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吧 关注:777贴子:8,815
  • 13回复贴,共1

【原创】成化后宫系列——人人都是心机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


1楼2015-08-13 09:30回复
    万贞儿从小带大朱见深这种说法几乎被所有人当成板上钉钉的史实来对待,但是这一点真的没有任何正史野史记载过。关于朱见深的后宫发生了什么有正史《明史》和各种野史各种版本截然不同的说法需要辨疑,但是关于万贵妃到底是什么时候认识明宪宗的根本就没有古人的任何记载,也就是说那种说法完全是现代人脑补的!
    我后来从明宪宗的言论、文章还有所作所为里看到的明明是一个性格张扬热烈的人,根本就没有什么阴影的痕迹。如果仔细推敲宪宗的成长经历,其实根本不该是惨到连现代的普通人都有资本去可怜他的。在夺门之变以前朱见深有两种身份——太子、沂王。《红楼梦》里描述的一个破落大户人家小姐里里外外有多少丫鬟仆人,那太子和王爷级别的又该有多少呢?当然,可以恶意假设朱祁钰有故意虐待朱见深,但是宫廷并不是只有皇帝一人说话,后宫之主孙太后是朱见深的亲祖母,而跟朱祁钰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从夺门之变时孙太后还能起至关重要作用看来她在景泰年间绝不是个摆设。当时的朱见深可以说是孙太后身边唯一的直系血脉了,她可以没有能力让朱见深继承皇位,但是在生活标准上维护朱见深还不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另外景帝皇后汪皇后对朱见深也是很不错的,倒是朱祁钰作为皇帝要忙的事情太多,说他苛待一个孩子的吃穿用也太小看景泰皇帝了。多方平衡下来,即使朱祁钰把他的待遇降到只有应有的十分之一,那也比现代一个普通独生子女祖辈加父母的照顾阵容要强大的多,这让那些称自家孩子是“小皇帝”的家庭情何以堪。


    3楼2015-08-13 09:32
    收起回复
      2025-08-13 04:19: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那么朱见深周围的那些人会不会真心对待他呢?会不会明着尽职,暗地里因为觉得朱见深没前途,偷偷苛扣他的待遇?如果那样想,就太低看人家古人的情商了。在普通的日常工作中,能被部门领导多关注两眼就是莫大的荣幸了,那些中央领导人当年扶云之上的经历我们一辈子都没机会遇见,如果某一天有个中央层级的人到了自己身边需要服务,那恐怕是要集中一百二十分的注意力来做好一举一动的,搞不好从此改变命运了呢,可惜大多数人过一辈子都没有没有这种机会。而朱见深是什么身份呢?除了朱见济当太子的那短暂一年多时间,朱见深都是皇位第一继承人(朱见济当太子时期也是第二继承人,要知道在古代,就算是皇家,小孩子的夭折率也是很高的)。这么简单的账,人家怎么会算不过来呢?皇宫有数万服务人员,这些人大多数连见一个低层主子面的机会都没有,能干差到但凡一个主子近前的,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这些“主子”,可能更多是先皇留下的庶出公主、低级嫔妃之类绝不会有半点政治前途的人,这些伺候各位主子的人事安排中必定也包含着各种复杂的权力金钱博弈,到朱见深身边的热度仅次于皇帝朱祁钰本人。如果有谁认为有哪个皇家奴婢还有资本去选择抛弃朱见深而去追捧朱祁钰,那他一定不是中国社会长大的。
      还有人会说,朱见深的身份虽然尊贵,可是指不定哪天就被杀了,还有谁敢对他好?我们再来一一剖析。朱祁钰的内心自然是很希望这个侄子哪天能得病挂掉的,可是如果让他来推动这件事性质就变了。以明朝当时的大环境,朱祁钰的得位毕竟不够正统,所以他才会对自己的哥哥那样提防。当初废掉太子朱见深的时候很多朝廷重臣痛哭流涕,认为这是国家耻辱,如果朱见深再非正常暴毙,有孙太后坐镇的情况下,造成的影响足以动摇朱祁钰的皇位。而朱见深活着又是否一定会影响朱祁钰的皇位呢?并不是这样。只要皇帝朱祁钰在位,他又有很多皇嗣可以选择的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朱祁钰一脉的皇位只会越来越稳。而朱见深的位置也没有那么尴尬,年龄大了会按照惯例就藩,造反的可能性和条件与其他藩王并没有多大区别。朱祁钰实在犯不着为了并不强大的威胁去动手杀人,从而引发更大不确定的风波。
      这样的博弈,不需要年仅几岁的朱见深明白,他身边的人自然会去厘的一清二楚。退一万步说,万一,万一朱祁钰把朱见深给毒死了呢。那他的近侍们就要面临一个更严峻的问题了——殉葬。如果朱见深死了,皇宫肯定不会对外宣称是非正常死亡的,而是正常病殁。朱见深的身份是王爷,以明朝殉葬制度的严厉,死后身边大部分近侍都要跟着入土的。而朱祁钰是绝不会介意多殉葬几个人,既显示葬礼的隆厚,又清洗了一批疑似知情人的。至于防范刺客,所有贵族都得防好不好,越是地位炙手可热的越要防,朱见济和朱祁钰才更危险。


