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周四晚上刚刚到家的时候,韩叙接到了一个电话。
就像是那端的蝴蝶煽动一下翅膀,这端就会引发一场飓风。就是这个电话,以及随即而来的一系列事件,对韩叙往后的世界观、乃至整个人生都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电话是杨老师打给他的,没错,就是那个在少年宫教书法的杨老师。
韩叙是在四年级的秋天离开少年宫书法班的,此时他已经有两年半的时间没见过杨老师了,中途两个人也没有任何联系,此时杨老师忽然联系他,韩叙自然是又惊又喜,因为他真的很喜欢杨老师。
那是在他最为自卑的岁月里,第一个认真地告诉他“我为你骄傲”的老师。
电话那头,杨老师说,你现在有没有空?如果你不忙的话,现在——或者明天后天也行,总之找个时间来书法班这里找我一下吧。我有点事情想和你说。
彼时韩叙已经没有那么紧张学习奥数的事了。在以往的每一天里也是,不论多忙,他每一周总还会固定抽出两三个晚上练习书法——一来是已经习惯了这种沉浸在写大字中什么都不想的平静感觉中,二来也算是一直恪守着临走之前和杨老师的约定,他从来没断过练习书法。
于是在挂掉杨老师的电话后,他立刻打开抽屉翻找起来。他将最近写的每一幅字都翻了出来,迅速地比较了一番,然后选了那幅自己最满意的字,谨慎地叠了几叠,将外套胡乱地往身上一套,便匆匆忙忙飞跑着往车站奔去。他嘴角情不自禁向上扬起,手里紧紧地捏着那幅字,想象着杨老师看到那幅字之后的笑容。
杨老师看他的字的时候,总是会笑得眼睛微微眯成一条缝。他往往是一只手小心地托着他的那幅字,另一只手捏着老花镜框,或远或近地校准着眼镜的距离,以达到一个能看得最清晰的位置。看一阵儿,他就会笑得露出牙齿,并不说话,只是边笑着边点头。
有时候,对作品的主人来说,真正的成就感并不来源于看他作品的人会说出多少漂亮话。某个动作,某个表情,甚至某个眼神,它们往往会带给他更加强烈的成就感。比如杨老师赞赏的笑容,又比如……那个傻呆呆的小姑娘盯着他的字看的时候,那充满崇拜的目光。
都到了这会儿,那家伙应该早已不上书法课了吧。且不说要忙着升学这事儿,单凭她的毅力……似乎也不像那种能把写大字长期坚持下去的人。韩叙轻呼了一口气,说不出心里是喜是忧。
……
时隔两年半以后,那天晚上韩叙再次见到了杨老师。
杨老师比起之前又老了不少。都说男人不显老,可杨老师却恰恰是个反例,此时的老师也还没到五十五岁,但脸上已是皱纹密布,就像语文教材中画的苏东坡。
“杨老师,你……你的身体……”韩叙不自觉捏紧了手上的那幅字。
杨老师摆了摆手,伸手将韩叙手中那幅字接过去,然后慢慢地说道:“家里的一些私事而已。这人哪,人到了中年,都是这样,上有老下有小,身体零件也开始罢工,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哪。嗐,不碍事儿的,也的确是上年纪了。”
说完杨老师一点一点展开他写的字,整个动作迟缓极了。
“这是你前天写的字儿?”杨老师微微张了张眼睛,手一边颤颤巍巍从怀中摸出一个布手绢,然后将里面包裹着的老花镜拿出来凑在眼睛前。
“嗯,”韩叙点头,“前天晚上写的。”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哎呀,真好,真好。字儿好,意思也好,当年那个站在桌前一笔一划写大字儿的小娃娃,如今也要出息咯。”杨老师笑了。那笑容一如三年前,只不过这一次,他的眼角带了些疲态,眼睛也深深凹陷下去。
杨老师又夸奖自己了,他又看着自己的字笑了。
可是这一次,看着杨老师抖得越来越厉害的手,韩叙却怎么都开心不起来,反而鼻子酸酸的,就好像自己的心脏被某只巨大而不可控制的手紧紧地攥住了,有些压迫,有些沉闷,时而却又感觉凉飕飕的,好像有冷风在一间空荡荡的房间里穿堂而过。
“嗯……下面说正事儿吧。”杨老师慢慢将他那幅子卷起来,尽管手抖得厉害,可是他还是卷得很小心,好像是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叫你来,是因为今天下午我有个学生来看望我,他现在在师大附中教美术。”杨老师扶着桌子慢慢坐下来。“他无意中说起一件事,我觉得这件事对你很重要,我想告诉你。”
“什么事?”韩叙问道。
“师大附中这次招生——我记得你说你想去师大附中的。”杨老师慢慢说道,“对于非子弟学生的招生,除了奥数这一项之外,他们有艺术特长生加分政策。我特地问了下,这其中是包含书法这一项的。”
韩叙一下子坐直了身子,“也就是说,如果有书法这个特长,是不是不用考奥数也能上师大附中?”
