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吧 关注:1,690贴子:8,475
  • 5回复贴,共1

为什么说“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现在问题来了,阴与阳,柔与刚,是相反对立的两个方面,两者互相转化,互为其根,是太极之两仪, 这个可以理解。
可是“仁与义”,却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而是同义相近的两个方面。这个如何做到互相转化?周子是怎么从阴阳,刚柔推出仁义的?逻辑上完全不成立啊?
为什么不说,立人之道,在“仁与奸”呢?仁在内心,奸在手段。智慧出,有大伪,可见大仁者中,必有大伪者。 王莽下士之时,也是大仁之人,结果却是一个篡位者。以前说汪精卫是个大汉奸,可近年来民间对汪精卫的评论也有所转变,可见大奸似忠,大忠似奸,忠奸也是互相转化的。 这不正符合两仪的规律吗?
那周敦颐为什么说“立人之道,在仁与义”呢, 说“立人之道,在方与圆”也比“仁与义”好啊? 是因为孔孟说了仁义,才硬把“仁义”往天地规律上套?为“仁义”的学说找形而上的后台,还是别的原因?


IP属地:浙江1楼2016-03-11 23:27回复
    即便不是推导,至少也是类比吧? 阴阳,刚柔可说的对立的概念?仁义却不是。
    “立人之道,在仁与义”, 这句话如果非要类比的话,和“立天之道,在少阳和老阳” 一样。
    很不和逻辑啊。


    IP属地:浙江6楼2016-05-04 10:12
    回复
      2025-08-13 11:44: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是这样认为: 从天地之道的阴与阳,推导到为人之道的仁与义的,从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只能说是儒家认为为人之道在仁与义,然后再逆推,往天地之道上硬靠。


      IP属地:浙江9楼2016-05-17 17:11
      回复
        回复lxf_14
        1、首先呢,并不是只有正反、忠奸之类才叫对立,立意点不同也可以叫对立。
        回复,这句话我觉得有偷换概念的嫌疑,如你所说,仁与义的确可以认为是一种对立,但是这种对立事存在于正与反之内的次级别对立,那么只能论证次级别内容,比如,我们就不能说,立人之“道”,在仁与义,而只能说,立人之“正道”,在仁与义。那么周敦颐这句话,从逻辑上来看,是不是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因为他用次级别的论据来论证上一级别的论点?
        4. 回复,如果论理学,我可能并不如你专业,但是不影响我们用逻辑的方法来分析理学的内容。
        我的观点是, 周敦颐这句话如果说:“立圣人之道,在仁与义”。或者说 “立人之正道,在仁与义” 都没有问题。
        但是,这段话,可以理解问一种推论,从天之道,地之道,再推到人之道,但是这句话的内在逻辑性,是断的。他希望借天地之道,来强化他的理论的合理性,说明仁义之道暗合天地之理。但并非如此,仁义之道只是天地之道的一半,这百年来的历史也证明,只讲仁义之道,在立人立国上,都是偏颇的。


        IP属地:浙江14楼2016-07-09 20:31
        回复
          这个问题我提出三年了, 今天看了清华大学 韦正翔教授的《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章 第三节 中西方的“天人合一”观 之后我明白了。
          中国的“天人合一”观,是由人及天的。
          是我错了,居然真想从逻辑上去推理,由天道推及人道。
          事实上只要人们相信仁义是符合天道的,是应该遵守的优序良俗,就够了。至于天道阴阳,托词而已。


          IP属地:浙江40楼2019-04-02 14:40
          回复
            多谢参与讨论的各位。


            IP属地:浙江41楼2019-04-02 14: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