      4楼2015-08-13 09:32
      回复
        在朱见深登基以前,他与万贞儿之间发生了什么,正史野史都没有任何记载,我们也不再去凭空脑补。《明实录》里有的记载是:
        成化二年正月,万氏为朱见深生下了皇长子。
        成化二年三月,册封万氏为贵妃,柏氏为贤妃。
        同月,授顺天府霸州民万贵为锦衣卫正千户,升锦衣卫指挥佥事柏珍为指挥同知,万贵为贵妃之父,柏珍为贤妃之父。
        也就是说,在朱见深成为皇帝两年多以后,万贞儿才正式成了妃子。在这之前,万贞儿的父亲仅仅是一个平民,两年多的时间并不算短,可是万贵连一个未入流的官职都没有,见了县官还得下跪,他的女儿也什么都不是。万家总不可能在这段时间以他们家的女儿在深宫是皇帝最爱的女人为由把自己当成权贵吧?以为皇帝爱谁谁的地位就最高可以为所欲为那是穿越小说,现在连宫斗剧都不带这么拍的。
        让万氏得以册封贵妃的最主要原因,是她诞下了皇长子。按照惯例,这个孩子就是太子,未来的皇帝。皇长子之母如果不是皇后,就会被封为贵妃,这在明朝能溯到的先例包括宣宗朝、代宗朝、英宗朝莫不是如此。所以,万贞儿成为万贵妃,并不是朱见深的宠爱就能成就的,而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朝政行为。另外,向大家介绍一下《明实录》中所记载成化二年封妃仪式的规格:
        “上御奉天殿,命太保会昌侯孙继宗、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为正使,太子少保户部尚书马昂、礼部尚书姚夔为副使,各持节行礼。”
        封妃,是需要文臣武将之首共同作为正使,户部礼部尚书作为副使,在奉天殿举行的一项极盛大的典礼,远远不是只关乎后宫争宠那么简单。另外,这样的规格也不是万氏封妃独有,成化年间仅有的三次封妃仪式皆是如此。至少在明朝,后宫远远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仅仅是皇帝享乐的地方,后宫的一切和前朝没多大关联。


