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神论者吧 关注:34,920贴子:1,388,161
  • 1回复贴,共1

【分享】科学是非道德的吗?by 阿西莫夫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分享一段随笔,摘自阿西莫夫的科学随笔集《宇宙秘密》中收录的《全速倒退》。内容是关于科学与宗教在面对道德和精神需求时,分别有什么样的表现。
那些认为科学是非道德的,科学只解决物质问题而不能提供“心灵鸡汤”的人,尤其应该一读。
略长(其实我只摘了2000多字),请给点耐心。


1楼2015-01-28 23:20回复
    有人认为,科学是非道德的,它不进行价值判断,对于人类最深层的需要,它不但不予关注,而且完全不相干。
    让我们讨论一下汤因比(Arnold Toynbee)的观点。像格雷夫斯一样,汤因比也是英国上流社会人士,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度过了性格形成期。他在1971年12月号《知识分子文摘》的一篇文章里说:“按我的信念,科学技术不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这些需求正是各种宗教所努力提供的。”
    请注意,汤因比还挺诚实的,他使用了“努力”一词。
    那么,你喜欢下面哪种情况呢?是一个从不标榜自己致力于精神问题,却无论如何解决了问题的机构,还是一个不断谈论精神问题,却从不做任何事去解决问题的机构?换言之,你想要的是行动还是高谈阔论?
    想一想人类社会的奴隶制。这个问题的确在考验那些对人类精神需求感兴趣的人。一个人是奴隶主而另一个是奴隶,这对吗?公正吗?道德吗?这个问题的确不是出给科学家的,因为它不是通过研究试管反应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通过观察分光光度计表盘上指针的转动就能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出给哲学家和神学家的,众所周知,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
    贯穿整个文明史,直至现代社会,相对少数人的财富与繁荣,都是建立在动物般的苦役以及对大多数悲惨的农民、仆役、奴隶进行剥削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的精神领袖们对此都说过什么?
    在西方文明中,我们精神安慰的主要来源至少有《圣经》。然而从头到尾读一遍《圣经》,从第一篇《创世纪》到最后一篇《启示录》,全书你找不到一个词谴责奴隶制。《圣经》里有大量的关于爱与博爱的概括总结,但关于政府对穷人和不幸者的责任,却没有任何可行的建议。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精神领袖们往往联成一气,直接或间接地拥护奴隶制。他们中间不乏其人,为强行拐骗非洲黑人并使之变成美洲奴隶的行为进行辩护。说这样一来,就把他们改造成了基督徒,对其灵魂的拯救远远补偿了对其身体的奴役。
    另外,宗教满足了奴隶和农奴的精神需求,使他们相信其尘世地位是上帝的意志,并向他们保证,只要他们不因违背上帝的意志而犯下罪过,死后就会得到永恒幸福的生命。这时候,谁是最大的受益者?是向往天国而对现实生活忍耐力增强的奴隶,还是对改善被压迫人民悲惨命运的关注减低了很多、对奴隶暴动的担忧减轻了很多的奴隶主?
    那么,是什么时候人们开始认识到奴隶制是一种不合理的制度,一种严重的罪恶?什么时候奴隶制走向了终结呢?
    对了,就是工业革命曙光出现,也就是机器开始代替人力时。
    就此而言,是什么时候广泛的民主有了实现的可能?就是在工业化时代,当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使代议制立法体制有可能在广大地区实行时,当机器制造的廉价商品大量涌现,把“下层社会”转变成值得悉心照顾的、尊贵的顾客时。
    假如我们现在摒弃科学,你设想会出现什么情况?假使年轻高贵的一代放弃实利主义的工业(它所关心的是物质而非理想),全速倒退,回到一个人人呻吟爱与博爱的世界,那将会怎样呢?哎,如果没有实利主义工业的机器,我们必然会倒退到奴隶制经济,但我们可以用爱与博爱使奴隶们安分守己。
    哪一个更好?是终结了奴隶制的非道德的科学,还是高谈阔论了数千年却无所作为的神学?
    奴隶制也不是我们立论的唯一根据。
    工业化以前,人类不断遭受传染病的侵袭。父母全部的爱,教堂会众全部的祈祷,哲学家全部的高深归纳,都不能阻止孩子死于白喉,也不能阻止一个国家半数的人死于瘟疫。
    正是“科学人”客观的好奇心——它不进行价值判断——才放大并研究了裸眼看不见的生命形态,搞清了传染病的病因,证实了卫生、干净食物与水源以及有效排污系统的重要性。正是它,才研制出了疫苗、抗毒素、化学特效药、抗生素经;也正是它,才拯救了亿万生命。
    同样,也正是科学们,才取得了与病痛斗争的胜利。在祈祷和哲学都束手无策时,是科学家们发现了如何减轻身体的痛苦。面临手术,没有多少病人会提出请求,要以精神安慰来代替麻醉剂。


    2楼2015-01-28 23: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