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嘉琪吧 关注:10贴子:1,149

科普“郝嘉琪”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1楼2015-04-12 10:28回复
    郝姓
    郝(中国姓氏)一般指郝姓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相传为火正,又称阏伯,所以子姓也叫赤姓,又叫郝姓。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 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郝姓,在2014年《百家姓》排行第88位,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


    IP属地:北京2楼2015-04-12 10:29
    收起回复
      2025-08-08 18:16: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起源
      郝姓,源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源流一
      源于姜姓,出自炎帝神农氏又称郝骨氏(又称郝省氏或赫胥氏),属于复姓省文简改为氏。《新唐书·宰相世系》所记载:“郝氏出自郝省(骨)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之郝乡,因以为氏。”据史籍《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在炎帝神农氏又叫郝骨氏,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大臣,曾帮助太昊治理部落。郝氏家谱关于郝乡的记载,在南朝梁武帝时任江夏郡太守的郝廻写的“丹阳郝氏源流总序”一文中称:“郝氏出于赫胥,为太昊佐臣,曰郝省。”“本风姓,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初封大原于郝,为邦国,后因以为氏,凡郝皆其后也。至春秋时郝为小国,迨隶盩厔之终南,徙并州之太原,周末自终南徙巴蜀汉中。”赫胥氏也称华胥氏,属伏羲母华胥氏族,属于风姓的一支(伏羲氏族为风姓)。到了商朝晚期,郝骨氏有个裔孙叫作郝骨期,被商王武乙封在郝邑(今山西太原),于是郝骨期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氏,亦称郝氏。到了殷商末期,郝邑被姬姓周族首领古公亶父所占有,成为周族生息之地。古公亶父,就是周太王。周太王率族人居住在郝邑,周边的北狄族人常来侵犯,周太王为了避免流血冲突,遂率部离开郝邑,向西南迁徙到歧山脚下(今陕西宝鸡歧山一带),在渭水平原地区开始逐渐壮大起来。传到周太王之孙姬昌,成为殷商四大诸侯中的西伯侯,最后其子周武王成功地推翻了殷商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西周王朝,到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晋国,郝邑归晋侯所有。
      源流二
      源于子姓,出自殷商第二十七代帝王帝乙之子子期的封地郝乡,属于以居邑名为氏。相传契为商的始祖,帝喾(高辛氏)之子。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赐居于商(今河南商丘)。相传其母因吞玄鸟(乌鸦或燕子)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十四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了子氏为王的商王朝。商王朝在第二十七代帝王商康丁子嚣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郝乡(今陕西周至),称郝伯。公元前十一世纪,商王朝被周武王灭亡之后。亡国后,在郝伯子期的后裔子孙中,有人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郝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另有的则以国名为氏称商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郝氏被史称郝氏正宗,族人皆尊奉商康丁、郝伯子期为得姓始祖。关于郝氏源流于子姓(古称好姓)是比较可靠的,如果追溯到上古传说,反而为谬,那时候连赤字都不存在,何来郝之说,而那些传说的神话人物,经过后人杜撰,也多不可考。甲骨文记载有“辛亥卜赤王受侑”,意思是要问“赤”这位先公会保佑商王吗?赤字甲骨文上为人或大或天,下为火,意思是祭祀尊敬的先人,而赤字即是郝字前身。先祖契为火正,也称阏伯,商王氏族给后人取名有以齿序排列之规律,即给有贡献的王族或子孙赐以某位功业显著的先公之名的情况。先商时期商部族擅于制陶和冶铜,商族人制作的陶器和铜器卖到周边许多方国,所以先公名多有陶唐之谓,帝喾的”喾“其形与唐字极相似,喾字是后来演变。商太祖成汤甲骨文就称”唐“、”成唐“,子姓后人多尊为”赫“君,古谱有”赫赫成汤,我祖唯扬,世泽郝氏,千古留长“。