        11楼2016-12-19 22:04
        回复
          恰恰相反,在现代难以想象的事情,在古人眼里要正常的多。相信大家都听过有句俗语叫“女大三,抱金砖”,这种组合在现代现实中明明不常见嘛!只是在偶尔才有的姐弟恋中才会被人拿来安慰,这句俗语怎么会流传这么广呢?在传统俗语里,非但女大三,从女大一到女大十全都是吉祥话,反倒是男大女小组合吉祥话不多。
          这恰恰说明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女大男小组合比男大女小组合接受度更高。其中道理大家并不难理解,现代社会强调男性对女性呵护多些,哥哥妹妹就显得顺理成章。但在古代社会,更多注重女性对男性的侍候,肯定是女性年龄大些更有优势,更能懂得怎么显得贤惠。所以,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女大男小是更为普遍的组合,这点可以参考有据可考的名人例子。这点作者也没有办法做出完全严谨的统计,只是说古代和现代比起来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就按宪宗生活的环境来说,他的父亲朱祁镇就有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妃子,并且生有孩子,并没有见引起什么波澜。蒙古达延汗的妻子比他大二十多岁,还被传为美谈。
          当然,即使女方大些,一般也不会大到十几岁那么多。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大概可以这么理解,我们社会里男大女小组合比较多,但如果丈夫比妻子大十几岁,尽管会引来周围不少人的侧目,总归不至于认为这个女孩子整个一恋父变态的。
          总之,在古代人的认知接受里女比男大十几岁,大约相当于现代社会里男比女大十几岁就是了。
          即使对于你来说,宪宗与万贵妃的年龄差实在不可接受,也没理由因此就把宪宗定义为懦弱恋母啊。按照现代人接受度来说,也有法国总统马克龙夫人比他大24岁的例子摆着,难道因此就定义法国总统是恋母变态,一切政绩全部忽略不计?


          15楼2018-02-24 14:57
          收起回复
            当然,为宪宗和万贵妃引来无数骂名的不止是因为年龄差,而是堕胎传言!
            传说中万贞儿是怎么堕胎的我不再重复了,关于这个问题的质疑,明史爱好者们翻了《明实录》《谷山笔麈》《謇斋琐缀录》《治世馀闻》《金门县志》等等,关于真相的考证也都做了不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尽管这些考证至少可以说明存世的不仅仅有明史的一家之言,真相可能与明朝那些事儿中依据《明史》添油加醋做出的描述不一致,还是有不少朋友对堕胎一说无法割舍。毕竟,在宫斗剧里堕胎太普遍了,万贵妃敢保证一个胎都没有堕过吗?那个老女人怎么可能是圣母白莲花呢?
            关于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首先重申一下标题——人人都是心机女,万贞儿那样一个不可能永葆姿色却受宠二十几年的女人,不可能是傻白甜,但也不可能是个疯子对吧(不是指心狠超过一般人的那种疯子,而是说真的脑袋有毛病,应该被送进精神病院的那种精神病患者)。
            关于万贵妃残害“龙种”的指控如果成立的话,首先总要有个作案时间、作案地点、受害人、作案动机吧!按照《明史》中堕胎说法的描述,“时万贵妃专宠而妒,后宫有娠者皆治使堕”,“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那就太疯狂了,所以为了向现代读者控诉这个恶妇,《明朝的那些事儿》之类也需要给这个故事加上点前缀。
            第一, 万贵妃作案时自己的孩子已经死了,因为自己没有孩子,所以也不允许别人有孩子。万贵妃的儿子活着的时候她是太子之母,她没有必要仅仅为了不给儿子添些没有威胁的异母弟弟而去当杀人犯,一旦败露过于得不偿失,这一点大家也没有多少疑议。
            第二, 万贵妃作案时皇宫里也没有皇长子(皇太子)活着。否则她堕胎的意义在哪里呢?帮助皇长子的母妃清除其他可能的威胁好让她地位无可动摇吗?这万贵妃应该也没有这么天使吧?


