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纹,青铜器纹饰之一。又称为“夔纹”或“夔龙纹”。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商代多表现为屈曲的形态;西周多表现为几条龙相互盘绕,或头在中间,分出两尾。根据龙纹的结体大致可分为爬行龙纹、卷龙纹、交龙纹、两头龙纹和双体龙纹几种。
充满智慧的古人把他们对龙的信仰用各种手法表现出来,无论是古建筑、玉器、青铜、陶器、家具还是绘画等古器物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大量龙纹。了解掌握龙纹特征,对正确判断历代器物的年代会有很大帮助。以器纹龙纹纹饰为例,“元秀、明狞、清庄”,可略窥大概。

元青花龙纹玉壶春瓶(民窑制品)

元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景德镇窑)

【元代龙纹:头小、身躯长,形体常被绘作细脖、细腿、细爪和细尾,体态轻盈,区躯蟠舞,给人一种“昂首举爪、遨游在天”的感觉。具体特征:光头无发或脑脖处飘1-3绺长发;睫毛现象不明显;上颌部少见有双须;爪子以3趾、4趾居多,少量5趾;多鳞片纹。】
明隆庆青花团龙纹提梁壶
颈绘青花十字朵云,肩绘双云龙,主体纹饰是腹部的五组团龙纹,纹饰空隙处有灵芝草托暗八仙纹,足上绘莲瓣纹一周。宝珠钮盖,钮上绘缠枝花叶,盖面有双云龙及朵云纹。曲流及提梁柄上满绘缠枝花卉纹。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隆庆年造”六字款。此壶体态硕大,胎厚重,造型淳厚饱满。底釉光洁明澈,使用回青料,发色蓝中泛紫,浓丽鲜艳。花纹虽密,但繁而不乱,层次清晰。此器代表了明中后期官窑青花的制作水平。

明青花海水龙纹盘



【明代龙纹:凶猛威武,胸前大多饰有曲折的绶带,身披火焰纹,怒发冲冠,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以示主宰权势。具体特征:头部略圆,比前朝显细,鬓发成篷,毛有向上冲或向斜上冲之势。下颚较长,特别是上颚端肌肉发达,高高突起,呈如意状,形如猪嘴,所以人称“猪嘴龙”;睫毛比较写实,眼睑的上边缘一般用数根短竖线表示睫毛;双须粗,伸展有力,形如鱼叉,部分龙纹的双须在局部处呈螺旋形曲折,但须尖成前冲,直而不弯;爪子第一第二趾相对成蟹钳状,趾间距离比较相近,形若风车;身体呈网格纹、锯齿纹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