      IP属地:北京3楼2015-04-12 10:30
      收起回复
        源流七
        源于满族其一,源于纥石烈部(赫舍里氏)。纥石烈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古肃慎时代。最迟在唐朝末期,纥石烈已经成为靺鞨(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详见《金史·本传》)。到了金朝时期,纥石烈部人口众多,开始向全国分布。金朝被蒙古与南宋联军所灭之后,纥石烈氏族返回东北地区,逐渐分散于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伯都讷(今吉林松源)、多尔济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黑龙江色钦及穆理哈村(今黑龙江穆理哈村)、塔散堡(今辽宁锦县塔山)、长白山等地。明代被称作何舍里氏,明末清初则称为赫舍里氏族,满语为Heseri Hala,是建州女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清代是满族、锡伯族最显赫的大姓之一,后改汉姓为赫、郝、何、英等姓。其二,源于伊拉哩氏。据《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伊拉哩氏,亦称伊里氏、伊拉礼氏、伊喇立氏,满语为Ilari Hala,汉义“开”,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叶赫(今吉林梨树)、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伊罕阿林城(今吉林市东北十五公里处)、松花江等地,为满族、锡伯族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满族、锡伯族伊拉哩氏多冠汉姓为郝氏、伊氏、何氏、赵氏、尼氏、潘氏、苏氏、许氏、岳氏、禹氏、仉氏、柏氏、樊氏、靳氏、李等。
        源流八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家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郝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郝氏,世代相传至今。


        IP属地:北京5楼2015-04-12 10:32
        回复
          始祖


          IP属地:北京6楼2015-04-12 10:32
          回复
            分布
            郝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二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1%左右。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 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始于商末太原郝乡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中心。秦汉之际,郝姓人已逐渐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陕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内繁衍播迁。晋末,由于官职调迁,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润州丹扬(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小丹阳),传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阳徙至安陆(今属湖北)。两晋南北朝时,虽社会动荡,但居山西之郝姓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战乱而迁山东者,河南之郝姓有迁安徽者。隋唐之际,社会安定,郝姓在陕西京兆一带繁衍壮大,并形成郝姓历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并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北宋灭亡后,郝姓有南迁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汾阳)的著名画家郝章为避战乱,兵火后迁居阆州(今四川阆中)并落籍当地。唐宋以前,郝姓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较他姓要晚,规模也要小的多。唐宋之际,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出现了较多的郝姓人家。元末时,灾疫不断,农民起义军四起,后互相攻伐,导致中原、华东、华中人口锐减,明初洪武年间,郝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北京、山东、天津等地。明清之际,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渐广,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载入史册的郝姓人物;同时在东北的辽宁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点。清代时,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随走西口的风潮,有迁内蒙、甘肃者;而居于福建的郝姓则有渡海赴台,进而入南洋新加坡等地者,因为战争,有部份族人迁徙至四川雅安名山,后有一部份人因生存而迁秆徙到汉源使得四川也有了郝姓的分支。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为其分布繁衍的中心。如今,郝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为多,这三省的郝姓约占全国汉族郝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


            IP属地:北京7楼2015-04-12 10:33
            回复



              IP属地:北京10楼2015-04-12 10:38
              回复
                字义
                1、善,美:嘉言。嘉宾。嘉言懿行。
                2、夸奖,赞许:嘉奖。嘉许。嘉勉。
                3、吉庆,幸福:嘉祥。嘉偶。
                4、欢乐:嘉会。
                5、姓:嘉姓。


