时代初期神与佛停止了斗争。这可能是由于神和佛都觉悟到斗争是愚荔的,也可能是因为巧妙地利用神与佛、谋求垄断权力的藤原氏已经巩固了其政治统治。这种神与佛的共存关系基本维持到江户末期。提倡恢复纯粹神道的国学家否定了这种共存关系。国家学们的这种恢复旧神的运动后来变成恢复天皇制的运动,成为明治维新的思想动力之一。古老的众神在这里确实好像冲破了被儒教、佛教所隐蔽的云层,露出了真面目。但是,如果本居宣长所认为的日本自古相传的真神,只不过是8世纪由中臣氏制造的新神,那么情况将是怎样呢?!I


              IP属地:浙江80楼2013-11-02 12:43
              回复
                女帝元明的法治主义及其幕后人不比等
                持统帝就这样让位了。但是,也许是由于过于娇生惯养的原因,她所期待的文武帝身体赢弱。不仅是身体,连性格似乎也很懦弱。“这也不无原因。期待一个在温室里长大的15岁的少年能有力量打开这种困难的局面,恐怕也是不恰当的。文武帝难以忍受皇位的重担,必须有个人来代替他忍受。持统已经年迈。因而就由持统的异母妹妹、草壁的妻子、文武的母亲阿闭皇女、即后来的元明帝来代替。持统在文武帝时代还活着,当然还会继续严密监护着她所保护下来的皇位。但实权逐渐转移到她的妹妹兼儿媳妇的皇太后、元明帝的手中。
                阿闭皇女即后来的元明帝。这位女帝几乎没有引起过后人注意。元明帝及其女儿元正帝(715—724在位)在历史上似乎处于无人注目的角落。她既无其异母姐姐持统女帝那样强烈的个性,也末发生其曾孙女孝谦女帝(749—758在位)那样的徘闻。她是一个很不引人注目的人。她作为一个女帝看起来好似平静而不引人注目。但实际上她的时代是一个了不起的时代。在她在位期间,实行了迁都奈良,日本首次铸造货币,而且编写了古事记、风土记。如果说在文武时代她已经是一个实权人物。在元明时代一直到养老5年(721)她去世都是一个有实力的人物,那么,《大宝律令》的制定和日本书纪的编纂都可以说是她的业绩。制定日本最早的法律、编纂宗教书和历史书、实行迁都平城、首次铸造货币——如果说在这位女帝在位期间所进行的这些工作可以算作是天皇的贡献,那么,在日本历代的天皇中,能留下可以与这位女帝比美的巨大政治功绩的天皇是很少的。I


                IP属地:浙江85楼2013-11-02 12:45
                回复
                  昨日之敌变成今日之友的人,并不只有葛野王一人。石上麻吕是什么时候获得持统的宠信呢?石上麻吕也可以说是物部氏。大概是物部氏灭亡之后,同族人为了避讳物部这个名称,而自称石上。而且他在壬申之乱中显然是一直站在近江朝廷一边。所以他和葛野王一样——甚至比葛野王更甚——都曾经是飞鸟净御原政权的不共戴天的仇敌。日本书纪上这样记载壬申之乱时大友皇子的死:
                  “于是,大友皇子走无所人,乃还隐山前,以自绕焉。时左右大臣及群臣皆散亡。惟物部连麻吕且一二舍人从之。”
                  人还是最爱惜自己的。左大臣、右大臣等群臣都抛弃了年轻的主人,逃之天天,惟有这个名叫物部连麻吕的人一直在大友皇子的身边待到最后。当时他32岁。不知读者们如何看待这个人。他是一个忠实、纯真、具有古代武士高尚风格的人。他的行为表明古坟时代日本武将物部家的血液在他的身上并没有白流。
                  不过,他并没有和大友皇子一块儿去死,不知什么时候又开始为天武政权效劳了。天武5年(676)他已被任命为新罗大使,出使新罗。天武死时,他代表式部省致“讳”——悼词。
                  但他最活跃的时期是在持统即位以后。持统3年(689),他奉命去筑紫,担任传达朝廷官位升降旨意和监造新城的任务。据最近的调查,认为在著名的大野城的建造上,持统帝时期比天智帝时期更加大力进行。看来石上麻吕为大野城的建造出了很大力。持统4年,日本书纪上记载了他的讽爽英姿:
                  “四年春正月戊寅朔,物部麻吕朝臣树大盾,神抵伯中臣大岛朝臣读天神寿词毕,忌部宿称色夫知奉上神经、剑、镜于皇后。皇后即天皇位。”
                  就是说,在持统帝根据新神道所举行的即位仪式上,三个氏族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三个氏族是中臣氏、忌部氏和物部氏。而物部氏的代表就是石上麻吕。我想他一定是一个手持大盾、英姿勃勃的武将。过去他曾是穷途末路的大友皇子的惟一的追随者。而后来到元明帝时,他那手持大盾的雄姿又给女帝带来一抹不安。总之,他这个人好像生来就是为了拿盾牌的。我想石上麻吕在持统4年已经是宠臣之一。万叶集记载了他在持统6年讽爽英姿、忠义护驾的情景。万叶集卷1中有这样一首诗:
                  石上大臣从驾作歌
                  登山望吾妹,
                  故名高见山。
                  大和已不见.
