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ecraft吧 关注:2,549,892贴子:31,876,708
  • 1回复贴,共1

【蓝猫的建筑进阶小课堂】科普向例举新人在学习中式时产生的误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镇楼图是唐佛光寺东大殿由转角铺作、由昂、生头木、角梁等支撑起来的翘角。
  本帖的侧重点在于一些知识的补订。


IP属地:陕西1楼2015-09-27 20:37回复
      接下来是“牛角顶”。此人所讲的“牛角顶”实为他发明的一个术语,而且据他说,这个牛角顶是“唐代建筑仅有”的。

      这就是他的牛角顶。我们再三研究,觉得他说的牛角八成是“鸱尾”这一部件。
      《营造法式·总释下·鸱尾》:
        “《汉纪》:‘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象于屋,以厌火祥。时人或谓之鸱吻,非也。’
        《谭宾录》:‘东海有鱼虬,尾似鸱,鼓浪即降雨,遂设其象于屋脊。’”


      这就是唐代的鸱尾,用于正脊两头“以厌火祥”的吉祥物,不知道他是怎么联系到牛角上去的。另外这几张图,一张是现代出土的唐代鸱尾,一张是南禅寺正脊两端的鸱尾,考虑到瓦作保存时间不会很长,要经过好几次更换,所以后者应当不是原物,但从形状上看必定模仿了原有的鸱尾。
      另外鸱尾也并不独为唐有,鸱尾有一个自鱼鸟到龙首的演变过程,这是辽代的鸱尾:

      宋代的鸱尾:

      这是明清的“鸱尾”,正脊两侧的正吻,已经化为龙头了。

      再来看100x100。
      大明宫含元殿面阔十三间约60米,进深五间十二架约30米。
      佛光寺东大殿面阔七间约34米,进深四间八架约17.66米。
      南禅寺大殿面阔三间11.75米,进深三间四架约10米。这是最接近100x100的比例,然而其体量决定了它不能作为主殿。
      宋营造法式中并没有找到关于面阔进深比例的详细文段,然而就现存的唐五代宋辽金遗构及历朝宫殿来说,正方形作为大型宫殿的情况非常少见。


    IP属地:陕西14楼2015-09-27 20:4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