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问,谁的散文值得深夜去品,那么我觉得,第一人选肯定是梁实秋和周作人。然而梁实秋跟周作人比起来,更加机灵,但也更少苦味。周作人的散文,每一篇都短小隽永,可你总会觉得读不完他,不是他的思想精深,而是韵味别致。有人形容的非常好,泛黄古书呛人的烟尘味,和中药的苦涩。你就可以想见“苦雨斋”的味道。
不过我自己觉得,这可能是比较早期的作品,带着五四时期的一种闯劲。他是个好散文家,博学的杂家,于世态的认真中,带着笔墨的游戏和玩味,游戏中带着悲悯。他跟鲁迅有很多相似的见解,《我的表白》与《坟》惊人的相似,鲁迅和周作人都有同样的苦闷。然而不同的,是鲁迅变成了一个斗士,左冲右撞,而周作人变成一个旁观者,说太阳底下无新事(有人说周作人是怯懦,这个另一个问题,不表),在苦雨斋里抄书(事实上《呐喊》序言知道里,鲁迅是经过这样的时期的,如果不是钱玄同出来找他,没准他也会成为周作人那一路子)。但这样的苦闷如何消解?他们兄弟都不知道,鲁迅也走不出这个局, 可能他更加率直,想得更少,书卷气更少,所以朋辈成新鬼之后,无暇顾及其他,立刻“怒向刀丛觅小诗”。
从两人的文风里,你可以感到,两人的经历的迥然,仿佛已是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