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我封了一块,我朋友马上和他在谈的一块的送货老缅说“你看人家都封了,我给你这价格货主也不会亏的,他少赚一点。也让我赚一点,以后生意长久做的。”。那老缅看了看我们封包了,自己有有点着急。他也想早点赚到白卡,也同意封了货。所以我也间接帮了我朋友的忙。晚上的晚饭,他买的单。
在缅甸淘翡翠毛料,中国人的相玉师,和缅甸的运石人,是两个对立统一的群体。对立是因为,一个想低价买,一个想高价卖。所以,缅甸人团结,比如我收了两块手镯料后,就会有很多卖手镯了得老缅送货给我看。也基本都和我之前收的料的品质很接近,以为之前卖给我料子的老缅会回去和本国人交流,那个相玉师什么品质的料对庄。这样其他的老缅就会送类似品质的料子给我看,成交率就会提高。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行为,
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人的团队意识就没有略逊一筹,在小团队里,我们的交流还是比较充分,比如,我给了什么价格,老缅没卖。我会和朋友商量,如果朋友也对庄,他可以再加一点试试,如果我朋友不对庄,他看到这个货,就给很低的价格,这样老缅有可能会回来找我卖。
这里有个案例,我对庄了一块冰种小精品,给了200万缅币,老缅没卖,后来那个别人看,刚好给到我的朋友看,我朋友前一天晚上我们就聊到这个料子,他不对庄,他知道我对庄,就故意给了80万。老缅看给的这么低,就会来找我。我也知道之前朋友压价的事情,就减掉了60万,140万缅币,老缅考虑再三,还是给货主打了,最后成交了。
后来这个老缅看到我和我这个朋友一起走,脸都绿了。没办法,在缅甸淘货,就是要斗智斗勇。
但是,广义上来说,我们中国人的交流就很少。特别是行上人之间防范意识特别强。
我个人不太赞同这种行为。道理相信大家都理解,毕竟我们是异国来的同胞,我们不相互支持,谁还会支持我们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