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16日漏签0天
朱砂掌吧 关注:865贴子:5,361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4回复贴,共1页
<<返回朱砂掌吧
>0< 加载中...

“息息归根”的通俗表述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头朝下肚朝天
  • 武林新贵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以下内容转贴:
*****************************************
武当内功的精髓之一就是调息法。
当年,杨永恩师在传授我朱砂掌修炼秘诀的时候,总是强调要"息息归根"。如果一个人的呼吸很短促,那么就是说吸气没有根。当然,一个人的呼吸声音很重也不好,这多是呼吸系统有问题,如患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道家养生有一句话,"真人吸之以踵",那是不是这种有修为的人能够用脚跟来呼吸呢?那是不可能的。这句话只是比喻你吸气时要深长,得有一种全身气血通透的感觉。
你把这个武当内功的调息法掌握好后,对调理各种慢性的肺部疾病效果非常好。中医认为:肺主气,肺朝百脉,肺为华盖。如果你通过这样的深长呼吸来让肺气通调,那么对我们身体所有的经脉气血调畅就有极大的帮助。
练胎息法的四个阶段
所谓的"胎息法",就是比喻一个人修炼之后,可以像刚出生的胎儿一样,保持长时间的闭气状态。这种呼吸的感觉,非常的绵和细长,特别轻柔,仿佛外界都感觉不到呼吸存在似的。
具体做法:
1.吸气放松
选取一个轻松舒适的姿势,吸气时全身放松,充分地把气吸收进去。
2.适度保持
当气已经进入体内且你感觉适度,胸口不发胀难受时,再慢慢地保持这种状态,不呼也不吸,把这个气轻轻地闭住。记住,我用的是"闭"字,而不是"憋"字。憋是身体在用力,而闭是指自然的关闭。
那要保持到什么程度呢?保持到你不觉得胸闷、心慌为止。这个度,一定是你自己去控制它,每个人都不一样。你不要觉得别人能闭两分钟,你只憋十秒钟就不起效,没关系,循序渐进,就能有效。
3.自然呼出
当你感觉全身舒适之后,再轻轻地把气用鼻子自然地呼出去。
这时,你应该感觉胸腔是开阔的,但是,你还要有点意识地去压缩肺里的气,不要呼到弯腰驼背的,自然地呼就行了。
4.自然闭气
当你觉得气已经呼出去后,再来闭气。这回照样是不吸气、不呼气,能保持几秒按你的体质而定。但绝对不能闭到你心慌气短,甚至渴望倒吸一口冷气时才呼气。因为这种倒吸气对整个肺部的创伤是非常大的。
进行正确的呼吸时,首先你在节律上要把握好,吸和呼要成比例,该吸就吸,该呼就呼,不要有意识地突破极限来憋气,以免造成全身僵硬,气血不通畅;第二个呢,无论是延长还是不延长呼吸,你都不能够感到胸闷心慌,这是最起码的底线;第三个,在呼吸的过程当中,你还要有意识地去锻炼呼吸肌肉,这样才能让肺部充分地舒展和张开。
你按照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调息,就可以让整个胸廓充分地舒展,让每个肺泡充分地展开,跟外界进行适当的交流。
调息法随时随刻都可以练习,尤其是当你感到身心疲惫、心情郁闷、情绪不稳定的时候,用这种方法练习,就能很快调理气血,心平气和。
对于修炼朱砂掌养生内功和太极拳的朋友来说,按照这种方法锻炼,你还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可以快速地增长功力。
掌握这种呼吸方法,就好像随时随身带上了天然氧吧,无时不刻都在补充氧气,帮你战胜疲劳。
*****************************************
——以上内容原作者:傅茂恒


  • 头朝下肚朝天
  • 武林新贵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谈一下对上面文字的阅读心得:
初练肌肉酸痛,估计是肌肉缺氧的表现之一。
肢体运动,使得血液加速流动,耗氧量增加。初练时,呼吸的方式又是平时的状态,未经训练,供氧不足。
而练的时间长了,就不酸痛了,与其说是肌肉适应了肢体的运动,不如说是呼吸方式的改变带来比平常更多的供氧量。
呼吸方式改变带来的供氧量的提高,是有限度的。
那,接下来,估计就是如何合理的、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氧气。
只要是用力,就会消耗更多的氧气。放松,估计是减少氧耗是简单的方法之一。
多吸入氧气,同时又尽量放松,传说中的开源节流?哈。
优先放松那些部位?
资料上说:人体耗氧的真正大户是大脑。
这样,是否可以理解为:肌肉放松是下下策,大脑放松才是上策。这个有点复杂了,等以后我练的时间长了,再谈感受。


2025-08-16 01:06: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头朝下肚朝天
  • 武林新贵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练习的感受。
从呼气转换到吸气时,因为有个发力的过程,作为新手的我,气息会有短暂中断(力尽气断。天哪,竟然断气了)。
这样的力尽气断估计非常不妙,看来需要花很长时间克服,放松再放松。
从吸气转换到呼气时,吸气满时,轻轻的闭气,感觉比较容易。手放松回收时,在准备外伸时,略作停顿,停顿的同时刚好用来短暂的闭气。


