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吧 关注:3,658贴子:56,073
  • 3回复贴,共1

【转帖】铁马冰河——张自忠将军小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前 历史的心态 兄在吧里说过有一篇有关张将军的小说。
那天无意中搜到,网络上已经有了,还是获奖文章。
看看能否贴出来。


1楼2015-10-04 20:55回复

    悠闲了没有几天,城外炮声与往日不同,街上的溃兵多了起来。夜深了,小杜师傅正收拾刀剪,隔壁来拍门。
    一向四平八稳的梁先生把门砸开了,“小杜师傅,请你帮个忙!”
    小杜师傅把理发箱子一阖就跟出去了。他才明白原来听到闹嚷嚷的声音,都是隔壁门口一堆大头兵们发出来的。
    梁先生喝茶的那张檀木桌已经变成了手术台。上面躺着一个伤兵,周围几个弟兄。大概是他的一位长官,死死地握着伤兵的手。
    小杜师傅挤过去一看,差点儿呕出来。那伤兵胸脯子上一道长长的骇人的刀伤,血汩汩地冒着,肉也翻着……小杜师傅下意识捂了眼睛,这不是开膛剖肚了么?
    梁先生捏了他的手臂,“小杜师傅,我要赶紧做手术缝合,麻烦你给我打下手!”
    小杜师傅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只得赶紧点头。他对自己说,我也是割过小鬼子喉管的……
    几个一脸血污浑身泥土的兵们都围着檀木桌叫,“老李,老李……你坚持住,连长都给你找到大夫了!”
    梁先生戴好了胶皮手套,对那位连长说,“长官,这位小兄弟伤势太重,我只能尽力。”
    连长仍然死死握着伤兵的手,只是抬起血红的眼睛,像头老虎在悲伤的低声咆哮,“大夫,大夫我相信您!您救了他,以后他的命是您的,我老铁的命也是您的!”
    梁先生摇了摇头,说,“我要开始了,时间紧迫。……我居然还带了些麻药!”
    小杜师傅不敢看那个铁连长,他只能紧张地盯着梁先生大口罩上露出的一双眼,随时递去止血钳、镊子、手术刀、针和肠线……
    兵们伸长手臂高举着从几户人家借来的油灯,屋子里仍然昏暗。胳膊酸了,右手再换左手。小杜师傅觉得夜好漫长,似乎永远都不会天亮。偷空瞄了一眼伤兵,不到二十岁吧,胡子还没长出来。他还跟着师傅学手艺的当儿,这伤兵和他的兄弟们就跟着那铁连长在喜峰口同鬼子拼过大刀吧……哪里是老李,明明只是个小李。
    麻药不够,李伤兵忍着伤口的疼痛和利器对他身体的整饬,浑身像浸泡在水里,没有血色的嘴唇被牙齿咬得惨白。
    铁连长从窗前折回来,把胳膊递过去。老李犹豫了一下,便不迟疑,一口咬了下去,跟着一行眼泪滚落腮边。
    梁先生额上的汗和伤兵一样多,小杜师傅赶紧掏出自己的手帕给梁先生蘸一蘸脑门子。梁先生没有说话。看到梁先生放缓的眼神,他想,老李肯定有救了。
    天大亮,老李的胸脯子终于缝好了。梁先生给他打了破伤风的针,对铁连长说,“我这里只有这个,必须送到大医院去……”他又意识到自己在痴人说梦话,便重重叹了一声。
    铁连长又双手死死握着梁先生的手,声音有千钧,“多谢!兄弟我无以为报,唯有多杀鬼子!”
    小杜师傅以为,铁连长和他手下的兵会在隔壁将养一段日子,他们却同镇上其他零散的兵一道,被不知哪里来的卡车拉走了,像被劫走的。小杜师傅还捐出了自己的铺板给那个伤兵老李作担架。
    老李半睁着眼,被兄弟们抬着,朝小杜师傅抬了抬手腕。
    小杜师傅便去看看梁先生,他知道忙了一夜的梁先生一定疲惫极了。
    梁先生却在收拾行李。梁先生说,“刚接到通报,我被征召了,他们要我当医官,我得……到三十八师的医务部……报到去。”
    小杜师傅问,“这么急?”
    梁先生说,“倭寇作乱,我一介匹夫,也该竭尽所能,救治更多的同胞吧。”
    小杜师傅说,“那……您还没试过我的手艺呢。”
    梁先生顿了顿,“来日方长,一定有机会的。”
    小杜师傅有些抹不开面儿,最后支吾,“我相中您那头发了,总得让我摸上一摸吧。”
    梁先生就仍然四平八稳的,坐在檀木桌旁的明式靠背椅上,冲他微微一笑。
    小杜师傅便终于摸到了梁先生的大背头。他把自己的手指轻轻插进那浓密的头发里,摩挲了一下。
    “得嘞,先欠着了,一定要试一试我的手艺。”
    最后,梁先生跟他告别,两个人握着右手。梁先生的手沉稳有力,手指修长,果然是操手术刀的手。
    “您保重!”小杜师傅说。
    “您也保重!”梁先生回着。