杨老师摇了摇头,“这可不行,奥数还是要考的。按我这个学生的话来说呢,就是你先填个报名表,在表里留下你的联系方式,然后师大附中会选定个日子搞这个特长生选拔。然后他们会对着表,按你们这些报了名的学生的这个联系方式一个个给你们打电话通知你去他们学校参加艺术特长生选拔——估计就是让你现场写幅字儿给老师看看,再面试面试之类的,如果选上了,他会在你奥数这个基础分上再给你加上30分。”
韩叙一下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杨老师,是所有的人都能参加吗?只要他会写大字儿?”
“是这样的。”杨老师点点头,一边将艺术特长生报名表给韩叙递过去,“不过,你的意思是……”
“是这样,我有个朋友,也学过书法。”韩叙用食指关节蹭了蹭鼻子,眉开眼笑起来,“比起我自己,或许他更需要这30分。杨老师,谢谢你!他要是知道这个消息会很开心的。”
杨老师一愣,随即也笑了。
“是你的好朋友吧?”
“嗯,最好的朋友。”韩叙很认真地说。
“好,好。”杨老师不住地点头,浑浊的眼珠子里眼里洋溢着满满的笑意。
……
离开少年宫的时候还不到晚上八点钟。杨老师披上厚重的外套,将棉帽子仔细戴好,将教室的门锁了,然后同韩叙一起走下楼去。韩叙注意到,以上的每一个步骤都被杨老师做得无比缓慢,就好像身体不听他使唤似的。
“杨老师,其实你不用跑这一趟的,”下楼的时候,看着杨老师蹒跚的腿脚,韩叙赶紧伸手扶住他,“天那么冷,你身体也不好,为什么不刚才在电话里告诉我一声就好呢?这个报名表,我自己也可以去问师大附中的人要的。”
“哈,我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想尽快把这张表交到你手上,这样心里才踏实。”杨老师摸了摸自己的胸口。他说话的时候大口大口地吐着白气儿,脸膛也被冻得红彤彤的。
“还有就是,这人哪,等到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了,就是见一次,少一次。最近我也总喜欢想着过去的那些事儿……没别的原因,杨老师就是想你了,想见见你。”
韩叙没有说话。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抬起头来看向天空,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天上那几颗星星,一边感受着刚才吸进去的那股子冷气缓缓将自己的胸腔充实起来。然后他低下头,一手捏着刚才杨老师交给自己的那张报名表,另一只手搀扶着杨老师的胳膊,默不作声地朝前走去。
他的两只手都攥得比刚才更紧了些。
(本节完)
就像是那端的蝴蝶煽动一下翅膀,这端就会引发一场飓风。就是这个电话,以及随即而来的一系列事件,对韩叙往后的世界观、乃至整个人生都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电话是杨老师打给他的,没错,就是那个在少年宫教书法的杨老师。
韩叙是在四年级的秋天离开少年宫书法班的,此时他已经有两年半的时间没见过杨老师了,中途两个人也没有任何联系,此时杨老师忽然联系他,韩叙自然是又惊又喜,因为他真的很喜欢杨老师。
那是在他最为自卑的岁月里,第一个认真地告诉他“我为你骄傲”的老师。
电话那头,杨老师说,你现在有没有空?如果你不忙的话,现在——或者明天后天也行,总之找个时间来书法班这里找我一下吧。我有点事情想和你说。
彼时韩叙已经没有那么紧张学习奥数的事了。在以往的每一天里也是,不论多忙,他每一周总还会固定抽出两三个晚上练习书法——一来是已经习惯了这种沉浸在写大字中什么都不想的平静感觉中,二来也算是一直恪守着临走之前和杨老师的约定,他从来没断过练习书法。
于是在挂掉杨老师的电话后,他立刻打开抽屉翻找起来。他将最近写的每一幅字都翻了出来,迅速地比较了一番,然后选了那幅自己最满意的字,谨慎地叠了几叠,将外套胡乱地往身上一套,便匆匆忙忙飞跑着往车站奔去。他嘴角情不自禁向上扬起,手里紧紧地捏着那幅字,想象着杨老师看到那幅字之后的笑容。
杨老师看他的字的时候,总是会笑得眼睛微微眯成一条缝。他往往是一只手小心地托着他的那幅字,另一只手捏着老花镜框,或远或近地校准着眼镜的距离,以达到一个能看得最清晰的位置。看一阵儿,他就会笑得露出牙齿,并不说话,只是边笑着边点头。
有时候,对作品的主人来说,真正的成就感并不来源于看他作品的人会说出多少漂亮话。某个动作,某个表情,甚至某个眼神,它们往往会带给他更加强烈的成就感。比如杨老师赞赏的笑容,又比如……那个傻呆呆的小姑娘盯着他的字看的时候,那充满崇拜的目光。
都到了这会儿,那家伙应该早已不上书法课了吧。且不说要忙着升学这事儿,单凭她的毅力……似乎也不像那种能把写大字长期坚持下去的人。韩叙轻呼了一口气,说不出心里是喜是忧。
……
时隔两年半以后,那天晚上韩叙再次见到了杨老师。
