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荣吧 关注:5,371贴子:282,663

【花荣☆月貌】武评草稿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来对武评没什么兴趣,但是看到某些咄咄逼人的武评观点,总感觉不是很舒服。稍微试想了下,卢俊义和徐宁也都还可以翻案,难度均不是很大。那就用小号试着武评一下吧,还从来没武评过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9-21 00:09回复
    先开个坑,以后只要有空就写一小段儿,全当放松了。白马哥,这个吧让武评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9-21 00:11
    回复
      既然是坑,那索性就挖大一点,本贴就暂时命名为“水浒武力前六十”好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9-21 00:21
      回复
        【写在正文之前】
        每一个武评党在武评的时候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在解决武评过程中那些模棱两可的情况时,这些标准相当管用。为了让本贴更加具有说服力,我将我对与武评相关的一些基本看法贴在下文,姑且称之为武评前提吧。(本贴仅按百二十回本武评)


        10楼2016-09-21 23:03
        回复
          1.梁山武力格局
          梁山在职位安排上有一个特点,有很明显的档次感。最主要的就是五虎八骠小彪将的职位划分。在我看来,梁山军队的这种划分方式完全是按照武力来划分的,因为相对于小彪将来说,五虎将和八骠骑是梁山马军的中坚力量乃至整个梁山军队的核心力量,实力必须要得到保证。如果小彪将中有人的实力强过五虎八骠中的某一人,那么不让他加入五虎八骠对梁山来说是不利的,梁山的领导层也没有理由不这么做。如果这种军队编制不是按照武力来划分的,我想不出五虎八骠小彪将这些军队编制存在的其他意义是什么,也许就成了摆设。吕方郭盛以及王英扈三娘同理,他们未进入五虎八骠同样是因为实力不够。所以我认为,对梁山马军来说,除了卢俊义和李应外,五虎和八骠代表梁山马军的最高水平,其中,五虎将任何一个人的武力强过八骠骑任何一个人的武力,八骠骑任何一个人的武力强过小彪将任何一个人的武力。梁山步军的档次感相对弱一些,但也是相同的套路,即步军大将的武力强过步军将校的武力。至于同一档次的内部排名,个人认为其排名顺序不能代表其武力强弱,因为一些武将由于存在着搭档关系,作者在排名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将其排在一起,这种情况下,对同一档次内部武将进行武评时,应先看战绩,战绩无法解决问题时,默认其先后顺序代表着武力强弱。
          以上即我所理解的梁山武力格局,对我个人来说,这种武力格局对水浒的整个武评体系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1楼2016-09-21 23:06
          回复
            2.我的武评依据
            先后顺序为:作者定位(主要是梁山)>有效战绩(以回合论为主)>无效战绩>出战安排(出战安排一般不考虑,即使考虑也仅以梁山为主)。战绩依据上,单挑战绩比冲阵战绩更有说服力。其他因素一概无视。


            12楼2016-09-21 23:07
            回复
              3.双方打斗超过五十余合不分胜败,可判定二人武艺基本相当,若有差距也仅是微小差距。
              4.力怯、气力不加、遮拦不住:均为下风,无程度差别。
              5.双方打斗时,对方助战后武将的表现:
              立马便走或者措手不及被杀的表现差于继续一对二的表现。前者武将的武艺小于或等于对方,后者武将的武艺大于或等于最先开始打斗的对方。


              13楼2016-09-21 23:09
              回复
                6.恐有疏失、惟恐有失:不能判定上下风。
                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意外时有发生。高手之间的对决则更加不能分心,稍不留意就会产生致命的后果,任何外界的干扰或者失误都可能会让胜负立马分出。比如秦明VS方杰、卢俊义VS杜壆、武力怪圈等等。正因为此,一方阵营在看到打斗的双方一直没有分出胜负之时,就不可避免地对己方武将产生担心。即使己方武将没有落下风,这种担心也是存在的。就像中国女排在夺冠的最后一刻,虽然略微领先,但是观众的心一直都悬着,就怕出现失误。“恐有疏失”、“惟恐有失”即形容这种心理,所以这类词汇并不能代表正在打斗的双方武将战况究竟如何,因为它只是一个普通的心理活动。至于战况,平手或出现上下风都有可能。


                14楼2016-09-21 23:10
                回复
                  7.不能取胜、战xx不下:不能判定下风。
                  这类词语描述的是一个武将目前来看还没法拿下对方,但不一定就是下风了,表现的是一种状态,因此不能判定下风。
                  8.神出鬼没:无法说明问题。
                  个人认为,“神出鬼没”是作者对一员武将枪法的夸赞,并不是指相对于某个人来说,那个人的枪法神出鬼没。所以神出鬼没只是形容词,不能用作武评的依据。在水浒传的几个战绩中,能作为依据的只能是位于“神出鬼没”一词之后的其他战况描述语。


                  15楼2016-09-21 23:11
                  回复
                    9.暴怒加成、大喝一声加成:一般不考虑,只在无法确定武力先后时作为依据。
                    在后五十回中,这类加成确实存在,大喝一声或者暴怒而斩将的不在少数。众所周知,这是水浒传后五十回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但如果将暴怒、大喝一声作为武评依据,势必会影响武评方式,甚至影响到前七十回的战绩。所以本贴一般不考虑这类加成,直接将打斗结果作为正常的单挑结果,并将其中的回合数作为正常的武评回合数。在本贴中,只有在实在无法确定某些武将的排名先后的情况下,会将暴怒加成或大喝一声的加成纳入武评依据。