            16楼2018-02-24 14:57
            回复
              要查出满足这两个简单条件的时间段不难也没有史学疑议,翻翻明实录里宪宗皇子的生卒年就可以了。
              按照《明宪宗实录》里的准确记载:
              皇长子,生母万贵妃,生于成化二年正月,薨于成化二年十一月。
              皇二子祐极,生母柏贤妃,生于成化五年四月,成化七年十一月被立为皇太子,薨于成化八年正月。
              皇三子佑樘,生母纪氏,生于成化六年七月,成化十一年十一月被立为皇太子,后即位为明孝宗。
              按照前三个皇子的生卒年,符合条件的作案时间只有从成化二年十一月到成化五年四月的不到两年半时间。柏贤妃作为宪宗登基时所封二妃之一生下皇太子,可不是什么秘密生子,那么算宪宗无子的时间还要除去柏贤妃十月怀胎期间,否则堕别人孩子是为了帮柏贤妃儿子当太子吗。
              可是如果这么一算,万贵妃堕胎指控的有效作案时间只剩了可怜巴巴的一年多时间。可怜的明宪宗为了让心爱的万贞儿有胎可堕,要在这一年多时间里疯狂播种才行。
              明宪宗要完成这样一个高难度动作,可不可行呢?我们先来参考一下中国历史上孩子最多的皇帝之一——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在长达40多年的生育期内,由超过42名女人共同努力,才生下35子、20女,平均一年诞下1.3个子女。如果向康熙皇帝看齐,万贞儿有两个孩子可以堕就不错了,称不上“无数”吧?按照现存准确记载出了名能生的沙特开国国王、中山靖王刘胜等人平均每年生育子女数量也不超过5个,远远不够标准。唯有《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收录的人类历史上生育最多的男人,17世纪摩洛哥国王伊斯迈尔,在50多年的生育期内共生育了867个子女,平均每年生育15个子女。如果明宪宗是按照这个标准生育子女来供万贵妃堕胎,勉勉强强可以称作“无数”(还要假设修明史的人没学过数学,手指头数不过来的数目就叫无数了)。可怜宪宗要在有限的一年多时间内突变采花狂魔,向着吉尼斯生子世界记录冲锋,然后在柏贤妃怀孕后戛然而止,并确保自己在这期间没有精尽人亡,也不知能不能达到《明史》所要求的目标。
              不胡扯了,我们再来看一下宪宗前三子的生育时间,分别是成化二年、成化五年、成化六年,典型的四年抱俩、五年抱仨。拿这个数量放眼对比中国古往今来所有帝王生育子女数,真的不算少了,现代人为什么如此不满意,认为期间一定有无数“皇子”被万贵妃给堕了呢?
              如果万贵妃丧子后不是立即忙着堕胎,她应该在做什么呢?当然是拼生二胎啦!万贵妃之子死时已经接近一岁了,不存在不好立即追生二胎的问题。作为一名36岁的失独母亲,还是皇帝宠妃,为了巩固日后的地位,不趁着自己还能生,别的妃子还没生拼命再生一个,皇帝一年有365晚不霸占个366晚,怎么好意思称自己是著名宠妃呢?
              即使在这样情况下,皇长子夭折一年半以后,宪宗登基时封的两妃之一柏贤妃还是怀上了孩子——生下儿子——封为太子。除了废掉的吴皇后,据说无宠的王皇后,宪宗的后宫妃子都生过孩子了。后宫还有谁有条件怀上孩子再被堕掉呢,总不至于是皇后吧?有人可能会说是无名宫女,但是,如果万贵妃期间害过别人的哪怕一个胎儿是个男孩,也就意味着朱佑极并不是皇二子,本来不该当上太子的却当了太子。那么万贵妃举动的意义就是舍己为人帮柏贤妃清除障碍吗?
              上面讲了那么多关于万贵妃一年半时间能干什么显得有点搞笑,可是如果说万贵妃丧子后不是忙着占据皇帝生二胎,而是两夫妇突然一个拼了老命四处撒种,一个不惜冒灭族风险也要为好姐妹柏妃清路,外面还认为万贵妃拥有“专宠”岂不是更搞笑?不是非要只揪着这一年半不放,而是皇长子出生后宪宗无子的时间真的只有万贵妃丧子之后的一年半时间啊!
              如果排除掉万贵妃堕胎的目的是除掉柏妃儿子的哥哥,好让实际没有资格做太子的皇N子朱佑极成为皇太子,或者除掉柏妃儿子的弟弟,免得生出个聪明伶俐的和柏妃儿子争皇位,万贵妃是一个本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大无畏精神,一心为了柏妃绝不妒忌去做事的人的话,那本文下一步讨论的时间要到成化八年,朱佑极夭折以后了。
              到了成化八年,明孝宗朱佑樘已经快两岁了,同时,《明史·纪太后传》中关于孝宗因为万贵妃会堕去后宫所有怀孕女人的胎才秘密出生被抚养的故事基础也不存在了。


