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部落吧 关注:221贴子:2,470
  • 0回复贴,共1

高一二班冯美瑜 蜀道难赏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蜀道难》赏析
从初中起,学习过不少写景的古文或诗词,如郦道元的《三峡》,而《三峡》是从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介绍三峡的。而这首却完全不一样。
诗歌一开头,便以蜀地方言引入,想必是为了贴近诗歌主题吧,毕竟是“蜀道”,以危乎高哉,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蜀道高耸的感慨,引出了蜀道之所“难”的一个原因:高耸。其后,从历史入手,引出了蜀地历史悠久却荒无人烟的特点,反映了蜀地闭塞而蜀道没怎么被修葺的特点,从而再度引出蜀道为何难:道路艰险,还为后文“天梯石栈”做铺垫。
然后作者点出太白和峨眉等环境,黄鹤,猿猴等动物,以及五力士,羲和神的典故,通过大量侧面描写,从环境,神话等方面侧面写出了蜀道之高及道路之险,为蜀道增添了几分神话色彩。此中最为传神的,莫过于“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高得仿佛可以触摸,穿越星星而过,仰头望天,使人屏住呼吸。李白对于景色的把握一向是极佳的,试想:在夜空下星光闪烁,纵然身边有多么危险,也会被这副美丽的画面所震撼到吧。
而诗的第二段,便点出了悲鸟,子规两种具有意象的鸟,渲染了荒凉悲寥的气氛,而紧随其后地,诗人定格了蜀道中的一幅画面,即:“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此处运用了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从多角度体会到蜀道之险。此处气氛也不似之前那般悲凉,更多了一些磅礴的气势。
而诗的最后一段更是点出了蜀道因地势险峻而未兵家必争之地的特点,到此处,诗人从景物中游离出来,在诗中出现了议论——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全诗给人感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颇有荡然神采,此诗大约写于天宝初年,正是唐玄宗的年号,之前有人猜测是对安史之乱的不满与感慨,但很明显此种猜测是错误的,可能也是我理解不够吧,我更偏向于纯粹写景,在李白这位浪漫主义诗人笔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水墨画缓缓铺开。


IP属地:广东1楼2016-02-28 14:5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