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学
藏龙卧虎的美国,有一位设计制作吉他音箱的大师——Mark Bartel。一次偶然机会我通过其Tone King品牌感受到个中功力和魅力。而其中翘首型号无疑是Imperial,rhythm和lead两个独立的通道都做到接近极致,让人叫绝。以至于我认为这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设计最上乘的音箱。通过了解,原来作者在1990~1993年间设计了该型号,1993年上市成为Tone King的第一款音箱,历经了二十几年才发展到第二代。实在相见恨晚,相见胜于闻名。而“惊艳”二字最好形容第一次试玩的体验。
初听Imperial II时,感觉是Fender复古类,但又透着一丝新鲜的气息。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卧室音量下, rhythm通道依然保持良好的触感和动态,细节丰富,充满空气感,甚至能听到泛音回荡。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我以一个设计者的身份去琢磨,也百思不得其解。玩了许久不经旁人提醒,根本不能想象这是一台双通道机器,音色纯粹至极。而当切换到lead通道,使人顿感柳暗花明又一村,惊喜连连,声音结实有力,富有弹性,明显的tweed Fender tone。一般在同一台机器里面,把clean(rhythm)和overdrive(lead)两通道都做到最好是极难的,Imperial却实现了!值得注意的是,她不是我们印象中那种一个清音通道,一个过载通道的双通道音箱,两通道命名为rhythm和lead并不是文字游戏。事实上,rhythm通道音量达到3~4也开始过载(双线圈),lead通道也可以有非常清澈的clean,这更多是两个不同声音不同味道的通道,诚然,lead通道相比较有着更多的增益和粘稠。截然不同却又殊途同归。
于是我带着极好奇的心情,决定好好研究一番。
1、功能和音色。作者设计的灵感源于他钟情的Fender Deluxe Reverb 和 Fender tweed Deluxe.当然他指的是当年的老箱子。rhythm通道只有volume、treble和bass,是典型的blackface Fender,而lead通道,除了volume和tone之外,还额外加了一个新的设计MID-BITE,用于控制中频的量,可以说是tweed Fender的扩展。混响和颤音两通道共用。对于混响,Mark Bartel的原话是“ I don’t want it to sound like a perfect studio reverb. I want it to sound like the real thing – splashy when you hit it hard, shimmery when you back off.”从电路设计上看,Imperial的混响设计很特别,并不是照搬Fender,而是有着最大限度地保留干声品质的目标。颤音的设计也是异曲同工。
2、箱体。Mark Bartel的访谈和产品说明书里,都强调箱体设计的重要性,这正是现在绝大多数厂商容易忽视的环节,多年来Mark经过大量对不同的木材,不同的构造和诸多影响因素的实验,摸索出了一套方法,让箱体发出最理想的音色,这样的实验就算对于大型生产厂,也是难以想象的。对于喇叭的要求,blackface类与tweed类要在同一个喇叭单元做到尽善尽美似乎很难,幸运的是Mark通过与Eminence的合作,开发出了现在所用的型号。实际听感确实非常了得,clean通透,解析力高,空气感十足,氛围很好,tweed类overdrive结实而中频又有些下凹,磁性十足。
3、衰减器。现在绝大多数的厂商,极少提及衰减器,一般只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降低输出功率,例如在后级与喇叭之间加入纯电阻或者减小后级的输入电平,为了低音量而作各种毫无原则的妥协,削足适履。像Tone King这样内置真正衰减器的更少之又少。对此Mark Bartel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最好的吉他声,是将吉他直接接入音箱,把音箱开到满功率并过载。可惜现代人的演奏习惯已经与(上世纪)60、70年代大不一样,Mark看到他的很多客户都不能把音箱开到自然过载,也就是音色最好的点上,于是尝试了很多降低音量的方法,最终还是选择了衰减器。他的衰减器也是经过了大量的实验,尽可能地在合适的音量下让音色保持最佳的状态。事实上在试玩过程中,衰减器的水准也让我吃惊,衰减后音色饱满,依然能保持很好的动态和细节,这应该得益于它的电路设计,不同衰减度下对人耳有不同的补偿,这是真正实用的衰减器。在妥协的范围内找到最大的不妥协与任性。
