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吧 关注:301,711贴子:728,659
  • 10回复贴,共1
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


IP属地:内蒙古1楼2013-10-15 13:31回复
    佛学是大智慧


    IP属地:内蒙古2楼2013-10-15 13:35
    收起回复
      2025-08-14 06:01: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大智慧,既不是通常所说的“IQ”高;也不是全指通常所说的“EQ”高。
      通俗点说,佛教中的大智慧,是最根本的智慧,佛教中叫“般若”,许多学佛的人都能够念这句话:“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所以,佛教中的般若智慧,就是指清净的心。


      IP属地:内蒙古3楼2013-10-15 13:37
      回复
        只有心清净了,才能对宇宙万法一目了然,处理问题游刃有余。中国道家也有一句话,得道者“治大国,如烹小鲜”,而得道者,就是得到了清净的心,因为心中没有杂念,一切显现在眼前的东西,一看就知道其来龙去脉。
        《金刚经》中讲,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实无所得”;
        《心经》中讲“无智亦无得”。


        IP属地:内蒙古4楼2013-10-15 13:37
        回复
          虽然不能改变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一切。


          IP属地:内蒙古5楼2013-10-15 13:46
          回复
            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不使有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法讲究万物在心,其实尘埃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静无尘,尘本是心,何为心中无尘,无尘亦无心。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IP属地:内蒙古7楼2013-10-15 13:55
            回复
              从前有个小和尚,从小聪明伶俐,对山下的世界充满好奇。于是老和尚便放他下山,说:“有一天,你放下了,就回来吧!”。十年后,小和尚回来了,小和尚对老和尚说:“十年历尽红尘,智慧大开,我放下了。” 老和尚微笑:“有一样东西你还没放下,智慧。”
              佛家劝人放下,以智慧看破世间虚妄,得大智慧。很多人都认为大智慧是智慧的升级,
              是一种升华。先辈们为什么会留下“大智若愚、绝圣弃智...” 这些话呢?
              其实,所谓的“大智慧”就是放下“智慧”。或许, 物极必反,破而后立,也是说这种境界吧,当智慧到了极端,放下“智慧”,就是“大智慧”。


              IP属地:内蒙古8楼2013-10-15 13:59
              回复
                皈依三宝,是信佛学佛的根基,走进佛门,由此根基之上,逐渐升高,逐渐扩大。
                级级升高,层层扩大,三皈依,便是此一道业建筑的磐石,
                皈依三宝的种类,共有五等:
                1. 翻邪三皈———最初进入佛门。
                2. 五戒三皈———信佛之后加受五戒。
                3. 八戒三皈———六斋日受持八关戒斋。
                4. 十戒三皈———沙弥(尼)受十戒。
                5. 具足戒三皈——比丘(尼)受大戒。


                IP属地:内蒙古9楼2013-10-15 14:10
                回复
                  2025-08-14 05:55: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三皈依不但是一切戒的根本,也是佛教徒日常修持中的根本,
                  寺院中的朝暮课诵,皆有三皈,一切佛事的终结,也都应以三皈为宗本。
                  故在小乘佛教的地区,他们把三皈看得特别重要,以唱三皈作为行持,也以唱三皈为人祝愿。


                  IP属地:内蒙古10楼2013-10-15 14:14
                  回复
                    佛学历史悠久、流传区域广阔、分支众多、教义繁复、思想玄奥精微。


                    IP属地:内蒙古11楼2013-10-15 14:16
                    回复
                      未作之业不可能结果、已作之业不会消失
                      一切善乐的根源便是依因果而行。欲得到肯定的安乐,我们应学习因果定律,依着因果而作应作之事、戒作不应作之事。
                      有些人认为因果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其实不然。不论你信不信四季循环的规律,到了春天花朵仍然会开;不论你是否相信因果,这定律同样生效运作。
                      有些人认为因果不外乎是种善因而得善果之简单道理,其实它是极精妙及复杂的规则。
                      有些人主张「一切皆无」的道理,甚至以为这便是佛法的高深境界,这是很严重的错误。


                      IP属地:内蒙古12楼2013-10-15 14: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