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关注:6,985,773贴子:37,645,172
  • 6回复贴,共1

【原创】寒江城忆·故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柳汲泉身披黑色的狐皮大衣,孤身坐在寒江边的亭子里。
时至十二月,亭外大雪纷飞,飘飘洒洒地淤积在冻结的江面上。他伸手拿起一旁小台上温着的酒,抿了一口。入口爽净,悠远绵长,是陈年的女儿红。
柳汲泉愣了愣,就这么端着酒杯看着手上的酒。也不知看的是那澄透的酒液,还是细细描绘上花鸟的白瓷杯,还是那酒所系之人。
半霎,他垂了垂眼帘,慢慢地酒放回桌上。外面的雪越下越大,连绵不断得好像要把这一方小小的亭子淹没,几朵雪花顺风飘进亭子里,落进杯子,融入酒里。
柳汲泉歪头后倾,用手臂支着身子发呆。
身后的小厮悄悄往亭子里靠了靠,以免被雪埋了。将将往前挪了两步,听见他家主子正在吟诗,语气有止不住的悲伤:“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1楼2015-02-27 07:45回复
    大家叫我自由莫叫楼主9(/w \ ),渣渣发文大神轻喷,望此贴不沉(/w \)阿门。


    2楼2015-02-27 07:51
    回复
      此楼来艾特!出来吧!神兽们!!@卿本佳人初笑 @莫漠轻寒上筱楼 @逍遥何处觅 @牛牛君Ghost @Sexy猫女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5-02-27 10:17
      回复
        “你想什么呢?”一只手突然伸了过来,将柳汲泉吓回了现实。
        蔚霏站在他面前,正张着一双凤眼看着他。柳汲泉挤出一个笑容:“我恰好路过,看你在这所以就在外面等你。老太太也应该快拜完了,我们回去吧。”
        蔚霏细细看着他,然后点了点头。
        出了庙,众人抬着老太太回府歇息。晚上还有一桌晚宴,是一个月前就开始发请帖布置的,众多亲朋好友都会来。
        柳府里张灯结彩,蔚霏拿了红纸和剪刀,坐在屋子里剪“寿”字。
        她生了双巧手,过年时的窗花和福字大多都是她剪的,只不过他人不知道罢了。
        不过显然“他人”中不包括柳汲泉。柳大少爷此时正抓着毛笔,苦思冥想地写一幅祝寿词。
        蔚霏见他抓耳挠腮的样子,便问:“你还没想好啊?”
        柳汲泉哭着一张脸道:“前一句想好了,后一句不会接!”
        蔚霏走过去,见纸上写着:一度花甲,又逢桃李。
        蔚霏琢磨着,添了一句:两鬓鹤发,不减松华。
        柳汲泉看了看,觉得还看得过去。于是满意地点点头,伸手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看着蔚霏说:“这样就可以了,奶奶该会喜欢。”
        谁料蔚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花猫啊!”
        柳汲泉愣了愣,转头看到铜镜里自己脸上留了两道墨痕,才知原来袖子上染了墨汁,恼羞成怒:“笑什么笑!”
        蔚霏见他动怒,只好强行压下笑意:“好好,不笑了不笑了。”
        哪知迎面而来一支毛笔,飞快地伸向她的眼睛!她本能地紧紧闭上双眼,再睁开柳汲泉已经捏着毛笔笑的死去活来。
        蔚霏一瞄镜子不由惊怒:自己的眼睛周遭赫然多了两个黑圈。
        柳汲泉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哈哈哈……熊、熊猫!熊猫啊哈哈………”
        蔚霏柳眉一横,走上前去捏他耳朵。柳汲泉痛的吸凉气:“痛痛痛,小熊猫快放爪!!”
        蔚霏听了更气,一把夺过毛笔,在他眼睛上画了圈,又染黑了鼻尖,才满意的放手:“扯平了,浣熊。”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5-03-01 07:39
        回复
          说到这里我们需要讲一讲北王和昌王之间的故事。
          此话得追溯到先帝时期。
          前面也说了,柳家是个女多男少的家族,纵然是多生多育的前皇帝也只有四个儿子:老大昌王,老二北王,老三太子,老四奕王。
          昌王和北王乃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然而性情却是南辕北辙。昌王桀骜洒脱,风流倜傥,固称“蕴藉公子”;北王风度翩翩,温文尔雅,故称“斐玉公子”。这两兄弟才华横溢,在外人看来,他们互相扶持、亲密无间。
          可北王不这么想,说白了他觉得自家哥哥就是个二逼。其他皇子都在忙着暗部势力,只有昌王日日眠花宿柳,不喑政事。
          开始他以为昌王是深藏不漏,看似放松实则运筹帷幄。直到有一天昌王大醉,将先帝赐予他的荆州都督的腰牌扔进自家水池子里。
          先帝因此事震怒,差点削去昌王的爵位。昌王却说:身体授于父皇,地位也授于父皇。而今失之,只当还与父皇。
          直到那一刻,北王才真正明白了昌王心里的想法。皇族的身份于他,只是个枷锁,这个男人心里没有半点对皇位的渴望与对权力的奢求,活得轻松自由才是他这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从那一刻起,他心中对这个兄长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后来先帝罚昌王远征边疆三年,这事也就如此淡去了。但是北王却发现父亲看昌王的眼中,也多了一丝失望与释然。
          再后来先帝驾崩,太子顺理成章地继位,以雷霆手段将其他皇子的势力清洗。完了再将老二老四的封地划分在南北两疆,独独留下了昌王在京城。不知是真的对昌王放松了警惕,还是不屑于对付他。


          25楼2015-05-19 00:37
          回复
            柳汲泉恭恭敬敬地半跪在老太太座下,乖巧孝顺地道:“孙儿柳汲泉恭贺奶奶八十大寿,祝奶奶身体安康,貌赛二八。一过花甲,又逢桃李;两鬓鹤发,不减松华。”
            说着示意身后的童子将手上的卷轴打开,妃色的丝绸上纹着华美的纹路,随着卷轴缓缓打开,一副观音踏莲图呈现在众人眼前。画上观音眉目低敛,神色柔和慈祥,一手执玉瓶插柳,一手携翠玉鸣笛;脚下盛开的莲花纯白洁净,花瓣娇柔而圣洁,两旁坠以青云缭绕。
            如此佳作一现,座上人皆是惊艳之色。
            柳老太太年轻时喜吹笛,其笛声传闻能引来百鸟和鸣,绕梁三日而不散去,素有“京城一绝”的美誉。画上观音眉目与其何其相似,这其中寓意不言而喻。
            不知是谁先叹道:“柳世子年纪轻轻便才华横溢,这画上之人、物皆是栩栩如生,如要跳出纸面。柳太妃一心向佛,必能得道立地成佛啊。”
            柳老太太一张脸简直要淹没在皱纹之中。
            北王看着画作也不由地点点头,赞道:“难得你有如此孝心,书房里那尊玉如意赏给你了。”
            柳汲泉闻言大喜,连忙底下头掩去面上的得意之色道:“父亲过誉,孩儿一向亲近奶奶,如今一副丹青只得微表孺慕之情了。”


            27楼2015-06-26 05:44
            回复
              还有一更……打滚打滚…………


              29楼2015-06-26 06: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