4、发展史。试玩完后,当我第一次打开底盘看到内部结构,简直惊呆了,竟然是看似普普通通的零件和电路板,因为之前搜索到的大多是搭棚方式(也有过电路板的),并且用的都是所谓发烧零件。所以声音并不是看出来的,而只需要用耳朵去分辨。任你如何吹嘘元件有多发烧,搭棚有多精妙,在声音面前一切都会有客观的答案。就像《一代宗师》里叶问说:“别跟我说你功夫有多深,师傅有多厉害,门派有多深奥,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错的,躺下咯。站着的才有资格讲话。你说这话对吗?” Imperial这样的用料和架构,能出来顶级的声音,确是意料之外,却又是我梦想要到达的目标。随着对内部布局的深入研究,才发现二代真的是升级版,比原来搭棚的方式更科学合理,更能化繁为简。关于搭棚对比电路板有过很多讨论,当然大众都是偏向于搭棚。Imperial开始时也是搭棚方式,中间有过电路板的版本,20周年款又用了另一种极端的搭棚方式。二代看上去其貌不扬,其实当中大有文章,首先电路板是很高品质的厚板,所有零件都是手工焊接,布局非常合理,信号通道尽可能短,受干扰很少,前级部分还有额外的铝板屏蔽,所以整机底噪非常低,声音很直接。而且这种方式稳定性很高,更易生产和检修。以前在Aiken的网站也看到过相关的文章,搭棚和电路板的方式都各有优劣,Impreial II确实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内部图片欠奉)
这台音箱虽然也算是复刻老Fender,但其电路却并不单纯抄袭,而是针对现代的材料和工艺,进行了调整,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这种做法实际是在制造灵魂,而非躯壳,是最高明的手法。这实在打动了我,某程度上也给我指引了方向。很多音箱的爱好者或者设计者,都会经历几个阶段,一开始是copy,做一些Marshall和Fender的老型号,之后会接触控制复杂的多通道设计,或者在老机器上做些“改良”和“扩展”,其中有混搭或者创新,最后很可能会回归,纯粹复刻古老的声音。知道老机器好,这有历史因素在影响人的判断,但无论是何种风格的音箱,音色的品质和水平有绝对标准。上世纪50、60和70年代是吉他音箱的黄金时期,各时期都有不少到达极致的型号,成了不朽的经典。进入八十年代后,音箱的发展更多样化,但音色水准却日渐下降,以至于我以为要走向没落。幸好还有一些人在执着坚持,就像很多的精品品牌,都在守着对前辈们的敬仰,努力追逐那能震撼人心的琴音。Tone King有传承有创新,薪火可传,大隐Mark Bartel让我重新审视自己。
感谢@李郎高兴 补充、修正、图片
藏龙卧虎的美国,有一位设计制作吉他音箱的大师——Mark Bartel。一次偶然机会我通过其Tone King品牌感受到个中功力和魅力。而其中翘首型号无疑是Imperial,rhythm和lead两个独立的通道都做到接近极致,让人叫绝。以至于我认为这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设计最上乘的音箱。通过了解,原来作者在1990~1993年间设计了该型号,1993年上市成为Tone King的第一款音箱,历经了二十几年才发展到第二代。实在相见恨晚,相见胜于闻名。而“惊艳”二字最好形容第一次试玩的体验。
初听Imperial II时,感觉是Fender复古类,但又透着一丝新鲜的气息。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卧室音量下, rhythm通道依然保持良好的触感和动态,细节丰富,充满空气感,甚至能听到泛音回荡。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我以一个设计者的身份去琢磨,也百思不得其解。玩了许久不经旁人提醒,根本不能想象这是一台双通道机器,音色纯粹至极。而当切换到lead通道,使人顿感柳暗花明又一村,惊喜连连,声音结实有力,富有弹性,明显的tweed Fender tone。一般在同一台机器里面,把clean(rhythm)和overdrive(lead)两通道都做到最好是极难的,Imperial却实现了!值得注意的是,她不是我们印象中那种一个清音通道,一个过载通道的双通道音箱,两通道命名为rhythm和lead并不是文字游戏。事实上,rhythm通道音量达到3~4也开始过载(双线圈),lead通道也可以有非常清澈的clean,这更多是两个不同声音不同味道的通道,诚然,lead通道相比较有着更多的增益和粘稠。截然不同却又殊途同归。
于是我带着极好奇的心情,决定好好研究一番。
1、功能和音色。作者设计的灵感源于他钟情的Fender Deluxe Reverb 和 Fender tweed Deluxe.当然他指的是当年的老箱子。rhythm通道只有volume、treble和bass,是典型的blackface Fender,而lead通道,除了volume和tone之外,还额外加了一个新的设计MID-BITE,用于控制中频的量,可以说是tweed Fender的扩展。混响和颤音两通道共用。对于混响,Mark Bartel的原话是“ I don’t want it to sound like a perfect studio reverb. I want it to sound like the real thing – splashy when you hit it hard, shimmery when you back off.”从电路设计上看,Imperial的混响设计很特别,并不是照搬Fender,而是有着最大限度地保留干声品质的目标。颤音的设计也是异曲同工。