    4楼2015-10-04 20:58
    回复
      2025-08-01 14:58: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梁先生这一走,就走得干干净净。小杜师傅开始还帮着打扫一下隔壁。后来客人越来越少,连自己的铺子都清闲下来了。
      要不就关门吧,歇一歇手,寻摸点儿别的事做。天津是断不敢回的。也不知琴表妹怎么样了。他无力再保护她,安顿在亲戚家该是最妥帖的办法了。
      他收拾收拾细软,也就一个手提箱,全部家当都装得下。
      柴门简陋,也是一户。小杜师傅轻轻合上门,准备去跟保长辞行。突然保长带着几个兵士倒找上门来。
      “这就是本地理发的小杜师傅。”保长赔着笑,“天津来的,手艺端的好。要不老总先试试?”
      兵甲说:“不试了不试了。你是杜师傅?”
      小杜师傅鞠躬哈腰,口里称是。
      “着啊,你不是那天,那个给大夫打下手的小师傅?”
      小杜师傅也记起来了,“巧了,这不没几天的事嘛。”
      兵乙说,“既然都不是生人,咱们也不客套了。是这,弟兄们有日子没有理发了,这胡子拉扎的。一会儿把人马都给你拉来,你给拾掇拾掇?”
      那敢情好。“包各位老总满意。”小杜师傅说。
      “别老总老总的,俺们不兴这个。”兵丙说。
      兵们呼呼啦啦又走了。
      保长帮小杜师傅烧开水,磨剃刀,重新摆好剃头的各色器物。
      “往哪里走啊?哪里不都一样,到处放炮,都是不长眼睛的。”保长自言自语。
      小杜师傅也没想好回一句什么,就听门外喊号声和脚步声。有个长官在训话,说什么按班排序列,叫号理发,余者原地休息。
      一个一个的大头兵进屋。他们几乎没有几个利索的人,不是胳膊绑着夹板,就是拖着腿。还有包着脑袋的,知道自己也没的头可剃,就蹲在一角,摸出烟卷来咂摸。
      小杜师傅来者不拒,动作娴熟地刮着脑瓢,颇感牛刀小用。
      在天津,他在日租界接的大都是时髦客人,除了有蛮横的日本人不给钱,日常进项还算可观。沧州自然比不得天津。他又是头一回给兵士们剃头,心里掂量着好歹。若是他们不给钱,剃霸王头,也只得由他们吧。谁让他自个儿一时技痒难耐。
      兵们一个个摩挲着青瓜脑袋,称心如意。
      原来西北军的二十九军,三十八师,自来就是背大刀,剃光头,从师长到火头兵,上下一体,好认得狠。
      “师长也剃光头?”
      “那是自然。你看我们张师长,别说剃光头,就是吃的,穿的,从来都跟我们一个样。”兵甲说起长官来,口气像说自己的老爹老哥一样亲昵。
      “关键张扒皮会打仗,我们都服他呢。”兵乙接茬。
      “张扒皮,是天津的张自忠张市长吗?”小杜师傅问着,手下仍不闲着,仔细地刮着鬓角。
      “正是呢。”
      “可是,我听见说,说他去主政北平,当什么绥靖主任,听日本人的?”小杜师傅期期艾艾地问。
      “胡谝!”兵丙怒了,“听鬼子的话,我们师长就不是那样的人!”
      “肯定是汉奸们造谣,坏我们师长呢。”
      “老总恕罪,老总恕罪。”小杜师傅忙不迭赔礼。他想起路上捡的那张报纸,说是张自忠把原来二十九军在冀察政委会的委员都开了缺,却聘了一干汉奸上任。究竟怎么个情形,他一介草民,想不清里面的玄机。
      “都吵吵什么!”一直在屋外的长官最后才进来,正是那天带来伤兵的铁连长。
      铁连长大马金刀坐下。
      小杜师傅打点起十二分精神,一把刮刀使得纯熟。他想问,你们那个老李还是小李的,怎么样了?看铁连长疲惫的神色,始终没敢问出口。
      铁连长倒先搭讪,“你这天津师傅,怎么到的沧州?”
      “不瞒各位老总,我也……弄死过一个日本浪人。怕了,跑出来的。”
      “有尿性!是条汉子。”兵甲喝了一声。
      铁连长点点头,站起来,布军装口袋里掏出几块钱来,摁在桌上。“杜师傅,这是我的饷银,也没有富余的了,就算弟兄们这几个的,若是短了些,还请多担待。”
      小杜师傅赶紧把钱推回去,“这怎么好使得?老总们前边打鬼子,我给老总们剃个头,应该的。”
      铁连长不由分说,把纸币和碎银毫子装在小杜师傅一边的皮箱里。“我们穷,但纪律还是要讲的。若是要张师长知道了,还不扒了我的皮?”说着血淋淋的扒皮,竟是笑着。
      小杜师傅也就不敢推辞了。
      兵甲起兴,“小杜师傅,你跟我们有缘哪,不如跟着我们吧,当个随军剃头匠。”
      小杜师傅只是笑笑。“我一个逃难的,哪里能随了军呢?”
      可他竟真格的拎了皮箱,跟着这个不足百人的营开拔了。
      他也真格的当着保长的面,掩好两扇门。“说不定就还回来。”
      保长嘬着旱烟枪,扬了扬手。
      一路走着,兵甲说,“还记得我们李排长吗?就是上次那大夫给缝肚子的老李,留在老乡家里了。李排长厉害啊,论赤膊拼大刀,那是这个——”他挑出大拇哥,“我们铁连长没了得力干将,正窝火呢。”
      小杜师傅感激地冲着兵甲点点头,“好人命大,必有后福。”
      小杜师傅盘算,既然他们也是三十八师的,说不定会碰上梁先生。


      5楼2015-10-04 20:58
      回复
        创作简介:《铁马冰河》以一个游走在战争边缘的剃头匠小杜师傅的视角,重新构架了民族英雄张自忠将军率领从西北军成长起来的一支抗日部队转战南北,最后以身殉国的一段历史。烽烟已远,警钟长鸣。值全面抗战爆发77周年之际,欲再现我中国军人在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战争中之隐忍与决绝。奉上此文,以飨战友。


        11楼2015-10-04 21: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