                  山高抑路远?!
                  日本纪曰:朱鸟六年壬辰春三月丙寅朔戊辰,以净广肆广獭王等为留守官。于是中纳言三轮朝臣高市麻吕脱其冠位,擎上于朝,重谏曰,农作之前,车驾末可以动。辛未,天皇不从谏,遂幸伊势。五月乙丑朔庚午,御阿胡行宫。
                  一般认为万叶集的编者是大伴家持。他为什么要在这里引用日本书纪中这一段记载呢?这里说持统要去伊势,但中纳言三轮高市麻吕反对。他谏阻说,现在是农忙季节,圣驾不宜外出,甚至以挂冠辞职相威胁。但持统坚持要走,高市麻吕辞了职。大概是这件事给人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后来的《日本灵异记》中称赞高市麻吕说:“缘忠臣欲少、知足,感动谙天,得报而示奇事。”I


                  IP属地:浙江87楼2013-11-02 12:45
                  回复
                    但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件忠臣劝谏女帝不要急于外游的小事。三轮高市麻吕是三轮氏的族长。也就是说,他是古代日本祭枢大物主神的氏族的代表。而今持统要在朱鸟6年、即持统6年去伊势。她是为了什么目的要去伊势呢?显然是为了去建造新的神宫。对于这种新神的出现,旧神的代言人三轮氏当然要反对。这大概是旧神们无力反对天武、持统所开展的宗教改革,而让三轮高市麻吕作为代言人来进行抗议吧。大伴家持引用三轮高市麻吕的话来解释石上麻吕的诗。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他在内心里赞成三轮高市麻吕的抗议吧。家持从其所属的大伴氏族的立场出发,当然也是反对新神出现的。家持在这里引用了日本书纪里这一段话,大概是为了赞扬三轮高市麻吕的勇气。
                    但这次持统外出有一个人随驾。石上麻吕的诗中带有一种兴高采烈的情绪。这位当时已经52岁的老臣,在精神上好像又焕发了青春,不减当年手持大盾的视爽英姿。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家持是为了写三轮高市麻吕的事而特意引用了石上麻吕的诗,原因是石上麻吕的动向是决定持统推行的宗教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这位人格高尚、代表物部氏的武将的动向如何,无疑会决定高市麻吕的抗议能否奏效。可是,石上麻吕已站在持统的一边,忠诚地跟随持统外出,写出了这样一首与其年岁不相称的、情绪激动的诗。持统4年持统即位时,他和中臣、忌部一起在即位仪式上起了重要的作用。石上要是被中臣、忌部等新兴贵族拉过去是很危险的——以三轮、大伴为首的古代豪族恐怕早已从石上的行动中感到了这种担忧。石上麻吕曾经对大友皇子忠诚到最后。保守派们认为他的这种缺乏先见之明的愚忠现在又被持统利用了。我认为石上麻吕在持统帝时已经是宠臣,但官位还很低。到文武帝时才急速提升。
                    持统决定让15岁的文武即帝位,为了预先防止群臣的反对,亲自为建立新体制而奔走。持统10年高市皇于死后,她作了这样的人事安排:
                    “冬十月已已朔乙酉,赐右大臣丹比真人舆仗,以哀致事。庚寅,假赐正广参位右大臣丹比真人资人百甘人,正广肆大纳言阿倍朝臣御主人、大伴宿称御行并八十人,直广壹石上朝臣麻吕、直广式藤原朝臣不比等并五十人。”(《日本书纪》)
                    这大概是已经决定轻皇子、文武皇太子即位,持统在为文武即位时准备新体制。因而要讨这些新体制的权臣们高兴。在这里,右大臣丹比真人被撤销了官职,除了旧的权贵阿倍御主人和大伴御行之外,又新加了石上麻吕和藤原不比等两位新权贵。而在接着的文武、元明时期,大伴御行、多治比岛(丹比真人)、阿倍御主人相继死去,最后继续活着的只有石上麻吕和藤原不比等。编纂古事记时,石上麻吕是左大臣,藤原不比等是右大臣。I


                    IP属地:浙江88楼2013-11-02 12:46