杨老师比起之前又老了不少。都说男人不显老,可杨老师却恰恰是个反例,此时的老师也还没到五十五岁,但脸上已是皱纹密布,就像语文教材中画的苏东坡。
“杨老师,你……你的身体……”韩叙不自觉捏紧了手上的那幅字。
杨老师摆了摆手,伸手将韩叙手中那幅字接过去,然后慢慢地说道:“家里的一些私事而已。这人哪,人到了中年,都是这样,上有老下有小,身体零件也开始罢工,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哪。嗐,不碍事儿的,也的确是上年纪了。”
说完杨老师一点一点展开他写的字,整个动作迟缓极了。
“这是你前天写的字儿?”杨老师微微张了张眼睛,手一边颤颤巍巍从怀中摸出一个布手绢,然后将里面包裹着的老花镜拿出来凑在眼睛前。
“嗯,”韩叙点头,“前天晚上写的。”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哎呀,真好,真好。字儿好,意思也好,当年那个站在桌前一笔一划写大字儿的小娃娃,如今也要出息咯。”杨老师笑了。那笑容一如三年前,只不过这一次,他的眼角带了些疲态,眼睛也深深凹陷下去。
杨老师又夸奖自己了,他又看着自己的字笑了。
可是这一次,看着杨老师抖得越来越厉害的手,韩叙却怎么都开心不起来,反而鼻子酸酸的,就好像自己的心脏被某只巨大而不可控制的手紧紧地攥住了,有些压迫,有些沉闷,时而却又感觉凉飕飕的,好像有冷风在一间空荡荡的房间里穿堂而过。
“嗯……下面说正事儿吧。”杨老师慢慢将他那幅子卷起来,尽管手抖得厉害,可是他还是卷得很小心,好像是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叫你来,是因为今天下午我有个学生来看望我,他现在在师大附中教美术。”杨老师扶着桌子慢慢坐下来。“他无意中说起一件事,我觉得这件事对你很重要,我想告诉你。”
“什么事?”韩叙问道。
“师大附中这次招生——我记得你说你想去师大附中的。”杨老师慢慢说道,“对于非子弟学生的招生,除了奥数这一项之外,他们有艺术特长生加分政策。我特地问了下,这其中是包含书法这一项的。”
韩叙一下子坐直了身子,“也就是说,如果有书法这个特长,是不是不用考奥数也能上师大附中?”
杨老师摇了摇头,“这可不行,奥数还是要考的。按我这个学生的话来说呢,就是你先填个报名表,在表里留下你的联系方式,然后师大附中会选定个日子搞这个特长生选拔。然后他们会对着表,按你们这些报了名的学生的这个联系方式一个个给你们打电话通知你去他们学校参加艺术特长生选拔——估计就是让你现场写幅字儿给老师看看,再面试面试之类的,如果选上了,他会在你奥数这个基础分上再给你加上30分。”
韩叙一下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杨老师,是所有的人都能参加吗?只要他会写大字儿?”
“是这样的。”杨老师点点头,一边将艺术特长生报名表给韩叙递过去,“不过,你的意思是……”
“是这样,我有个朋友,也学过书法。”韩叙用食指关节蹭了蹭鼻子,眉开眼笑起来,“比起我自己,或许他更需要这30分。杨老师,谢谢你!他要是知道这个消息会很开心的。”
杨老师一愣,随即也笑了。
“是你的好朋友吧?”
“嗯,最好的朋友。”韩叙很认真地说。
“好,好。”杨老师不住地点头,浑浊的眼珠子里眼里洋溢着满满的笑意。
……
离开少年宫的时候还不到晚上八点钟。杨老师披上厚重的外套,将棉帽子仔细戴好,将教室的门锁了,然后同韩叙一起走下楼去。韩叙注意到,以上的每一个步骤都被杨老师做得无比缓慢,就好像身体不听他使唤似的。
“杨老师,其实你不用跑这一趟的,”下楼的时候,看着杨老师蹒跚的腿脚,韩叙赶紧伸手扶住他,“天那么冷,你身体也不好,为什么不刚才在电话里告诉我一声就好呢?这个报名表,我自己也可以去问师大附中的人要的。”
“哈,我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想尽快把这张表交到你手上,这样心里才踏实。”杨老师摸了摸自己的胸口。他说话的时候大口大口地吐着白气儿,脸膛也被冻得红彤彤的。
“还有就是,这人哪,等到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了,就是见一次,少一次。最近我也总喜欢想着过去的那些事儿……没别的原因,杨老师就是想你了,想见见你。”
韩叙没有说话。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抬起头来看向天空,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天上那几颗星星,一边感受着刚才吸进去的那股子冷气缓缓将自己的胸腔充实起来。然后他低下头,一手捏着刚才杨老师交给自己的那张报名表,另一只手搀扶着杨老师的胳膊,默不作声地朝前走去。
他的两只手都攥得比刚才更紧了些。
(本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