              17楼2018-02-24 14:58
              回复


                18楼2018-02-26 21:50
                回复
                  2025-08-13 04:13: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9楼2018-03-01 09:19
                  回复


                    20楼2018-03-01 09:33
                    回复


                      21楼2018-03-01 09:34
                      回复
                        再补充一个推理,假如万贵妃在朱佑极死后又生了孩子,她应该怎么做才能利益最大化?
                        按照宪宗对万贵妃的宠爱,刚刚生下第一子不久就迫不及待昭告四方立为太子,但佑极、佑樘两个孩子都是长大不少才在朝臣压力下立太子的情况看,在朱祐樘被立太子之前,朱见深肯定是绝对倾向立万贵妃的孩子为太子的。这时有个同样庶出的皇子朱祐樘位置尴尬,有宣宗废胡皇后、景帝废汪皇后的例子在先,宪宗完全可以以宣德、景泰旧例为理由顺势把万贵妃推到皇后位置上,把万贵妃孩子变成嫡子,以后再也不会有其他皇子有资格产生竞争。宪宗是个不敢废皇后的主吗?朱祐樘的存在反而给了万贵妃一个获得更大利益的机会。
                        如果万贵妃又生了皇子,朱祐樘却死了,即使她什么都没有做,所有人也会把矛头指向万贵妃。当皇后想都不用想了,自己孩子还能不能当太子都是个问题(即使没有证据,如果受外界压力一直拖着结果王皇后又生了个儿子就彻底完了),能自保就不错了。
                        当然,万贵妃没能再次生子,但她心心念念的不就是再生孩子么?生不出,朱祐樘就是最佳收养对象,万一生了,就面临上面两种情况。万贵妃力保朱祐樘还来不及,为什么要害他?
                        二、邵宸妃
                        关于万贵妃有迫害皇子出生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依据是明宪宗的其他儿子从朱祐樘被立为太子后就开始接连出生了,理由是万贵妃因为受朱祐樘立太子的打击,放开了后宫生育限制。
                        最初散播这个谣言的人大概是扫了下宪宗诸子的生育情况,却没有认真看看各个皇子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生,又是由谁所生?


