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吧 关注:179,190贴子:1,039,566

凯恩斯之后的又一重大经济学发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凯恩斯之后的又一重大经济学发现
企业的目的是利润,要钱不要物,希望产品销售的越多越好,零库存最好;国家的目的是物质财富的积累,要物不要钱,把货币转化为物质财富,积累越多越好。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过程,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其中,人既是劳动者同时也是消费者。
现在,政府不以积累为目的来看国家经济,哪能水到渠成?
迷茫于蜿蜒的河流,却忘了大海就是河流的尽头。
钢铁、水泥等工业只是经济活动的过程,衣食住行医才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结果。
衣、食、医积累性不强,有保质期;住房,现在都需要政府帮助消化了,咱先不说。
行,包含公路、铁路、机场、汽车、火车、飞机。除了汽车是民用外,其他不就是铁公基了嘛。
既然住房建设趋停,铁公基就是目前整个经济的下游终端产品。下游铁公基缩小建设,中游产品自然过剩了。铁公基积累性强,是公共财富,建成后可使用几十年或更长。就像家长要求孩子做一顿饭就给一元钱买糖吃一样。这顿饭就是铁公基,糖就是住房或汽车或其他生活用品。建设铁公基既多出物质财富,也去了住房库存,劳动者拥有了住房,当然也化解了产能过剩。
基础设施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晶、成果、积累。绝不是刺激,它是进入发达国家的充分必要条件。
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开放下游、大力建设铁公基是根本。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经济结构转型的,而我国人均高速公路拥有量大约只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大多数工业经济的结果,也是目的。即使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品最终也是为了建设基础设施。(飞机、动车也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开放下游是根本。大力建设铁公基可化解产能过剩、并能迅速进入发达国家。
凯恩斯认为建设公共工程可以刺激经济发展,带动消费,是刺激;而我发现建设铁公基类公共工程是必由之路,现阶段是进入发达国家的充分必要条件。这是凯恩斯后的又一重大经济学发现。
决策者学习凯恩斯,过分看重于因为是“刺激”所以不进行配套于生产能力的铁公基建设。
工业就是是生产,而生产的目的是什么?是----消费!投资铁公基是政府代表全民出资(全民消费使用),同时增加了固定式的物质财富(铁公基),过剩产能也有了下游。
现在中央的担心是,过多投入铁公基,财政收入少了,铁公基又不产生利润,还需要维护费用。问题就在这里,一切物质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不是钱,钱只是媒介。
(1)投入多少铁公基就增加多少物质财富,就有多少钱以劳动性收入转移到劳动者手中;劳动者就有多少钱进行消费(住房,汽车等)。这个过程就有了新的税收,这就利润。
(2)投入多少铁公基就有多少上游产能可以生产,就能化解多少产能,这个过程还有税收。
(3)投入多少铁公基就会增加多少不可转移的物质财富,就需要增加一定比例的货币投放(货币银行学),否则将通货紧缩。
(1)(2)(3)新增的税收和新发的货币是一定超过先前投入铁公基的财政收入。这样投入铁公基(释放产能),增加财富,劳动者有收入,增加消费(住房、汽车),良性循环。


1楼2016-03-07 10:01回复
    耕地还有多少可以占?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3-07 10:05
    收起回复
      凯恩斯就连供给需求理论都是错的,何谈修建公共设施刺激就业及增加财政收入。产能过剩会进去死循环,滞胀不是没有先例~所以别信凯恩斯~~~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3-07 15:22
      收起回复
        十一、养老金缺口是经济高速发展中主要用现金储备的结果。(微信:kxk6888)当年的劳动以货币来保存,货币早已今非昔比,自然不足;当年以摩托车养老,而今已是汽车年代,当然捉襟见肘。养老金可以建设高速公路、高铁来保值,以立法长期收费来增值养老金。


        4楼2016-03-08 15:50
        收起回复
          让一让,让一让,瓜子花生八宝粥饮料矿泉水方便面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3-08 17:56
          回复
            疯了吗,拼命修铁路要占多少土地,过分了照样成祸害。


            6楼2016-03-08 18:31
            收起回复
              凯恩斯死70年了


              7楼2016-03-08 18:33
              收起回复
                中国人太多了,中国人太多了,中国人太多了,中国人太多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6-03-10 02:58
                收起回复
                  片面,根本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3-10 20:05
                  收起回复
                    迷茫于蜿蜒的河流,却忘了大海就是河流的尽头。


                    10楼2016-03-11 17:24
                    收起回复
                      大规模的基建后,中国才真正的突破了基建瓶颈,人均结果性固定资产(非生产性的)达到富裕,劳动力成本将大幅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就自然消亡了,知识密集型企业、科技密集型企业自然而生。高耗能、非环保性企业(钢铁、有色)因需求(基建)大幅减少,才会真正过剩而消亡。


                      11楼2016-03-12 12:58
                      收起回复
                        08年的4万亿就是LZ这个思路,结果带来了大量的贪污腐败,劳动力成本也是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也同时下降了,劳动密集型企业也确实要么倒闭要么转移回美国和东南亚国家,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就是这么来的,农民工和体力劳动者的工资也大幅提高,但是大学生和脑力劳动者的工资涨幅却有限,知识密集型企业和科技密集型企业又增加了多少呢?国家自己心里有数吧。


                        IP属地:辽宁12楼2016-03-14 13:54
                        回复
                          现在是铁公基的建设量严重不够,与国家现有生产能力远不配套。就像一头小奶牛每天能产奶5公斤,现在已长成大奶牛,每天能产奶10公斤,但主人只允许每天给奶牛挤奶5公斤,而牛奶自己不能流出来(国家不审批),您说奶牛能不生病吗?憋得呀!


                          14楼2016-03-19 10:39
                          收起回复
                            不看条件,照搬教条,误国害民。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6-03-19 23: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