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整形吧 关注:55贴子:154
  • 3回复贴,共1

医疗新闻可以这样写:6科室齐“拆弹” 12小时生死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报记者 张莹《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2月18日 11 版)
范瑞新(左二)在做主动脉夹层手术
这是一枚仅凭肉眼看不到的“炸弹”:它藏匿于病人主动脉之中,能够瞬间置人于死地。一位外科医生形容它,一旦引爆“人财两空”。多年来,这种名叫“主动脉夹层”的疾病夺走了爱因斯坦、英王乔治二世、美国排球明星海曼以及我国男排国手朱刚等人的生命。
当怀孕33周的母亲罗莉得知自己体内就埋有这枚“炸弹”时,像交代后事那样安慰丈夫:“你要坚强,照顾好宝宝,照顾好我们的父母。”身为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护士,她目睹过这种患者,刚被推下救护车就突然发病不治身亡。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范瑞新决定拆除这枚“炸弹”。“有的时候只能保一个。”手术前,这位荣获中国心血管外科最高奖“金刀奖”的医生对罗莉的家属交待,“手术的死亡率高达10%。”他所在的医院还调遣了一支精良的“拆弹部队”:包括医院新生儿科、麻醉科、体外循环室、产科等6个科室的20多名医护人员。
11月6日早晨8点,范瑞新没有像平常那样,交完班之后去病房查房,而是回到办公室喝了一小杯水,并一反常态地点了支烟。定了定神之后,他起身走向6号手术室,开始了自己职业生涯中最为紧张、难度最大的“拆弹行动”。
血管内膜就像“被坏脾气的孩子撕扯过的报纸”,随时可能夺走母子俩的生命
“炸弹”已经被点燃了导火索。在手术台上,范瑞新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到罗莉的主动脉血管,撕裂的血管内膜仿佛是“被坏脾气的孩子撕扯过的报纸”。岌岌可危的血管不仅可能危及母亲的生命,还将随时让她腹中的孩子缺氧死亡。
两天前,罗莉突然感到胸口一大股血流向上冲,紧接着是撕裂般的疼痛。更让她担忧的是,已经8个多月大的胎儿没有了规律的胎动。
12月14日,坐在办公室,范瑞新拿出钢笔,为中国青年报记者画图解释说,正常人的主动脉壁“像装修的三合板”一样由内、中、外三层膜粘合组成。而天生只有两叶主动脉瓣膜的罗莉,血管内膜已经出现了撕裂,血流灌注到撕裂的口子里,使得内膜与中膜之间形成了一个假腔。
随着心脏的每次跳动,有力的动脉血都会对破损的血管壁造成冲击,使得管壁越来越薄,一旦达到临界点就会像决堤的洪水,冲破血管,导致患者倾刻间死亡。
在长达30多年的临床经历中,范瑞新目睹过许多病人被“炸弹”瞬间夺去性命——他们有的猝死在来医院途中的救护车上,有的刚被推进手术室,在从运输床过到手术台上的时候死亡;更有甚者在打过麻药准备手术的前一刻失去了生命。
这个不安分的家伙常被误诊为冠心病,并随时可能引爆,哪怕是病人做个稍微剧烈的动作,或者挪动一下身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主动脉夹层每年新发病例20万,其中97.5%的病人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而死亡,获得手术机会最终生存下来的患者仅2%左右。


1楼2014-01-25 15:04回复
    首先上阵的是心血管外科的医护人员。作为“急先锋”,他们负责分出供体外循环插管用的动脉血管。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旦手术过程发生血管爆裂,可以迅速地冲上来建立体循环并实施抢救。
    “嗞、嗞、嗞”,医生开始锯罗莉的胸骨,护士则不断地用长柄的金属吸管吸走血水。伴着罗莉轻微的呼吸,心外科的医生护士已经看到了肌肉下面白色的胸骨。
    以往,手术室里大家还会偶尔聊两句,这天却几乎没有人说话。医生们几乎是在和死神赛跑,因为麻醉时间超过30分钟还未能取出胎儿的话,很有可能给胎儿带来生命危险。
    在半个小时内,范瑞新要完成放置支架,置换3根血管并缝合7~8个吻合口
    一旦引爆,“炸弹”将摧毁一个幸福的家庭。“我觉得上天对我们太不公平,我们两年前就曾经失去过一个孩子。”邱博红了眼圈,“我真不知道,我们7年的感情,所有的美好的回忆,该怎么抹去?”
    手术室里,“拆弹专家”也正在争分夺秒地工作。当电子钟显示9点钟的时候,电锯声停了下来。心外科医生匆匆看了患者胸膛中跳动的心脏和增粗变薄的主动脉血管,立即用一块纱布将胸口覆盖好,将战场留给产科医生。
    主刀的产科主任医师韩凤珍和副主任医师杜鹃开始麻利地给罗莉进行剖宫产手术。病人的腹部血管也有夹层,稍微用力就可能引爆。9点25分,一个2.16公斤重的男婴出生了。


    3楼2014-01-25 15:05
    回复


      5楼2014-01-25 15:07
      回复
        写的不错


        6楼2014-03-01 11: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