                IP属地:北京12楼2015-04-12 10:39
                回复
                  2025-08-08 18:10: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北京13楼2015-04-12 10:39
                  回复
                    形容词
                    1、形声。字从壴(zhù),从加,加亦声。“加”意为“用呐喊声助力”。“壴”为“鼓”省。“壴”与“加”联合起来表示“鼓手们以击鼓声加上呐喊声助威”。
                    本义:呐喊声伴随鼓声。
                    引申义:齐心协力,结局完美。
                    2、同本义嘉,美也。——东汉·许慎《说文》
                    嘉,善也。——《尔雅》
                    孚于嘉。——《易·随》
                    嘉靖殷邦。——《书·无逸》
                    以嘉视亲万民。——《周礼·大宗伯》
                    以嘉石平罢民。—《周礼·大司寇》。注:“文石也。”
                    稻曰嘉蔬。——《礼记·曲礼》
                    尔有嘉谟嘉猷。——《礼记·坊记》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诗·豳风·东山》
                    3、 又如:嘉羞(美味的食品);嘉况(丰厚的赏赐);嘉言(善美的言辞);嘉祉(美善幸福)。
                    4、 幸福;吉祥。
                    蒙获嘉瑞,赐兹祉福。——《汉书·宣帝纪》
                    5、又如:嘉祥(吉兆);嘉娱(幸福快乐);嘉气(瑞气);嘉福(幸福美好);嘉祯(嘉贞,吉祥的征兆。)。
                    6、 乐;欢娱。以嘉魂魂。——《礼记·礼运》。注:“乐也。”
                    7、 又如:嘉庆(值得庆贺的吉祥事);嘉虞(欢乐);嘉慰(欣慰);嘉容(喜悦的神色)。


                    IP属地:北京14楼2015-04-12 10:41
                    回复
                      动词
                      1、赞美,称道、颂扬事物的美好。嘉吾子之赐。——《国语·晋语》
                      武帝嘉其义。——《汉书·李广苏建传》
                      嘉其能行古道。——唐· 韩愈《师说》
                      嘉此戎功,晋秩枢佐。―― 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
                      上大嘉悦。——《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嘉纳(赞许并采纳);嘉贶(奖赏);嘉与(奖励厚待)。


                      IP属地:北京15楼2015-04-12 10:41
                      回复
                        名词
                        1、嘉礼,古代五礼之一。
                        2、之一。(指饮食、婚冠、宾射、飨宴、贺庆等礼。)


                        IP属地:北京16楼2015-04-12 10:42
                        回复
                          相关成语
                          1、嘉言善行 jiā yán shàn xíng
                          意思:美善的言行。
                          出处:远至舜禹,而次及于周秦以来,古人之嘉言善行,亦往往而在也。——《<新序·目录>序》
                          2、嘉言懿行 jiā yán yì xíng
                          意思:形容美善的言行。
                          出处:几二十年,每作,昼夜语不休,然皆幼所闻古嘉言懿行及侍父母时事,无涉鄙倍者。——《先母行略》
                          3、亨嘉之会 hēng jiā zhī huì
                          意思:美好的事物聚会在一起,比喻优秀人物济济一堂。
                          例句:徒以早遘亨嘉之会,骤蒙奖拔之私。——《谢参知政事表》
                          4、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yǒu zé gǎi zhī,wú zé jiā miǎn
                          意思:指凡有缺点错误被人指出应该改过,没缺点、错误就用以勉励自己。
                          5、谠言嘉论 dǎng yán jiā lùn
                          意思: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
                          出处:孔孙素以文学名,且善琴,工画山水竹石,而骑射尤精,及其立朝,谠言嘉论,有可观者,士论服之。——《元史·张孔孙传》[3]


                          IP属地:北京17楼2015-04-12 10:43
                          回复

                            琪(qí)是汉语汉字,意为美玉或珍异:~花瑶草(古人想象的仙境中的奇花异草)。


                            IP属地:北京18楼2015-04-12 10:44
                            回复
                              2025-08-08 18:04: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⑴ (形声。从玉,其声。本义:美玉的一种,亦有花草繁盛的意思) 同本义璂琪,玉属也。——西晋·荀勖《穆天子传》会五采玉璂。——西周·周公旦《周礼·弁师》。注:“綦结也。皮弁之缝。每贯结五采玉十二以为饰。谓之綦。”[3]
                              ⑵ 又如:琪块(美玉。比喻珍贵之物);琪琚(玉佩。亦指玉佩相击声,比喻美妙的言辞);琪花(仙境中玉树之花;莹洁如玉的花);琪花瑶草(仙境中的花草,其美如玉)[3]


                              IP属地:北京19楼2015-04-12 10: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