                        23楼2018-05-29 11:04
                        回复
                          我们来接着看《明宪宗实录》中朱佑樘之后的皇子生育记录:
                          成化十二年秋七月,皇第二子生,母曰宸妃邵氏。
                          成化十四年冬十月,皇第三子生,母曰宸妃邵氏。
                          成化十五年春正月,皇第四子生,母曰德妃张氏。
                          成化十五年闰十月,皇第五子生母曰德妃张氏。
                          成化十七年六月,皇第六子生,母曰宸妃邵氏。
                          成化十七年十一月,皇第七子生,母曰安妃姚氏。
                          成化十九年秋七月,皇第八子生,母曰敬妃王氏,生两月薨。
                          成化二十年九月,皇第八子生,母曰德妃张氏。
                          成化二十一年三月,皇第九子生,母曰恭妃杨氏。
                          成化二十一年十二月,皇第十子生,母曰端妃潘氏。
                          成化二十三年春正月,皇第十一子生,母曰恭妃杨氏。
                          从朱佑樘被立为皇太子的成化十一年到成化十四年的四年间,宪宗又添了两个儿子,但都是邵宸妃一个人生的。按照有些人的逻辑,宪宗自始至终都是流连于百花丛中的,只要有超过一年的空白期不添儿子,一定是被人害了。那为什么在邵宸妃怀孕生子不方便的很长时间里,也没有其他女人生下儿子呢?即使再往后延伸到成化十七年,看起来又添了五名皇子,其实整整七年间也只不过有邵宸妃和张德妃两名宠妃的生子记录而已。
                          到成化十一年,万贵妃已经四十五岁了,这个年龄在古代基本上就过了能生孩子的极限了,再一直守着万妃也结不出什么果子来。反正孩子不可能是真爱生的了,太子就可以立了。
                          万贞儿年龄大了,朱见深还正当盛年呢。早期的虽然宪宗有自己主爱,身体上也会偶尔均一下雨露,柏贤妃和纪妃就是例证。到了成化十年万贵妃真的是年老色衰了,情感上移爱也不是不可能,邵宸妃就是抓住了这个机遇。
                          按照各种史料记载,邵宸妃的出身有淘沙军与兵家两说,但比较一致的是杭州镇守太监的养女,从小被精心培养,知书达礼有容色,入宫后像《甄嬛传》里的甄嬛一样先是故意多年躲避着皇帝。
                          邵氏与宪宗的相遇连毛奇龄都觉得像小说中的场景:
                          一位绝色佳人在月下吟咏自己所作《红叶诗》:
                          宫漏沉沉滴绛河,绣鞋无奈怯春罗;
                          曾将旧恨题红叶,惹得新愁上翠娥。
                          雨过玉阶秋气冷,风摇金锁夜声多;
                          几年不见君王面,咫尺蓬莱奈若何!
                          如此场景,如此佳人,让文学艺术造诣极高的明宪宗春心荡漾,于是乎邵氏一跃成为宪宗宠妃,一共生下三名皇子,可能还有公主。
                          不是每个男人都喜欢每晚品鉴新的女人的,被强制每天和不同异性过夜的不叫皇帝叫**。得到明宪宗的爱不容易,得是邵宸妃这样智商情商颜值均为顶尖的绝世佳人筹谋多年在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才能做到。但是一旦被朱见深真的爱上了,就像对万贞儿一样不会随意辜负。
                          皇二子朱佑杬于成化十二年七月出生,邵氏得宠的时间一定早于成化十一年九月,也就早于朱佑樘被立为太子的成化十一年十一月。在朱佑杬出生两个月后的成化十二年,宪宗再次举行了封妃大典,册邵氏为宸妃。这样的封妃大典整个成化年间只举行过三次,上一次是在成化二年三月,万妃所生皇长子出生两个月后,这一次,明显是为了皇子朱佑杬的出生。尽管这一次万氏仍然排在首位,被封为皇贵妃,邵氏紧随其后被封宸妃。朱见深是个比较长情讲良心的人,对于万妃主要为了安抚,邵妃才是这一次的主角。
                          如果以成化十一年为界的话,宪宗前后行事也没有多大差别,基本上只是固定宠幸少数妃子,无非是前期的万贵妃不能生,后期的邵宸妃、张德妃能生而已。
                          宪宗宠幸万贵妃之外女人的时间界限也并非以朱佑樘的昭示天下为界那么泾渭分明。宪宗膝下还有五名公主,只是公主的出生在正史上没有详细记录,但对于整体情况判断没有质的影响。其中朱佑樘的大皇妹仁和公主在弘治二年就出嫁了,按照考古墓志记载生母为王顺妃。顺妃王氏是在成化十二年的封妃大典中紧随邵妃其后被册封的。其中关节不难理解,动用朝廷大礼大规模封妃基本都是奖励生育子嗣有功的后妃,这次主要是因为皇子佑杬的出生而发起,之前生过女儿的王氏也算次功顺带册封。仁和公主的年龄一定大于朱佑杬,即使出嫁时只有十五岁,也要成化十年就出生了才行。不过王顺妃没有邵宸妃那么得宠,出身名门,和之前生子的柏贤妃情况比较类似。
                          另外,最后一次大规模封妃是成化二十三年秋七月,宪宗死前一个月,宸妃邵氏列首位被封为贵妃,张氏为德妃列其次,其他受封的妃子基本上也是生了儿子或女儿的。到了成化十七年以后,宪宗看起来才开始同时期宠幸多名后妃,出现“子出多母”的局面,也与史书关于明宪宗后期沉迷女色的记载相吻合。
                          宪宗生有十几个儿子,从册妃仪式的举办就可以看出宪宗对于其中两个因爱而生的儿子的不同。能称作被朱见深爱上的女人,万贵妃、邵贵妃两人而已。