                    回复
                      不比等与文武帝的奶娘桔三千代的结婚
                      藤原不比等在参与持统建立这个新体制之前,究竟在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情都不清楚。日本书纪上仅可看到他在持统3年被任命为判事。他是以担任判事——即法官——而开始了他的31岁人生。我们在考虑不比等这个人物时,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其深刻意义,读者会在后面考虑到。
                      关于不比等在此以前的人生,历史上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收有藤原氏家史的《尊卑分脉》中有这样的话:
                      “为内大臣镰足第二子,一名史。生于齐明天皇五年。有事避公,抚养于山科田边史大隅等家。以此起名为史。母为东持国子君之女与志古娘。”
                      藤原不比等是镰足的儿子。他是次子。但长子不知什么原因出了家,所以他实质上是嫡子。镰足比天智帝早死两年。天智自那次杀死人鹿的政变之后,在镰足的配合下,垄断了一切政治权力。这位集善与恶、幸与不幸于一身的罕有的政治天才的死,据说给天智带来很大的震动。镰足比天智早死,我认为对整个藤原氏是一大幸事。如果镰足继续活著,大化改新以来的人们的不满都会集中到他一个人身上。不管他是怎样的天才,能不能承受得起这些不满还是疑问。而且当时如果大友皇子与天武之间发生战争,镰足的立场恐怕必然会站到大友的一边。如果即使有他在也不能改变王申之乱的结局,可以想象整个藤原氏将陷入极大的困境。
                      镰足在这么有利的时期死去时,不比等还只有11岁。壬申之乱发生时,也才14岁。不太清楚他当时采取了什么样的立场。但恐怕只能认为他是站在近江朝廷一边。即使如此,他当时毕竟还是个孩子。
                      所谓“有事避公,养于……田边史大隅等家”,我想,这是写不比等在壬申之乱之后的情况。壬申之乱是以近江朝廷的大败而告终。他的父亲镰足虽然已经死了,但曾是近江朝廷的权臣。所以他要隐姓埋名,寄身于归化人田边史大隅家。今井启一先生说:
                      “田边史大隅是旧河内国本贯的归化人系统的资人,后迁居到藤原镰足曾居住过的山阶村陶原的家邻近。我认为不比等年轻时是寄养在他家,培育了法学素养,学习了文化和机要。”(《归化人研究》,综艺社出版)。
                      不比等本名史。史大概是书记或历史家的意思吧。田边史大隅是一个精通法律的归化人。不比等的少年时代后半期大概是在田边史家渡过的。借用汤因比的话来说,不比等的这一时期对他来说是一个后退的时期。任何杰出人物一生中都有后退时期。一向积极活动的人也会因某件事而遭受到挫折。由于这种挫折,他再一次回归到自己的内在世界。于是他一方面沉潜于自己的内在世界,同时准备带着新的人生计划重返现实世界。不过,不比等的挫折未免来得过早一些。
                      但我觉得这一时期塑造了后来的不比等。他大概是在田边史的身边刻苦学习过。但他是不是为今后作准备而学习了法学和历史呢?我看未必是这样。对一个时代能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物的命运,往往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他在绝望中所热衷的学问后来起了作用,恐怕连不比等本人也未能预料到的。
                      不比等由于“避公”而渡过了这样的少年时代。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又再次进入宫廷了。持统和元明的身上有着天智的血统。天智的这两位女儿当然很怀念自己的亡父,而对亡父的宠臣镰足的遗孤怎么能弃之不顾呢!于是不比等不知不觉地就登上了权力的宝座。从他后来的活动来看,我觉得他和后宫、即皇室的女性们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要控制后宫!这是后来藤原氏最重视的处世术。我觉得这种处世术是由不比等开创的。I


