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寻处 (翻译版)
元佑六年冬,夜深雪重,窗外时而有大雪压断竹枝的声音。太子景琰刚倚着案几打算小憩一会儿,恍惚间觉得有人在旁边坐了下来。一看,原来是梅长苏。于是又坐起来与他聊天。
当时正值深冬,北风吹得甚是猛烈。晚上即使是坐在炉子旁,也会冷得让人受不了。太子顾念长苏体弱畏寒,于是移过炉子来温酒,希望喝酒可以给长苏驱寒。太子刚刚睡醒,脑袋昏昏沉沉,不太灵光,暗里想长苏今天怎么竟然看起来不怕冷了?这时微风飒起,灯光明灭,景琰偏过头忽然看见案上有一本名册。他刚开始也没想太多,愣了一会儿,好像想起了什么,于是随手拿起一本书,把名册给盖住了。
于是两个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气氛十分融洽。偶然谈到了庭生,长苏问景琰打算怎么安置他。太子说:“当年祁王在时,无人能望其项背,一朝倾覆,血脉凋零,唯有庭生一个人侥幸得以逃过一劫。然而十二年来,承受诸多磨难,实在是可怜。我打算把他收为义子,将他接到宫里来养育。并为他延请名师来教诲他。庭生性格沉稳,颇有祁王当年的风采,如果善加引导,将来必然是朝廷的一大栋梁。”
长苏点头笑着说,“殿下能说这些话,实在是庭生的福气,也足以宽慰祁王的在天之灵了。”然后又说,“庭生年纪虽小,却聪慧沉稳又有胆色,富贵荣华什么的,待他长大后自己就可以为自己谋取到,殿下又何必急着现在把这些堆到他面前送给他呢?古人云‘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现在殿下一来给了他尊贵的身份,二来又予以他厚望,庭生如今却对国家没有任何功劳,您这样地宠爱他,将来您的皇后会怎么想?您的皇子们又将如何看待他?一旦哪天您不在了,庭生将靠什么来依附于大梁呢?”
景琰笑着说:“好,当年太祖皇帝曾立下规矩,‘没有为国立功就不能封侯’,既然小殊你不愿违背太祖立下的规矩,那么等庭生长大了,我就把他派到北境去讨伐大渝,等他立下了汗马功劳,我再给他封侯封王。”
长苏说:“这正是我所担心的。像那军务大事,关系着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生死。假如拿一些侥幸得来的小小功劳,用来作为封王拜相的理由,恐怕反而会落人口实,白白使其他奋勇杀敌的将士们寒了心。况且帽子再破也不能穿到脚上,鞋子再新也不能戴到头上,这就是上与下、君与臣的区别。庭生虽然是祁王之子,但是却没有金匮玉碟可以向别人证明。让庭生远离皇权中心,做一个闲云野鹤之人,平安喜乐,富贵到老,不也是很好的吗?殿下如果常让他手握大权,待他比诸皇子还要好,将来恐怕会引起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