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同人吧 关注:19,782贴子:1,803,291

【曹/荀/瑜】青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是一个基本不可能发生的故事XD
框架历史向,故事纯属YY,细节和史料有一些小出入,LZ会尽量注明。


1楼2014-05-04 00:16回复
    以及LZ起名废,标题什么的,请WS吧。。。


    2楼2014-05-04 00:17
    回复
      夜已深了,周瑜仍跪在灵前一动不动。
      残烛黯淡,映得灵牌上“汉故太尉周公讳忠”几个黑色大字影影绰绰的,就像这几天发生的种种,如在梦中。
      若论亲疏,周瑜系周忠的堂侄,并不算亲近。但他自幼聪颖多才,深得族中长辈喜爱。后来周瑜之父调了外任,周忠便将他接到府中,不遗余力地为之延请名师,更亲自教习兵法典籍。周忠的亲子周晖不到二十便举茂才,辟为中枢属官,亲族宾客无不称叹。周忠有一次却在阖族欢宴时指着侍坐在一旁的周瑜笑道:“我周家尚有一千里驹在此,他日成就恐怕还在晖儿之上。”那时他不过十岁,在众人的注视下谦逊地垂下头,从没想过周家的重担有一天会落到他身上。
      烛影一晃,也是一身重孝的周殊走近前,轻声道:“六叔去歇一歇吧,明日还要赶路。”
      “殊儿先去睡吧,我再陪伯父一刻,以后,怕是没有机会了……”
      一时,两人俱是无话可说,周殊也不走,命人重新换过蜡烛,默默陪在一旁。忽然,一个慌乱的影子从门前闪过,有家人急匆匆进来禀告:“不好了二位公子,门前来了一队军马,太尉府已被团团围住了!”
      周殊大惊,一跃而起:“是何处兵马?领军的是谁?”
      “似乎是丞相府的护卫……”
      尚未说完,又有家人来报:“禀公子,许褚将军已到门外,求见公子!”
      周瑜听了也心惊,起身苦笑道:“怕是冲着我来的,只是他们是如何知道消息的?”
      周殊忙道:“来人不善,六叔先去后院躲躲吧,我去应付。”
      周瑜摇头:“怕是躲不过了,车到山前必有路,走一步看一步罢。”
      周殊又悔又怕,不住地跺脚:“都是我害了六叔,若不是我派人过江报信,又怎会……”
      周瑜忙安慰道:“并无不妥之处,见不到伯父最后一面,不得在灵前尽礼,将铸成终生大憾,我心必不得安。”
      正说话间,有人来报:“曹丞相到—”
      “先别开门,请丞相稍等,容我更衣出迎。”周殊一边说,一边拉起周瑜往后院飞奔。
      周瑜一时挣不脱,只得随他,一面问:“殊儿,你要怎样?”
      说话间,两人已经进了周忠的书房,周殊指着墙边的壁柜说道:“六叔可先到柜中躲避,我先去与曹丞相周旋如何?祖父是天子重臣,如今新丧,谅他也不敢下令搜查太尉府。”
      “殊儿差矣,曹操若真的知我来此,就是掘地三尺也没甚么不敢的,伯父英灵不远,岂可惊扰?就算此番你硬挡住了他,他也必不与你干休,你是伯父唯一的亲孙,兄长的独子,我怎可牵连于你?你便不顾自身,也该为周家保住一点血脉。”
      周殊语塞,却仍拉着周瑜不放手,周瑜推他道:“快去拜见,若是来吊丧的,便以礼相待,他要问起我,你也不必隐瞒,祸福尚不可知,躲在此处反而自取其辱。我在书房留下的东西,日后一定要设法带给吴侯,记住了么?”
      周殊松了手,默然点头,却不往外走。
      “快去吧,记住我的话。”周瑜说着,一把将周殊推出书房。
      守在门外的家人早已准备停当,周殊换上一身干净的孝服,稍事梳洗,带着几个家人迎了出去


      3楼2014-05-04 00:18
      回复
        前排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5-04 05:18
        收起回复
          卧槽lucy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5-04 11:41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4-05-04 12:46
            收起回复
              还不够!!!


