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雾清辉吧 关注:365贴子:32,985
  • 9回复贴,共1

『文学教习』—→【古诗】2课时(月上伊人)之教习分亭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教习师傅:柳筠伊  
教习类别:文学  
教习科目:古诗  
教习课时:1  
教习内容:古诗的平仄  
 


IP属地:英国1楼2008-07-14 09:12回复
    我们已经说过,写旧诗,特别是格律严谨的律诗、绝句,必须遵守固有的平仄限定。 什么叫做平仄呢?对声韵有点常识的,当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完全没有留意过这一 方面的话,那就大有说明一下的必要了。所谓平、仄,那就是每一个字的平声和仄声。 怎样才叫平声,又怎样才叫仄声呢?原来中国自东晋以后,人们做诗作文,都非常讲究 声调。齐朝的周颙和梁朝的沈约,都在这一方面著有专书,把每一个字的声调,调为 平、上、去、入四声。 

    举一个例子来说,"方"为平声;"袄"为上声;"放"为去声;"霍"为入声。 

    除平声之外,上、去、入三声,都属仄声。但要知道,平声本身也有"阴平"和"阳平"之 分。如:"方"为阴平,"房"为阳平。至于上、去、入三声,却是没有阴阳之分的。


    IP属地:英国2楼2008-07-14 09:13
    回复
      五言律诗的平仄 
      律诗,是旧诗“近体诗”中一种最流行的形式。所谓“律”,是含有规律的意思的。这些规律,包括平仄的限定,字句的长短,对偶的工整,等等。现在,先说平仄。 

      律诗在字句上,一般有五言、七言两种。如写五言,平仄如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些平仄,共八句。一般学做旧诗的人,都先要把它念熟。但这并不困难。这里不妨提供一些记忆它的窍诀。第一,这八句中,事实上是两组。开头的四句,自成一组;后边四句,只是重复一次吧了,所以,只要记四句便够了。第二,每一组起句如果是“平”起的话,第四句也一定是用“平”头来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平起”“平收”。第三,每一组如果是“平起平收”的话,二、三两句,一定是仄声开始的。第四,正常的平仄定式,每组除第三句,其余三句最末一字一定是平声。(但是,上列一式,却有变体。因为第一句如不押韵,可以用“平平平仄仄”来起的,那么,这就恰恰是每四句成为一组了。


      IP属地:英国4楼2008-07-14 09:13
      回复
        上列的一种,是用平声起头的格式;但另有一种是用仄起的,其定式如下。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上式如果句首不押韵,也可用“仄仄平平仄”来开始的。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就只有这两种,加上首句的变化,成为四式。但是,当你熟读了第一种之后,知道第二种是变式,也就迎刃而解了。因为念起来,都市差不多的。 

        至于这些平仄,怎样和诗句配合呢?


        IP属地:英国5楼2008-07-14 09:14
        回复
          现在举一个例子来参看一下。这是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不妨把这首诗所用的平仄格式再抄一次,看看它是否完全依照这平仄的格式,便是我们前面所谈的第一种: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诗的平仄,当然是合乎这个格律的。但如果你逐个字地来对一对,不难会发觉第三、第七和第八这三句,有些和格律不符。例如第三句的“一”字,应为平声,现在却是仄声,整句就要变成“仄仄仄平仄”;第七句的“挥”字和“兹”字也不合,应仄而平,应平而仄,变成了“平仄仄平仄”;最后一句的“班”字也不对,应仄而平,成为“平平平仄平”了。 

          这些不符平仄之处,是不是诗人不小心,下笔有误呢?抑或是在遣词用字时,找不到更适宜的,因此就将就一下算数呢?


          IP属地:英国6楼2008-07-14 09:14
          回复
            现在,再举一首,是由第一句开始便押韵的,这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诗押的是庚韵,跟李白那首《送友人》一样。可是由第一句起,便开始押韵了,这因为它采用的是这一平仄格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IP属地:英国8楼2008-07-14 09:15
            回复
              如果要温习一下这些平仄格式,拿这和上面所举出的例子来参照对看,杜甫这首五言律诗,只有第三和第七句的起首一字外,全诗的平仄,都是绝对依照规格的。至于第三、七句起首这个字,当然是运用“一、三、五不论”这个原则了。 

              人们说,杜诗格律严谨,这不仅指他的笔法、意境而言,并且和他的格律有关的。试看,这首诗的对仗是多么工整,而平仄又多么谨守不易,所以,读来声调铿锵,不同凡响。 

              要学好平仄,这里不妨再提供一个窍诀:多选几首平仄和原格律一字不易的好诗,熟读到能够背诵,以后写诗时,便在心里有一个范本,不怕有错;也不必老念着“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这一套了。有些旧诗的范本如《唐诗三百首》,在每一首诗的文字旁边,都标点有平仄符号的,那是平声用圈(o);仄声用点(.)。找一本这样的范本来看看,这对于初研平仄的人,是很有帮助的。


              IP属地:英国9楼2008-07-14 09:16
              回复
                七言律诗的平仄 
                七言律诗,跟五言律诗,都是在唐代时,才大未流行的。而且,七言在后来,树林上还比五言为多。在唐代以前,五言诗已大为普遍,而七言的古诗也甚少。这可见事物是由无到有,以及不断向前发展的。 

                说到七言律诗的声调、平仄,大致和五言律诗差不多。前人说,五言出于四言,现在我们也可以说,七言出于五言。试看只要在五言律句的每句上面加上两个字,便成为七言了。举个例子,比如五言是“仄仄仄平平”,若加二字,便成“平平仄仄仄平平”;五言是“平平平仄仄”,若加二字,即成“仄仄平平仄仄仄”。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公式,凡是平声开始的句子,加上两个;反之,仄声开始的却加两个平声。现在将七言律诗的两种平仄公式,分举如下。 
                平起定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IP属地:英国10楼2008-07-14 09:16
                回复
                  拿这定式和五言的参照一下,不是很明显地表示出,它是由五言发展而来的吗?它一样遵守着“平起平收”的规律。此外,这一式如首句不押韵,同样可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现在再拿两首唐人的七律来作实例参看。 

                  这是刘长卿的《长沙过贾宜宅》。平仄如上面的定式,首句开始押韵: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再看元稹的《空悲怀》。平仄虽用的是上面的定式,但首句不押韵,所以,第一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七言律诗,除了上面所举出的一种“平起平收”的定式之外,一如五言律诗一样,也有另一种“仄起平收”的定式。这里且把它抄下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IP属地:英国11楼2008-07-14 09:17
                  回复
                    -------------------授课结束---------------------


                    IP属地:英国13楼2008-07-14 09: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