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吧 关注:39,018贴子:780,071

回复:【轼辙】——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走遍中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太棒QWQ已收藏√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5-04-04 12:58
回复
    宋神宗熙宁元年戊申(1068):苏轼三十三岁,苏辙三十岁。


    冬,苏轼兄弟居父丧期满,挈家还京,在长安(京兆)度岁。


    25楼2015-04-04 13:20
    回复
      继续 坐等


      IP属地:上海26楼2015-04-04 17:11
      回复
        熙宁2年己酉(1069):苏轼三十四岁,苏辙三十一岁。


        2月到京。
        因为反对新法惹了介甫,子瞻任开封府推官,子由任河南推官,“欲以事繁困之”。


        27楼2015-04-04 19:13
        回复
          熙宁3年庚戌(1070):苏轼三十五岁,苏辙三十二岁。


          正月张方平出知陈州,奏改辟苏辙为陈州教授。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大苏《戏子由》里这两句说的就是子由在陈州的这段时期。
          苏轼在开封。


          28楼2015-04-04 19:25
          回复
            熙宁4年辛亥(1071):苏轼三十六岁,苏辙三十三岁。


            苏轼通判杭州,7月出都赴陈,谒张方平,看望苏辙,留七十余日。
            9月苏轼兄弟同赴颍州,谒欧阳修,并别于颍。
            苏轼沿途游山玩水【原谅我实在无力考证他玩了哪些地方_(:3 J ∠)_ ,11月28日到杭州任。到官3日即游孤山、灵隐、上天竺,访僧惠勤、惠思、辩才。
            论北宋官员效率之低下——换个工作岗位路上就花了半年。【往后的刻意绕路还有很多哟


            29楼2015-04-04 19:44
            收起回复
              好棒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5-04-06 13:21
              回复
                坐等OvO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5-04-06 13:47
                收起回复
                  棒炸了嘤嘤嘤...另外下次能不能带上我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5-04-07 13:00
                  收起回复
                    给楼主点赞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5-04-07 20:19
                    回复
                      熙宁5年壬子(1072):苏轼三十七岁,苏辙三十四岁。


                      苏轼通判杭州,赴汤村(在杭州东北)开运盐河,又赴湖州考察堤岸。
                      苏辙任陈州学官,8月赴洛阳(西京)考试举人,继游嵩山(在西京东南)。
                      【这距离简直quq……


                      34楼2015-04-11 16:57
                      回复
                        熙宁6年癸丑(1073):苏轼三十八岁,苏辙三十五岁。


                        苏轼通判杭州,冬,赴常、润等地赈饥。
                        苏辙任陈州学官,夏改齐州掌书记。


                        35楼2015-04-11 17:07
                        回复
                          熙宁7年甲寅(1074):苏轼三十九岁,苏辙三十六岁。


                          苏轼5月接到任命,9月离杭,11月到密州任上。
                          苏辙在齐州。
                          【印象中大苏好像是为了能离子由近一点才申请调任的呢


                          36楼2015-04-11 17:13
                          收起回复
                            熙宁8年乙卯(1075):苏轼四十岁,苏辙三十七岁。

                            苏轼知密州。
                            苏辙任齐州掌书记。春末夏初游泰山(在齐州东南)。


                            37楼2015-04-11 17:23
                            回复
                              熙宁9年丙辰(1076):苏轼四十一岁,苏辙三十八岁。


                              苏轼知密州,是年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怀念苏辙。12月移知河中府,离密州。(因为年底还在路上,不好他说到底到了哪里,这里只用虚线标出了密州往河中府的方向。)
                              10月苏辙罢齐州任还京。


                              38楼2015-04-11 17: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