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土:70年代末期,一厂当时开采出来的紫泥矿材水色不是很好,质感也远没有清末/民初时期的紫泥好,发色单一,难以出“紫色”效果。为改变这种状况,当时厂里的干部们想改变现状(顾老也在其中),研究如何能够烧出嘉庆道光时期的邵家泥的效果(细腻、色紫中带红、发色沉稳、水色好),于是研究出了调配配方,需要在普紫中调配一定量的氧化锰,即可出变化效果。于是当时从南京电磁厂购买了两卡车的氧化锰粉用于调配(以前我得到的消息是德国进口的化料,其实是错误的)。在初级阶段,厂里调配泥料的师傅水平并不熟练(也可能是因为懒惰),调配时竟然在氧化锰并未完全溶解开的状态下就调配进紫泥了,于是就诞生了我们在80年代初期看到的所谓黑心土。其实完全是因为手法上的失误才造就了那个新品种的泥料。而这种带有明显黑星的泥料,也仅仅出现在80年代初期,过了这个阶段之后,厂里工人调配的手法趋于完善合理,就没有再出现黑心土了。其实我们玩的一厂拼紫,80年代和90年代的基本上没有什么成分上的不同,只不过80年代初期的那批,氧化锰没溶解开,所以有黑星;到后期调配手法改良后都化开了,就看不到黑星了。道理其实就是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