              8楼2014-05-04 18:03
              收起回复
                黑漆的府门缓缓打开,几束强光迫不及待地挤了进来,刺得周殊几乎睁不开眼睛。待定下神来,才发现府邸早已被手持火把的甲士们围得水泄不通。曹操下了车,正在几十名护卫的簇拥下朝门口走来。
                周殊忙至阶下行礼,曹操一把拉住,温言抚慰道:“闻太尉晚间薨逝,深自震悼,特来拜祭。”
                周殊暗自叫苦,祖父虽已去世三日,却直至今日晚间才报到宫中,按例该等次日朝廷赐下祭典谥号百官才来拜祭,曹操此来,实在蹊跷,但事已至此,也无可躲避,只得努力压下心中惶恐,依礼拜谢了,躬身请曹操进府。
                曹操挥手命甲士退后,只留许褚并几名贴身侍从随他进了府门。周殊在前面带路,曹操见府内一片素白,家人披麻戴孝,连家具器物都缠了白纱,微微点头,言下颇为赞许:“仓促之间能置办成这样,倒是难为你了。”
                周殊觉得他似乎话里有话,心中隐忧又加重了一层,回话时两手下意识地握紧了衣袖:“事发仓促,不周之处还望丞相多多指点。”
                曹操不再说话,随他进了灵堂,许褚一步不离地跟在身后。侍从递上祭品,曹操接过布于案上,行三拜礼,起身时,亲自扶起在一侧答拜的周殊,似有无限感慨:“我与太尉相识三十余年,当日我不过是洛阳的北部尉,人微言轻,却蒙太尉以国士相待,至今难忘。”
                不等周殊逊谢,曹操又道:“太尉堂弟当日为洛阳令,孤蒙他引见得见太尉。周君有一子,闻得亦来许都奔丧,可否请出一见?”
                周殊心头一沉,想起周瑜方才的叮嘱,正在斟酌间,已有家人越众上前禀道:“周公子听闻丞相前来,已起身更衣,即刻便到。”
                周殊看那人时,却是周瑜从江东带来的贴身侍从,知事已不可挽回,只得请曹操移步到侧厅少待。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周府从人进来禀报;“周公子到了.”


                9楼2014-05-04 23:29
                回复
                  跷二郎腿坐沙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5-05 00:21
                  回复
                    曹操放下茶盏,只见一道颀长的白影闪身入内,向他一揖为礼:“周瑜见过曹丞相。”
                    曹操见他不拜,便也不起身,只在席上点点头。眼前的人眉目俊秀,身姿挺拔,一身粗麻孝服也难掩英气。荀彧、蒋干和王朗,或是旧时师友,或有数面之缘,都向他称道江东周郎才识过人,雅量高致,看来并无虚言,但江东回来的细作说他性情高傲只怕也是真的。曹操倒也不动怒,只斜倚在案边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周瑜,见周瑜眼神并无闪避,也正看着自己,更觉有趣,一时谁也不说话。
                    陪坐在一边的周殊见两人僵持,唯恐曹操怪罪,壮着胆子起身拱手道:“丞相,这位便是在下的六叔。”
                    曹操似刚刚回过神来,忙起身上前握住周瑜的手道:“公瑾休要客气,上次相见,还是在你的汤饼宴上,一晃三十余年,你已为江东的顶梁之柱。”
                    周瑜见此人虽比自己矮了大半个头,却丝毫不减英雄气概,也不敢轻视,只道少不得有一番针锋相对,不料第一句便扯出陈年旧事,只得逊谢:“恨当日不得识尊颜。”
                    曹操哈哈一笑,拉着周瑜坐于身侧,又细细打量了一番,方道:“昔日为令尊属吏,常去周家,却也只见过你一面。孤年轻时性耿直,不久就得罪了豪强,在洛阳安身不牢,调了外任,待奉迎天子时在洛阳见到令伯父,方知令尊已携家小回了舒城。算来,孤与你家也算是世交了---不知令尊如今在何处?”
                    “先父已于十多年前去世。”周瑜初闻曹操前来,不是没有半点慌乱,只是不肯失了周家气度,江东气象。万没想到曹操竟与他笑言家常,一句不问江东之事,心下十分诧异。
                    “可惜未尽其才啊,”曹操面有憾色,“逝者已矣,孤与令尊令伯父交情匪浅,定不会亏待公瑾。”
                    曹操当日为父亲下属的事,周瑜早有听闻。如今伯父新逝,听曹操亲口道来,竟有一丝莫名的暖意。
                    曹操端起茶来喝了一口,又道:“适才去宫中面见天子,天子念周太尉患难相随,至死不渝,不胜伤悼,有意留你在许都任职,不知你意下如何?”
                    周瑜料他不会轻易放自己走,却不明为何绕这么大的弯子,只得敷衍了一句:“周殊是我兄长的独子,伯父的嫡孙,若有恩荫,理当由殊儿承袭才是。”
                    “这是自然,明日早朝便有恩旨。陛下念公瑾在江南平叛有功,又与太尉情同父子,欲征召公瑾到朝中任职,也给周家增些光彩。”
                    周瑜心一沉,正色道:“深谢天子厚恩。只是堂兄亡于董卓之手,伯父膝下不可无孝子,瑜愿替兄长守孝三年。”
                    曹操闻言一愣,周瑜说的句句在理,虽大不以为然,倒不好反驳,借着喝茶思索半晌才道:“周殊既袭了爵位,理应代其父守制。公瑾孝心可嘉,只是毕竟亲疏有别,就以日代月吧-期满就不必回江东了,天子自有任用。”
                    周瑜想了想,也别无他法,只得拱手道:“瑜已入丞相彀中,恭敬不如从命了。”
                    曹操并不理会他的自嘲,抚掌喜道:“孤慕公瑾久矣,得同朝为臣,真乃一大快事!”说着叫来从人吩咐道:“着人去江东告吴侯,就说公瑾留任许都,让他再举荐一人为中护军---可即刻上任,不必等待朝廷照准。”
                    从人领命去了,曹操把许褚叫到跟前:“周公子这两日就住在东厢房,你带二十名护卫在此保护,不可使闲杂人等接近。”又回头对周瑜道:“公瑾,你在此人生地不熟,恐有人加害,就先让仲康在此守护,过两日再作一番安排罢,夜深了,可早些安歇。”
                    周瑜知道许褚是曹操的贴身护卫,平日形影不离,如今让他守在这里,自然是万无一失的意思,当下也不多言,便与周殊恭送曹操出府,回去时,护卫已将厢房收拾妥当,请他歇息,周殊刚要陪他进去,许褚伸手挡在了门外。
                    “请公子约束府中下人不得入内,周公子自有丞相府的护卫服侍。”
                    周殊只有苦笑:“叔父恕罪,侄儿先告退了。”
                    “去歇息吧,不必担心我。”
                    看着周殊离去,周瑜又向许褚点点头,径自进了厢房。
                    少顷,有护卫端水进来服侍他洗漱,待他上了床,方退出去。