                      IP属地:浙江89楼2013-11-02 12:46
                      回复
                        近松半二(1725—1787)在《妹背山妇女庭训》中以不比等为原型写了一个剧本。他让一个名叫淡海公的男人在剧中登场,这个眉清目秀的男人操纵着两个女人——三轮姬和入鹿的女儿。淡海公的故事虽然也很像镰足,但是,如果把淡海公看作是不比等,我觉得半二对不比等的这种直观的看法也没有什么大的错误。不比等瞅准了一个在后宫有实力的女性。这个女性桔三干代(?一733)。她原是美努王的妻子,而且已有三个子女。但她是轻皇子、即文武帝的奶娘,在后宫拥有很大的实力。不比等瞅准的正是这位桔三千代。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不比等的正室、苏我连子的女儿娟子于持统8年丢下武智麻吕、房前、宇合三个儿子而去世。第二年,不比等出人意外地竟然让亡故的天武帝的夫人、他自己的异母妹妹五百重娘生了一个名叫麻吕的孩子。不比等在这方面也许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但天武帝的皇后持统帝对不比等的这种行为为什么未加惩罚呢?这大概是对当时贵族的性行为表示宽容吧。不比等的排闻也许在后宫的女性们当中反而产生了经常议论这位风流男人的效果。
                        接着是不比等向桔三干代求婚。我认为这种求婚不可能是没有他的打算的。如果控制了奶娘,就可以通过奶娘来控制15岁的天皇。而且这位小天皇身体又非常虚弱。我觉得不比等对三千代的爱是和她对文武帝的权力影响程度成正比。三干代答应了不比等的求婚,抛弃了自己的丈夫,跑到不比等的怀里,甚至还生了孩子。后来不比等通过三干代的预先安排,把自己的女儿宫子送进文武帝的后宫,生下了一个儿子、即后来的圣武帝。三干代的前夫美努王虽是一个很麻烦的人物,但后来有迹象表明美努王通过不比等的门路获得了较好的地位。
                        人生中会和各种各样的人相遇。这位罕有的政治家不比等同在后宫拥有实力的聪明的女人桔三干代的相遇,也许可以说决定了一种历史的局面。不过,我不由得感到在不比等和三千代相遇之前,还有另一个相遇。那就是元明帝和不比等的相遇。I


                        IP属地:浙江90楼2013-11-02 12:47
                        收起回复
                          古代史的最大关键——政治即祭事
                          我说过,古代史是意识形态的斗争史。正确地说,也许应当说是宗教的斗争史。在古代,政治都带有宗教性,宗教也都带有政治性。任何政治的变革,都必然要进行宗教的变革。我说过古事记、日本书纪也是一种宗教改革的书。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有必要看一看古代日本的宗教情况。
                          我在第一部中已经概括地回顾了上古。这里就不谈了。我想集中地谈一谈神佛斗争以后的情况。
                          书纪上说,百济的圣明王在538年钦明天皇时代把佛教传到了日本。于是朝廷围绕着这个新神发生了论争。对这个新神是应该崇拜还是排斥呢?议论一分为二,不久就变成了代表前者的苏我氏和代表后者的物部氏的对立。对立逐渐激化为武力斗争,终于随着用明帝的去世(585—587在位)而爆发出来,最后物部氏灭亡,苏我氏胜利。苏我氏为了纪念胜利,建造了法兴寺(飞鸟寺)。
                          这究竟是什么斗争呢?日本书纪把它看作是一次宗教战争,是神与佛的斗争。佛教取得了胜利。关于佛教,我将在另稿中详细论述。这里首先谈一谈被打败了的神道。物部氏的神道是什么样的神道呢?
