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吧 关注:599,331贴子:24,770,920
  • 8回复贴,共1

〖掐架〗没想到自己也能在微博上跟别人打口水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起因是一条批评鸦【和谐】片的微博,其实本来是件好事,结果评论一堆偏激人,在这里只是表达我个人的看法。哪怕对待一件公认的讨厌的事情,我们也应该客观对待,避免偏激,否则与煽【和谐】动行为无异。这里放一篇我很久之前写的读书笔记,讨论一下我对理性历史的看法。


1楼2014-08-21 10:29回复

    茅海建先生所著的《天朝的崩溃》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理解鸦片战争,去理解历史上的人物,带着读者更加批判辩证地对待其他事物,也让读者学会要更加敢于发出声音,质疑那些心中一直在质疑的教条。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4-08-21 10:31
    回复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第一次知道鸦片战争应该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当时我的父母带着我去虎门玩,也因此我知道了林则徐这样一个人。可能因为他跟我母亲同姓,再加上人们对他的褒扬不绝于耳,所以我就将他归为“好人”一类。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初中,我开始正式地学习鸦片战争,高中再一次深入地学习鸦片战争,我不仅仅知道了林则徐,还有许多与此有关的人。于是,正如茅先生所说的:“打开史籍,善恶忠奸分明,好人坏人一目了然。”,我也陷入了这种绝对主义的错误中,似乎所有人非好即坏。而茅先生却能用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观念解析鸦片战争,从鸦片战争中提取中国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哪怕到了现在,我们似乎也已经习惯了去歌颂英雄,贬斥奸臣,而却忘记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中国人在这个过程中究竟犯了哪些错误?因此,理智地看待历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也是我在阅读这本书中最大的感受。


      3楼2014-08-21 10:31
      回复

        作者首先就军事力量做了细致的比较,比如武器装备、兵力编制等,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而最能挑战我的现有认知的观点的就是对鸦片战争中的主要当事人——林则徐的评述。诚如我开头所言,我心目中的林则徐一直是一个“好人”,“好人”意味着他是正确的,或者说是代表着某一种方向的。然而事实确实是如此吗?先不论清朝的兵力比英国的兵力差了多少,在这场战争中,因为不知彼,林则徐的敌情判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虽其中不无波折,而大局均尚恭顺,非竟不可范围者。”,而他又把外国人传来的英军侵华的消息当作是谣言,这一切让清朝政府首先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


        4楼2014-08-21 10:32
        回复

          事实上,不只是林则徐,整一个清朝对外部世界都茫然无知,对英吉利(皆有口字旁,表示清朝政府对其他国家的轻视)也只是听闻的状态。但是,就林则徐而言,我认为他的了解就远比那些士大夫要强得多,可尽管如此,林则徐还是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


          5楼2014-08-21 10:33
          回复
            ——可是种种阴差阳错,却给当时的人造成了假象,即使后人也认为只要采取林则徐的策略则必胜无疑。


            8楼2014-08-21 10:34
            回复

              他妈的这句话到底哪有问题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4-08-21 10:36
              收起回复
                无语的结束了……这么多被和谐的地方……


                11楼2014-08-21 10:37
                回复
                  思想指导


                  49楼2014-08-22 16: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