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吧 关注:2,443贴子:5,879

【转】心理学的一百多种现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4-10-04 13:01回复
    【阿基米得与酝酿效应】
    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得。阿基米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阿基米得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2楼2014-10-04 13:01
    回复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
      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得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
      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3楼2014-10-04 13:01
      回复
        【阿伦森效应】
        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实验】分4组人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结果】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应用】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


        4楼2014-10-04 13:02
        回复
          【暗示效应】
          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5楼2014-10-04 13:02
          回复
            【安泰效应】
            安泰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他力大无穷,无往不胜。因为他只要靠在大地上,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无穷的力量。他的对手发现了这个秘密,便诱使他离开地面,在空中杀死了他。因此,要学会依靠大家、依靠集体。


            6楼2014-10-04 13:03
            回复
              【安慰剂效应】
              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形似药的制剂。安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成。安慰剂对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能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


              7楼2014-10-04 13:03
              回复
                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人,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种人的特点是:好与人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经常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8楼2014-10-04 13:03
                回复
                  【我从哪里来?】
                  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我的追寻。正因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当中,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从众心理便是典型的证明。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9楼2014-10-04 13:03
                  回复
                    【测试你受暗示的强弱程度】
                    其实,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比如,在公共汽车上,你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张大嘴打了个哈欠,他周围会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为他们受暗示性不强。
                    哪些人受暗示性强呢?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检查出来。让一个人水平伸出双手,掌心朝上,闭上双眼。告诉他现在他的左手上系了一个氢气球,并且不断向上飘;他的右手上绑了一块大石头,向下坠。三分钟以后,看他双手之间的差距,距离越大,则暗示性越强。


                    10楼2014-10-04 13:03
                    回复
                      【半途效应】
                      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


                      12楼2014-10-04 13:04
                      回复
                        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导致半途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标选择的合理性,目标选择的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二是个人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行为学家提出了"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对于防止半途效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13楼2014-10-04 13:04
                        回复
                          【贝尔效应】
                          英国学者贝尔天赋极高,他若研究晶体和生物化学,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了另一条道路把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了科学高峰,此举被称为贝尔效应。


                          14楼2014-10-04 13:04
                          回复
                            这一效应要求领导者具有伯乐精神、人梯精神、绿地精神,在人才培养中,要以国家和民族的大业为重,以单位和集体为先,慧眼识才,放手用才,敢于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积极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15楼2014-10-04 13:05
                            回复
                              【贝勃规律】
                              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即“贝勃规律”。
                              实验表明,人们对报纸售价涨了50元或汽车票由200元涨到250元会十分敏感,但如果房价涨了100甚至200万元,人们都不会觉得涨幅很大。人们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


                              16楼2014-10-04 13: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