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2 01:24:54 紫阳陪臣 (心与理相涵,身与事相安。)
在下总结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圣人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大则君臣父子,小则事物细微,其当然之理,无一不具于性分之内”,故圣人处置任何事,都尽人物之当然而立极。这与圣心有关,与事情是怎样的事情无关。圣人只是处置了到他面前来的所有事情。自一动念之微至平天下之著,极只是一个极,立极,则天下所有事之当然透显其中。我们看到圣人只是教授门徒,教授门徒这件事的道理当然与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当然只是一个当然。看到圣人教授门徒如此极尽此事之意义,我们终究知道,圣人乃至无论什麼人去治国平天下,都必准於教授门徒这件事所透显的道理当然,不能加损一分。所以,不要把平天下说狭了,忽略了这种意味:“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国在天下,家在天下,身在天下。
二、由此,面对一个时世,我们是以“明明德於天下”为规模的,知道天下之事皆吾分内事,有这个天下意识,便知我所明之理,所尽之心,所为之事,乃是天下之公,容不得私意缠绕其间。而我们也知道,“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的效验是止於一身还是达之一家一国乃至天下,无法期必。我们为“明明德於天下”的规模能够且应当做的所有事,不过是就著到面前来的事情,努力审求其是,决去其非,知行互发,动静交养,使自己这里私欲尽去,天理流行,使无论事情有否到我们面前,其当然已不能丝毫外于我们所已显明者。此即,我们不必先想著圣人被时命所限,止於齐家治国,我们又可能只能做到修身齐家等等,我们终究只需考虑自己能够且应当做的事情,那便是就目前所应接之事明善复初。如果能做到这个,无论以后怎样的事情来到我们面前,我们都能以自己当时最好的心志见识来应对,那便虽可能有遗憾,必无愧怍。
2014-06-02 20:49:29 唐娜·吉诃德
有种回到了格物致知这个根本上的感觉。
2014-06-02 21:13:39 紫阳陪臣(心与理相涵,身与事相安。)
是的。格致毕竟是大学始教。
2014-06-02 21:54:22 唐娜·吉诃德
谢谢师姐。
2014-06-02 21:56:29 紫阳陪臣 (心与理相涵,身与事相安。)
言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