  • 头朝下肚朝天
  • 武林新贵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练习感受。
我现在练习时,较关注背与腰。在呼气时,手掌、脚掌用力,背向两侧拉伸,腰发力,头应该自然上顶,提肛也自然完成。
实际上,我不知道是否真提肛了。但我仍然认为是提了。因为在吸气时,能明显感受到会阴这个部位的放松。有松必然有紧,这样,我就认为呼气时,这肛是提过了的。咳咳。
吸气时,除了会阴部的放松,腹部没感觉。估计人的注意力不能同时关注两个部位?
有时放松的好?或是注意力集中?吸气时除了能感到会阴部的放松,大腿内侧肌肉也会放松。
偶然的,小腿的迎面骨皮肤也会有松的感受,这个感受极少,一般是在脚掌重心发生变化时产生。
脚掌重心的问题。
不知是脚型或是腿型的问题,还是其它什么原因,练习时,常觉脚趾抓地不够均匀,有意变化下重心,抓地均匀的感觉会明显些。
我脚趾抓地的方法是这样的:先小趾、最后是大趾,相当于双脚掌的脚趾依次向内围拢的感觉。
现在心里有个很大的疑问,吸气时,放松至会阴,可不可行?
如果是不可行的,我抓紧改掉,万一成习惯,估计就很难改正了。
肯请前辈们提点。多谢大家。


  • 头朝下肚朝天
  • 武林新贵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继续转贴:
《一个人时怎样练整劲》
作者:??
整劲的基础是脚劲,外在条件是外三合,高级形态是顶劲。
脚劲不是去练脚的硬撑,而是让脚底平韬地面,脚底放松后的与地面最大接触面。只有这样才能脚生根。
外三合的作用是为了让脚底反弹力以及中轴整力便于达于四肢。中间减少能耗。
顶劲的训练,目的是让整劲有一种漂浮的感觉,让对手有劲无处使。
在此基础上,整劲的提高还有赖于听劲的提高和气血的顺畅。
高级状态下的整劲,是在意念指导下才能练就。那是内三合的东西了。
平时一个人,可以通过练站桩,去体悟脚生根的感觉,我建议你站无极桩。
外三合的感觉,可以通过拳架来调整。为了配合练整劲,你的拳架可以不求圆润,只求要胯带动手脚的运动,就象木偶人一般。宁拙勿巧。
虚领顶劲相对来说就困难一些。不过还是在站桩中去体悟,会快一些。这时的桩可以建议站站太极桩,或拳架中的提手上势桩。能够站分腿桩就跟好了。虚领顶劲作好了,分腿和踢腿就有上提的意味,单脚站立也就稳健了。
一个人练拳,总感觉有些闭门造车,不如多跑跑公园,找个伴。太极的乐趣是在两个人相互运动中找寻一种感觉。找到了这种感觉,也便是生活中的莫大乐趣。
附加注意:
不要在肩背用力,将力源移至尾膂即荐骨处,由脚踩地(注意非蹬地)推。
练站桩是长久的功夫,但自己一个人没人教导状况要练出整劲,恐怕很难,先以推墙体会全身整的感觉,尤其手不出尖,推墙的整劲就可轻易体会出来,再以此感觉去站桩(注意脚后根不可踏实)方可得整,此时内外三合不求自得,若得师教当另以师教为准,此速成之法,尚缺圆转之整,但已极可观。
1。 在电梯门关著的时候, 试著用手斜推电梯的门面, 手与门有摩擦力, 可使电梯门打不开, 但需要全身放松, 力从脚底直顶门面, 不用很多力, 象靠在门上,不能僵,试试顶住了, 故意紧张一下身上的肌肉, 手立即就会被电梯门带开, 虽然自己感觉很用力。
2。 早晨检验自己状态的方法: 不管早晨锻炼还是没有锻炼, 试著用手撕开蒙牛袋装牛奶的纸袋。 如果能一下撕开, 表示状态不错, 喝完牛奶, 可以出门了。
如果不能, 当放松,平心静气10秒, 再试。
◆在此贴一段文字,相信会对大家有启发。 " 夏国勋先生是杨门之婿,得露蝉公三代真传,所创太极拳也继承了杨氏进京之初的传统练法。孙永昆老师当年教拳时,要求裆口随着丹田上起而稍升高(但尾闾的沉坠劲不丢),再随着丹田的下落而向下沉蹲,在丹田的自然下沉中形成开裆落胯,而不是以后足的前蹬形成开裆。劲一沉到足底与地面吻合接通。一趟夏派太极拳五十六个动作都是在这样的上启下沉中完成的。这样练出的拳劲轻松自然,毫无拘紧之力,腰和腿的弹性很强,丹田的蓄劲很足,发劲在自然下沉中完成,如冰坡滑车,瀑坠悬崖,自然流畅,又快又猛。对方被发时无从察觉,且有身悬空谷,惊恐万状的感觉。这也是夏派太极拳跌宕起伏,古朴遒劲,激烈沉雄的根本原因。"
◆这是小弟摘录的东东,我亦无缘拜赏他的风彩,不过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很劲”,所以不敢藏私,亦“奇文共赏析”之意也。窃以为,太极之道,博大精深,不是一两句话说得透的,即便是真传,也在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任何以一概全,断章取义,都不可取。像胯是大拳头之论,本意是不错,唯智者得之。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4回复贴,共1页
<<返回朱砂掌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