                          物部神道的中心地是石上神社。前面已经稍微谈及到石上神社。现在再稍微分析一下这个神社。这个神社的正式名称叫石上坐布留神社。祭把的神是布留御魂或布都御魂。布留御魂是什么呢?布留是“振”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振动灵魂的神道。振动灵魂是什么意思呢?用现代的话来说,大概就是振奋精神吧。具体地说,大凡是人,都有灵魂。振动其灵魂,从而提高灵魂的力量,增强生命力。说是振动灵魂,但必须要振动一个具体的什么东西。玉和魂在日语中是同样读音。所以要振动玉。就是说,要通过振动玉来振动魂。
                          本居宣长把古事记绝对化,从而也把中臣神道绝对化了。伴信友(1773—1846)与宣长不同,他着眼于这个物部神道。他认为当时宫廷中所举行的镇魂祭,实际上就是这种物部神道。镇魂就是镇定人的狂乱的或凶暴的魂,使其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这个祭即是镇魂,同时又是振魂。即在镇定魂的同时,还要振动魂。让惶恐的魂鼓起勇气,使濒死的魂复苏。“布留御魂”就是要发挥这样的力量。
                          《旧事本纪》一般认为是物部氏编写的。其中列出物部氏相传的以下十种宝物:
                          “天神御祖沼授天空瑞宝十种:所谓瀛都镜一、边都镜一、八握剑一、生玉一、死反玉一、足玉一、道反玉一、蛇比礼(巾)一、蜂比礼一、品物比礼一是也。
                          “天神御祖教沼曰:若有痛处,使兹十宝,口呼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振之,摇之,振之。如是为,则死人返生。此即为布留之本义也。”
                          据《旧事本纪》说,天孙饶速日尊娶登美毗古的妹妹为妻,生下一子死去。登美毗古与其子宇摩志麻治命共同统治大和地方。神武帝来到这里,宇摩志麻治命杀了登美毗古,则帧了神武帝。这个故事在古事记中变成边艺速日命的故事,在《旧事本纪》中则是宇摩志麻治命的故事。据说宇摩志麻治命把天照赐给他父亲的以上宝物献给了神武帝,以表示归顺。神武帝赐给他一把神剑作为还礼。于是石上神社遂以字摩志麻治命献给神武帝的十种神宝所换得的神武帝赐给他的神剑而著名。I


                          IP属地:浙江93楼2013-11-02 12:49
                          回复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十种神宝。首先有镜——瀛都镜和边都镜。镜是和神武系的天孙族共同的宝物。其名为“瀛都”、“边都”,可能是表示天孙族是渡海而来的民族的由来。八握剑也是天孙族的象征。不过,镜有两面、剑只一把,而玉却有四个。这一点和神武帝所拥有的三种神器有很大的不同。为什么玉的数量多呢?让我们来考虑一下这些玉的性质。生玉,大概是指能增强生命力的玉吧。死反玉,可能是指能使人死而复生的玉。大概生玉是以活人为对象,死反玉是以死人为对象而使用的。而足玉大概是这种玉能满足你的愿望,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这在后世的传说故事中则表现为万宝锤。把万宝锤一摇,就会出来你想要的东西。把足玉一摇,大概也会出来我们想要的东西。道反玉大概是祈求出外的人能平安返回的玉。这四种玉在现在也是非常需要的。把生玉一摇,你就会像铁臂阿童木那样强壮。把死反玉一摇,你死去的母亲就会复生。把足玉一摇,电视呀汽车呀你可以随意地得到。把道反玉一摇,你外出就不会碰上交通事故。人们爱玉之心古今相同。
                            其次是“比礼”。比礼是“巾”的意义。蛇比礼=蛇巾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古事记给我们提供了其最好的用例。大国主命跑去投靠须佐之男命,经受了种种的考验。须佐之男让大国主住进蛇屋。大国主深受女人们喜欢。这时须佐之男的女儿须势理毗卖也爱上了他,给了他一条蛇巾,跟他说,如果蛇来了,把这条蛇巾摇动三下,蛇就会跑开。大国主照她说的那么做了,蛇果然跑开了。须佐之男又把大国主放进马蜂和娱她的屋子里。于是须势里毗卖又给了他马蜂巾和娱蚁巾。同样摇动了三次,马蜂和娱蚜都跑了。由此看来,神宝中的“品物比礼”,也许就是娱蚁巾。据本居宣长说,蛇比礼是辟蛇的巾。那就是说,它们是辟蛇巾、辟蜂巾和辟娱蚁等毒虫的巾。