                    11楼2014-05-05 00:52
                    回复
                      此时荀彧对着铜镜喃喃自语,吾与周公孰美?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5-05 08:41
                      收起回复
                        挨到床的一刹那,周瑜紧绷多时的神经突然放松下来,浑身像散架了一般。今天晚上发生了太多事情,至今仍似在梦里。思前想后,他拟的计划天衣无缝,并无漏洞,若一切顺利,明日就可以混在外出采办祭品的家人中出城去了。曹操是如何得到消息的,至今仍是百思不得其解。直觉告诉他一定是有人走漏了消息,可全江东知道原委的不过孙权和他的几个裨将,连鲁肃张昭程普都蒙在鼓里,周瑜在心里把江东文武一一梳理过,还是不得要领,忽又想起曹操使者不日就到江东,心里不由得一阵愧疚。他知道孙权是不放心他去的,只是碍于天伦知情不能阻拦,可自己却执意身赴险境,今日既为曹操所获,江东前途未卜。只是曹操并没有跟自己撕破脸,反倒十分礼遇,目前虽猜不透他想做什么,不妨先周旋敷衍,再欲往下想时,已抵不住周公召唤,沉沉睡去。
                        第二天醒来时,额头和心口烫得几乎灼烧起来,只有四肢冰凉彻骨,周瑜本能地想唤随从,却发不出声来,只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一会儿像在火炉边烤,下一刻又像泡在冰水里。朦胧间,看见孙权走了进来,一言不发地以手背试了下他的额头,又替他掖了掖被子,就要出去。他急忙去抓他的衣袖,想问问他可曾看见自己留在书房的信,可孙权竟似没看见他一般,径自往外走,周瑜急得大喊“仲谋”,那人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他掀开被子待要下床去追,不料一脚踩了个空,却在下一刻被人扶住,睁开眼时,只见自己被几张陌生的面孔团团围着,才惊觉是南柯一梦,身上已是大汗淋漓,被三层厚重的被子压着,几欲呕吐。
                        “公瑾,可好些了?”他迷迷糊糊看到一人头戴金冠身穿锦袍,在众人拥簇下俯身看自己,半响才反应过来这不正是昨夜突然来访的曹操么?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正想寒暄几句,可烧了一晚上的嗓子竟是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
                        “不必着急,好好将息几日就好了。”曹操说着,眼睛的余光不经意地扫过枕畔。周瑜顺着望去,才发现自己紧紧抓着他的一截衣袖,当下大窘,忙将手缩回被中,本就发烫的脸又添了一层红晕。
                        曹操倒不以为忤,见他暂无大碍,低低嘱咐了医官几句,便带着从人出去了。
                        少顷,有人进来喂他喝了几口米汤,又灌下一碗药,周瑜浑身无力,不久又昏昏沉沉地睡去。


