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帽子兔吧 关注:4,186贴子:32,747

回复:重注绿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蓝的结构是前所未有的。
没有任何一部书的结构展开是古蓝一样的。
古兰既非渐进式铺开,也非纲目式铺开,也不是时序性铺开。
前文说过,古兰有好几个下降时期的背景。
每个时期内的语法特点是有差异的。
但是这部书并非按照下降时期做排序。
而是“打乱”的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04楼2016-03-02 17:59
收起回复
    这样一来。
    古蓝无法像“史哲”巨著一般整理出非常清晰的轴线。
    又与其他的如“易”“心”等纯哲学经典不同。
    这两部书的抽象程度太高,完全没有以虚演实的过程。
    纯粹的“虚”是没有价值的。
    将“虚”演“实”势必要套入现实格局。
    公式加条件加计算才是结果吗。
    而“古蓝”的结构,将“条件”抽象掉了。
    也就是说,是无法考证其“适应性”的。
    而这正是这本书作为“经典”的根本性前提。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06楼2016-03-02 18:17
    收起回复
      2025-08-01 06:16: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本书,的章节词句是“混乱”的。
      再没有遇到具体性的客观条件时,是幽玄的。
      对于研究这个领域的“学者”来说。
      一般的建议是“通背”
      这种方式有点像古华夏对“四书”的方式。
      以“论语”举例。很多家庭再孩子可能还没入学前,就强行的要求孩子“通背”了。
      对一个未入学的孩子来说,理解记忆是不可能的。
      但是,有过这样经历的孩子,会是一生的财富。
      他再教育他的孩子时,用同样的方式。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07楼2016-03-02 18:24
      回复
        我们知道,“论语”是“易”的注解。
        没听说过谁叫孩子背“易”的。
        这个的区别呢?
        虚与实的区别。
        子曰
        食不撤姜。
        这是夫子再当时以有客观环境下对物质生活的高水准要求。表达的是向上的追求。
        现代人可以效仿夫子的“格调”。
        你非要顿顿“食不撤姜”
        不是脑残是啥???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08楼2016-03-02 18:29
        回复
          “古蓝”与“论语”又不同。
          古蓝中“虚”的地方远大于论语。
          “古蓝”更像“易”与“论语”的合本。
          而“虚”“实”的部分是打乱的。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10楼2016-03-02 18:34
          回复
            比起“论语”来有不同。
            夫子一生基本没有“实践性”的经历。
            “论语”在“价值观”层面徘徊。
            我在辞源看世界帖子中说过,早熟的哲学体系使得华夏无“细节”
            方法论层面的,整个华夏体系都缺失,并非儒家孤例。
            古蓝中,的确有“方法论”
            但是。方法论是个双刃剑。
            三观正,方法是“道”
            三观不正,方法是“魔”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11楼2016-03-02 18:42
            收起回复
              古蓝的部头也远大于华夏的哲元经典。
              本质上,就是因为这是一部“虚”“实”结合的书。
              “实”的部分,需要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才能领悟。
              这一点,有过“国学”童子功的人很好理解。
              <登觀雀楼>
              没有人不会背。
              而感受到起深层内涵,则需要一定的阅历积累。
              这也是<唐诗三百首>作为童子学的基础读本之一的原因。
              此类书。本来就是存放在记忆元深处。
              再遇到适合的格局处境下,调出来作为引导。
              没有碰到对应格局处境,他就在那里。
              “子曰”的受时代格局的地方多了去了。
              “穷酸”与“鸿儒”的差异何在?
              有数的,自然有数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12楼2016-03-02 18:56
              收起回复
                有人说了。
                夫子是个鸟!!!
                老子照样“批判”!!!
                呵呵
                你的“批判”不能阻止“有家教的孩子”五岁以前就通背论语。
                点清的
                一直点清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13楼2016-03-02 19:00
                收起回复
                  2025-08-01 06:10: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社会格局是不断变化的。
                  而对于人类短暂的一生,对应社会格局的变化,经验,阅历的积累一文不值。
                  连周围的人的阅历经验都没有参考的价值。
                  “我从来没见过!!!”
                  除了证明你眼界狭隘,还能证明啥???
                  这就是知识,经典存在的意义。
                  太阳之下无新事
                  人类几千年的知识积累。
                  任何社会格局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对应。
                  即便是不符号眼下社会格局的方案,每个都有他的价值。
                  不过,夏虫不语冰。
                  三季人的价值观就让他“三季”这去。
                  有不是我儿子。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14楼2016-03-02 19: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