                            ‘总之,玉和巾的使用方法非常相似,都是通过振动、摇动、挥动而产生效果。总的来说,振动玉可以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力量,挥动巾可以击退消极的负面的力量。古事记里也有使用玉的例子。在火远理命和火照命的故事中,火远理命从棉津见神那儿获得了盈潮珠和干潮珠。他用盈潮珠让海水去淹火照命,又用于潮珠去救他,随意地使用两颗珠子,最后让哥哥火照命当了自己仆从。而且火远理命把丢掉的鱼钩还给火照命时,嘴里喃喃地说:“烦恼钩、着急钩、穷钩、愚钩。”然后背着手递给他。也就是说,是通过咒语和摇动玉,这种玉才发挥作用。
                            天神对远艺速日命说,使用这十种宝器,嘴里念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慢慢地摇动,死人也能复生。用这种具有不可思议的作用的玉,可以使死人复生。
                            这十种宝物都具有神奇的力量。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简单地说,那是咒术。宇摩志麻治这个名字大概也是神奇的咒术的意思。物部神道的本质大概就是咒术,就是咒术的神 道。从哲学上来说,或许可以称之为用咒术来增强生命力的生命的宗教。在这一意义上,它与后来传人日本的真言密教多少有些相似。I


                            IP属地:浙江94楼2013-11-02 12:49
                            回复
                              祭把的神的名字叫布留御魂,又叫布都御魂。《旧事本纪》认为这是因为神武赐给宇摩志麻治的那把剑的原因:
                              “其神剑领灵(布都彻魂)亦名布都主神魂刀,亦称佐土布都、或建布都、丰布都。宇摩志麻治命将天神御祖饶速日尊所授之天空瑞宝十种奉献给天孙。天孙大喜,特增宠异。”
                              关于布都御魂,我已经谈过。它是剑,是剑之魂。剑也是要挥动的,挥动剑的声音就是“布都”。·传说姑且不谈,我认为增强生命力的神必然会很容易变成崇拜武力的神道。物部氏已经把斩杀登美毗古和八侯大蛇的剑起名为出云建,放在布留御魂的旁边供祭。这种剑的信仰显然是日本古坟时代武土的信仰。它是武士的神、布都神。
                              我在鹿岛神宫已经看到那里供祭着一把巨大的剑。鹿岛供祭的是别名建布都、丰布都的建御雷。石上神社由于有着这把布都御魂,一直到后世仍是朝廷的武器库。平安朝时,桓武帝(781—806在位)曾经想把这个武器库搬到新都平安京去,据说由于布都彻魂作祟,武器库未能搬成。可见布都御魂在当时仍具有足以控制一个君主的威力。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大体上已经了解了物部神道的性质。它是一种咒术的神道、生命的神道,也是武力的神道。这样的神道无疑适应古坟时代的需要。人类从野蛮状态向文明状态过渡时,最需要的是生命力。要振奋生命力!咒术在古代甚至被视为一种科学。另外还需要武力,把朝鲜控制在自己的势力之下,始终是当时国家的基本方针。在这样的时代,没有任何一个神能像布都御魂那样给日本人带来了那么多宝器。
                              物部神道的本质已经清楚了。它和作祟的三轮神以及宗像、住吉等海神都不一样,是另外一种类型的神。但这个神最后被新的神——佛打败了。新的神——佛的时代到来了。I


                              IP属地:浙江95楼2013-11-02 12: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