                    16楼2016-09-21 23:12
                    回复
                      今天就写到这里,已经够多了,超出了计划。下一次更新可能会分析一下祝家庄假打论、斧怯、武力怪圈。


                      18楼2016-09-21 23:18
                      回复
                        11.体力损耗:分情况考虑
                        说实话,当我作为一个非武评党的时候,不太愿意将体力因素作为比较两个武将的依据之一。因为我不是很确定,作者当时在写作的时候,究竟有没有考虑武将的体力损耗。有的地方考虑了,因为作者明确写了出来,比如鲁智深VS崔道成、丘小乙。但是大多数时候作者没有提及。战前的一些活动既有可能让体力有所消耗,也可以产生热身的效果,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对武评党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极有可能出现双标。所以有的武评党为了省事,将体力损耗完全纳入武评依据。在本贴中,作者明确提到的体力损耗与伤病效果将必须纳入考虑范围,作者没有明确提到的,如果对武评的影响不大,将不考虑;对武评影响大的或者实在分不出两个武将之间强弱的,以及通过书中的描述,能够明显看出武将体力有损的(如酆美),将会考虑武将的体力消耗情况。


                        20楼2016-09-22 21:04
                        回复
                          12.石秀武艺不低似孙立:石秀不比孙立差,具体差距不明
                          13.关于祝家庄三对“假打”:
                          我对三打祝家庄中孙立擒石秀之前的三对“假打”论的看法一直处于摇摆之中,持真打论和假打论看法的两个阵营貌似从来都没说服过谁。这里我不认为“假打”论属于阴谋论,这应该是对原文的一种正常分析。假打论和真打论都有着一定的道理,争谁是谁非没有意义,各执一词即可。
                          虽然我对“假打”论的看法一直在变,时而支持时而反对,但就我目前的看法来说,我暂时支持“假打”论。假打论的说法最早似乎可以追溯到金圣叹,这里引入金批本原文。
                          林冲挺起丈八蛇矛,和祝龙交战。连斗到三十余合,不分胜败。两边鸣锣,各回了马。【金夹批: 可知将令。】祝虎大怒,【金夹批:次祝虎。】提刀上马。跑到阵前,高声大叫:“宋江决战!”说言未了,宋江阵上早有一将出马,乃是没遮拦穆弘来战祝虎。两个斗了三十余合,又没胜败。【金夹批: 可知将令。】祝彪见了大怒,【金夹批:三祝彪。】便绰飞身上马,引二百余骑,奔到阵前。前宋江队里病关索杨雄,一骑马 、一条枪,飞抢出来战祝彪,孙立看见两队儿在阵前厮杀,心中忍耐不住,【金夹批:故意作此疑笔。】便唤孙新:“取我的鞭枪来!就将我的衣甲、头盔、袍袄把来披挂了!”牵过自己马来,——这骑马,号“乌骓马。”【金夹批: 是尉迟。O此句乃补写第四十八回淡黄面皮一段文。】——备上鞍子,扣了三条肚带,腕上悬了虎眼钢鞭,绰枪上马。祝家庄上一声锣响,孙立出马在阵前。【金夹批: 可知将令。】宋江阵上,林冲、穆弘、杨雄都勒住马立于阵前。【金夹批:可知将令。】
                          在林冲、穆弘、杨雄的每一个行为之后,金圣叹都会批上一句“可知将令”。从这些批语貌似可以看出,金圣叹认为这些打斗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而我认同“假打”论的原因在于,孙立一出场,林冲、穆弘、杨雄三人立即勒马于阵前,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他们都在等待孙立的出场,之前的打斗都在为孙立接下来的表现营造气氛。如果林冲等三人之前的打斗出现胜负之分,则或多或少地会破坏气氛。不可否认,在这次交战中,梁山方面有按部就班的意思,至于梁山到底做了几成戏,有人认为只有在孙立擒石秀时在作戏,但就我个人看来,由于剧情关系,林冲等三人要么都在作戏,要么都没作戏。我倾向于认为三人都没有发挥全部的实力,存在放水。当然这也只是我现在的看法,说不定以后我又不支持假打论了。


                          21楼2016-09-22 21:05
                          回复
                            14.其他说明:本贴不考虑武将成长论、兵器相克论,不考虑法术与暗器的加成。


                            22楼2016-09-22 21:06
                            回复
                              15.对武评中一些矛盾的处理:斧怯与武力怪圈
                              (1)斧怯
                              有考据党认为,“斧怯”应为“斧法”,是为印刷勘误,在有的版本中此处也的确是“斧法”。但本贴以目前通行的百二十本为准,所以默认此处仍为“斧怯”。斧怯一词肯定不是意味着平手,应该是出现了上下风,那么就是不到十合,关胜已上风了索超。我前文提到,关胜与石宝相当,而石宝后来与吕方斗到五十合才使吕方力怯。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即使石宝与关胜间存在些许差距,但一个不到十合斧怯 ,一个五十合力怯,数字相差也太多了,吕方足以完爆索超。这种结论也与我前文提到的梁山武力格局存在着矛盾。为了消除这一矛盾,我只能将索超斧怯的原因归结于索超箭伤初愈,斧法生疏,使不顺畅了。


                              23楼2016-09-22 21: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