                          24楼2018-05-30 00:49
                          收起回复
                            三、王皇后
                            既然讲后宫,又怎么能忽略皇后?成化帝的王皇后就是个摆设?就像隐形人一样?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就像前面澄清的诸多误解一样,仅仅是你以为而已。
                            古代后宫争宠是一个极难考证真相的事情,连当时的外臣都搞不清楚,更别说百年后的史官了。能作为确切依据的,无非一个是后妃生育子女情况,一个是皇帝对于后妃本人和家人的封赏。
                            王皇后无子,但无子不代表就无宠,受宠但无子的皇后多了去了。即使按照有些史料记载,宪宗临幸皇后只有十几次但并不是没有,也是很有可能生出个嫡子的,纪氏还一次就怀上了呢。
                            如果按照明实录记载的后妃家人有关大事,在成化朝人眼中,王皇后后宫之主的位置绝不是盖的。
                            明宪宗所有关于后宫家人的恩赏从来都是以皇后为尊,王皇后的三个弟弟王源、王清、王浚地位始终都是压过万贵妃兄弟一头的。
                            成化二十年,宪宗封王皇后弟,中军都督同知王源为瑞安伯。在整个成化,宪宗对于功臣封爵比较大方,但对于恩泽类封爵外戚、中官、嬖幸极其谨慎,只封了两宫太后和皇后的家人,没有中官、嬖幸类。即使对于极其宠爱的万贵妃,也没有给其家人封爵。这样的事情在前朝也不是没有先例,明仁宗给乳母的丈夫都封了伯爵,后来几朝宦官家人、方士受封的更是数不胜数。给万贵妃家人封爵并没有多大阻力,但宪宗并没有这么做,皇后与妃子的差别从来没有搞混过。
                            王皇后家人地位尊崇,行事也毫不低调。
                            《明宪宗实录》记载:
                            成化十二年三月
                            ○都指挥王源弟清等与庆云伯周寿从弟礼以私忿构讼,既而源母叚氏具奏服罪,上以源后族释不问,仍以两家当谨守礼法戒之。
                            王皇后的弟弟王源王清竟然主动与周太后的兄弟叫起板来,还生怕事情闹不大,公然打起官司来,皇后与太后的争斗自然是不可能不闹到御前了。宪宗对于皇后弟弟也是维护,媳妇的妈出面向婆婆家服个软道个歉就不再追究,两家都警告没有偏袒。
                            如果王皇后一直处于一个战战兢兢的位置,她的亲弟弟敢公然向周太后叫板吗?
                            类似的例子还有成化十六年六月,户部奉命查实皇后弟王源在河间府侵占民田及其家奴怙势害民诸事,但并未处置。这时有言官上奏弹劾,宪宗回复:“此事已令该部处置未报,若等不谙事体,违理进言,本当究治,姑宥之。”
                            这一次本来就是宪宗下旨要禁止贵戚势家侵占民田才有人敢查,最终处置也只不过是命王源把多占的地退回,原地一分不少也没有任何处罚。
                            “诏禁贵戚势家侵占民田者,时皇亲王源占田事发,差官勘实,上命旧赐源地仍给管,业余俱还官,给民牧种。家奴首恶者二人俱杖五十,械送原籍当差。户部请备榜通行禁革,从之。”
                            王皇后作为明宪宗嫡后,在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地位越来越尊崇,以太皇太后高寿寿终,其父被封阜国公,三兄弟全部封侯封伯,这样的待遇在整个明朝也是数一数二的。那些为王皇后一生感到悲哀的人可以歇歇了。


                            25楼2018-05-30 12:0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