                        13楼2014-05-05 20:40
                        回复
                          这一觉睡得很沉,再睁开眼竟看见跟随自己来许都的护卫张潜站在床前,见周瑜醒来,忙道:“丞相恐府中的护卫们照顾不周,特派属下来侍奉中护军。”周瑜又惊又喜,看四周无人,便以眼神相询。张潜会意,以嘴形告知:“赵达已回江东去了。”周瑜闻言心下一松,这次来许都他只带了赵达和张潜两名贴身侍卫,赵达既已脱身,必然带走了他昨日留在书房的书信,江东料可暂保无忧。周瑜甚至有些庆幸得了这场病,不然自己恐怕难再见到身边旧人了。
                          已是掌灯时分,张潜扶周瑜起身,门外有人将晚饭端了进来。因医官言身体虚弱不可食用油腻厚重之物,餐盘里只有一碗粥和几样小菜。周瑜虽仍觉头痛,但身上的热度已退了大半,便自己拿过碗来,一边喝,一边和张潜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今早天子已颁下旨意,追赠周忠为襄侯,陪葬于孝灵皇帝文陵之侧,并厚恤其家,因其长子早亡,赐长孙周殊为关内侯。襄字是美谥,谥法中有云协赞有成曰襄,因事有功曰襄,威德服远曰襄,周忠为汉太尉,又在患难之际追随天子不离不弃,也的确当得起。正在斟酌见间周瑜突然想若是自己此番回不去了,不知吴侯会给什么谥号,转念又想起几天前才在伯父面前立誓永不背汉,眼下生出这种念头甚为不敬,便不再多想,顺着方才的话,问起灵堂的事。
                          “朝中大臣从今早起就有来拜祭的,殊公子今日一直在灵堂。”张潜知道他没力气多说话,便拣要紧的一一禀告。
                          周瑜喝了一碗粥,觉得精神好了许多,“我没什么事了,明日一道去吧,殊儿一人恐应付不过来。”
                          张潜不敢阻拦,收了碗筷,让他服了药,周瑜道:“你也去歇息吧,明日随我同去。”
                          张潜到底不放心,搬了被褥睡在门口地上,幸得一夜无事,烧也退尽了。
                          第二天一早就有文武上门吊唁,周瑜和周殊在一侧答拜,身后站着许褚和丞相府的几个护卫。到了下半昼,人越来越多,周家门生故旧虽多,但也有不少素昧平生的,听说周瑜在此,争欲一睹风采—自从蒋干去了趟江东,中原谁人不知江东周郎雅量高致,如今得知其亲来奔丧,纷纷借着吊唁的名头前来,把偌大的太尉府挤得水泄不通。周瑜疲于应付,却不肯失礼,迎来送往,都亲力亲为。满朝文武,他大多只是听说,并不曾见过,唯侍御史张纮是江东旧识,但碍于人多事杂,不便多说,就草草而别。
                          当天晚上周瑜又有些发热,第二天勉强支持了半日已是头晕目眩浑身无力,护卫忙将他扶回内室。曹操闻之不悦,一面令周瑜静养一面派人守在太尉府门口盘问闲杂人等,想看热闹的也就渐渐散了。周瑜又将息了几天才恢复。好在诸事已毕,拜祭的人也渐渐少了。周忠被赐陪葬文陵,许都洛阳两地筹备起来颇费周章,且战乱时洛阳损毁严重,需要先行修缮,只得破天荒推到二十天后举殡。因曹操关照过不可以琐事去烦周瑜,周殊只拣重要的与叔父商量,比起前几日清闲了许多。


                          14楼2014-05-05 20:53
                          回复
                            睡着凉的周瑜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5-05 22:57
                            收起回复
                              哇塞,文笔很好,收藏了~


                              IP属地:山东16楼2014-05-06 17: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