2、箱体。Mark Bartel的访谈和产品说明书里,都强调箱体设计的重要性,这正是现在绝大多数厂商容易忽视的环节,多年来Mark经过大量对不同的木材,不同的构造和诸多影响因素的实验,摸索出了一套方法,让箱体发出最理想的音色,这样的实验就算对于大型生产厂,也是难以想象的。对于喇叭的要求,blackface类与tweed类要在同一个喇叭单元做到尽善尽美似乎很难,幸运的是Mark通过与Eminence的合作,开发出了现在所用的型号。实际听感确实非常了得,clean通透,解析力高,空气感十足,氛围很好,tweed类overdrive结实而中频又有些下凹,磁性十足。
3、衰减器。现在绝大多数的厂商,极少提及衰减器,一般只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降低输出功率,例如在后级与喇叭之间加入纯电阻或者减小后级的输入电平,为了低音量而作各种毫无原则的妥协,削足适履。像Tone King这样内置真正衰减器的更少之又少。对此Mark Bartel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最好的吉他声,是将吉他直接接入音箱,把音箱开到满功率并过载。可惜现代人的演奏习惯已经与(上世纪)60、70年代大不一样,Mark看到他的很多客户都不能把音箱开到自然过载,也就是音色最好的点上,于是尝试了很多降低音量的方法,最终还是选择了衰减器。他的衰减器也是经过了大量的实验,尽可能地在合适的音量下让音色保持最佳的状态。事实上在试玩过程中,衰减器的水准也让我吃惊,衰减后音色饱满,依然能保持很好的动态和细节,这应该得益于它的电路设计,不同衰减度下对人耳有不同的补偿,这是真正实用的衰减器。在妥协的范围内找到最大的不妥协与任性。
4、发展史。试玩完后,当我第一次打开底盘看到内部结构,简直惊呆了,竟然是看似普普通通的零件和电路板,因为之前搜索到的大多是搭棚方式(也有过电路板的),并且用的都是所谓发烧零件。所以声音并不是看出来的,而只需要用耳朵去分辨。任你如何吹嘘元件有多发烧,搭棚有多精妙,在声音面前一切都会有客观的答案。就像《一代宗师》里叶问说:“别跟我说你功夫有多深,师傅有多厉害,门派有多深奥,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错的,躺下咯。站着的才有资格讲话。你说这话对吗?” Imperial这样的用料和架构,能出来顶级的声音,确是意料之外,却又是我梦想要到达的目标。随着对内部布局的深入研究,才发现二代真的是升级版,比原来搭棚的方式更科学合理,更能化繁为简。关于搭棚对比电路板有过很多讨论,当然大众都是偏向于搭棚。Imperial开始时也是搭棚方式,中间有过电路板的版本,20周年款又用了另一种极端的搭棚方式。二代看上去其貌不扬,其实当中大有文章,首先电路板是很高品质的厚板,所有零件都是手工焊接,布局非常合理,信号通道尽可能短,受干扰很少,前级部分还有额外的铝板屏蔽,所以整机底噪非常低,声音很直接。而且这种方式稳定性很高,更易生产和检修。以前在Aiken的网站也看到过相关的文章,搭棚和电路板的方式都各有优劣,Impreial II确实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内部图片欠奉)
这台音箱虽然也算是复刻老Fender,但其电路却并不单纯抄袭,而是针对现代的材料和工艺,进行了调整,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这种做法实际是在制造灵魂,而非躯壳,是最高明的手法。这实在打动了我,某程度上也给我指引了方向。很多音箱的爱好者或者设计者,都会经历几个阶段,一开始是copy,做一些Marshall和Fender的老型号,之后会接触控制复杂的多通道设计,或者在老机器上做些“改良”和“扩展”,其中有混搭或者创新,最后很可能会回归,纯粹复刻古老的声音。知道老机器好,这有历史因素在影响人的判断,但无论是何种风格的音箱,音色的品质和水平有绝对标准。上世纪50、60和70年代是吉他音箱的黄金时期,各时期都有不少到达极致的型号,成了不朽的经典。进入八十年代后,音箱的发展更多样化,但音色水准却日渐下降,以至于我以为要走向没落。幸好还有一些人在执着坚持,就像很多的精品品牌,都在守着对前辈们的敬仰,努力追逐那能震撼人心的琴音。Tone King有传承有创新,薪火可传,大隐Mark Bartel让我重新审视自己。
感谢@李郎高兴 补充、修正、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