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诗情画意艺术境界:从色彩的形式包装到风格样式的形成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此乃一切艺术创作之规则,电影艺术同样如此。一部电影选择什么样的形式,当依作品风格而定,一部作品选择什么样的风格,又当依作品表现内容而定。张艺谋自然深谙此道!他选择武侠,选择浪漫,来满足自己很久以来的一个梦想:就是创造出一种既属于中国文化的,又合乎世界潮流的,还体现张艺谋自己个性追求的类型作品;他又选择历史,选择传奇,来承载他所要表现的武侠与浪漫。但艺术创造又是要突破常规的,张艺谋显然是一个既不愿重复别人又不愿重复自己创造型人才,所以他必须为《英雄》寻找到一种与题材体裁完全契合的表达方式,就是影片的形式包装。
庆幸,他找到了,而且非常完美。
喜欢或者不喜欢《英雄》的人,在这一点上却惊人地统一:都不能不承认影片拍摄得美轮美奂,不能不承认其视听效果的蔚为壮观。大漠风烟、秦王军阵,九寨风光、平湖出侠,几重画面便有几重色彩,一种叙述又是一种气势。张艺谋通过这些画面色彩营造出一种极具风格化的豪情,这种豪情甚至体现在镜头中的每一滴水珠上。
把这样一个在中国几乎人人皆知却又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楚的“刺秦”的历史,用如此一种诗情画意的叙述方式来表现,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事实上,张艺谋无意用《英雄》说历史,他仅仅是借助历史表达电影艺术的未来。这一点,影片主演张曼玉有深刻领会,她在影片的新闻发布会上就说:《英雄》其实是一部“很未来的电影”。是的,张艺谋正是以未来的眼光放眼世界,才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如梦如幻的又一种风格样式,又一种影片的类型。
只有在如此的类型与风格样式当中,人物的所言所行,剧情的结构方式,情绪的渲染波动等,才显得和谐得体。张艺谋利用这种风格样式完成了自己的浪漫主义追求,这与他自己先前多部作品的现实主义追求完全是两码事。但却再次证明了他的艺术才华的多面性与多变性。
这个世界上,同时拥有两种艺术创造风格的艺术家非常罕见。美国的斯皮尔伯格是一位,斯氏既能够拍出《外星人》、《侏罗纪公园》那样的浪漫主义作品,也能够拍出《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那样的现实主义佳作。张艺谋是另一位,张氏既有《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活者》那样的现实主义力作,又拍出了《英雄》这样的纯属浪漫梦幻般豪情之作。《秋菊打官司》可以朴实到演员巩俐挺着“大肚子”走在陕北乡间无人能识破,而《英雄》则又可以夸张到用英国的染料染红内蒙古胡杨树林的每一片树叶。无论是现实主义的朴实,还是浪漫主义的夸张,张艺谋都能够做到极致,这就是艺术大家所能达到的程度!这就是艺术大师所以给我们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