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魁吧 关注:12,843贴子:3,989

【原创】老颜谈太平猴魁,有图有文,请泡杯好茶静心观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写在前面:本贴所有图片为楼主颜红星拍摄,不是专业水平,但请不要盗用,否则将采用措施维权,谢谢!
说起太平猴魁,大家不会陌生,进入新世纪后声名鹊起知名度大幅提升,特别是作为国礼茶赠送国外领导人,更是让猴魁茶扬名海内外,成为绿茶中的魁斗。身为发源地核心产区的茶农后代,儿时就是在采茶、做茶中度过的,更是吃着茶叶饭长大的,对太平猴魁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与见解。
下面就广大茶友所关心的问题谈一谈,部分内容是我七十多岁的老父亲口述,由我记录整理,献给各位魁友!











IP属地:安徽1楼2017-03-25 13:20回复
    一、关于产地
    现在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猴魁发源于黄山新明乡猴坑、颜家、猴岗一带,这是三个村民小组,人口不多,几十户人家。由此向外辐射,周边十来个村民组,如西一、西二、芦溪坑、甘坑、湘潭等地,都是属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典型山区。山高且陡,平均海拔在六、七百米。气温低,湿度大,乌砂土质,山林植被密集,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土壤有机质丰富。在这样的环境下,柿大茶树种逐渐变得叶片肥厚、硕大、乌亮,节间短,叶片不易散开,内含物丰富,成为最有利于制作太平猴魁的茶树品种。
    每一种茶都有其发源地,并以此成名,我想这不是偶然的,必有其原因,这与其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成就其高品质的基础。新世纪以来,黄山区政府大力发展茶叶经济,将全区划定为太平猴魁产区,但根据品质又划分为核心产区、一类区、二类区等,其中上述三个村民组为最核心区,往外周边村组为一类区,再往外的村为二类区,以此类推,因为茶叶品质区别较大,价格也相差悬殊。




    IP属地:安徽2楼2017-03-25 15:40
    收起回复
      经常有茶友询问,老颜你家在哪里啊,茶山多高啊,海拔是多少?在这里统一回复,老颜家在猴坑村西二组,就是村委会所在地,就是核心产区了,到猴村组必须从我家门口过。我父亲老家在颜家生产队,看我的姓就知道了,呵呵,后来搬到村部这里了。
      再说说影响茶叶品质的几个因素,诚然海拔高度对鲜叶品质有重要影响,此外还有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光照和周边植被。茶叶这东西光照强了不行,弱了也不行,那种半阴半阳的茶山最好,每天有三四个小时的光照最有利于形成高品质的鲜叶。茶园紧邻竹林树林,或者茶树和林灌木混杂在一起的茶园,像老山茶园,原生态环境显著,鲜叶质量就很高,而这类茶园土壤也是富含有机质的乌砂土,天然有机肥含量异常丰富,都不需要施什么肥料的,做出的茶叶天然的清香味很高,有的带有兰花香味,闻着很不错。


      IP属地:安徽3楼2017-03-25 15:42
      回复



        IP属地:安徽4楼2017-03-25 15:42
        回复
          二、关于工艺
          在我们那儿加工制作茶叶,工艺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在三十多年前,制作茶叶是用竹制的烘顶烘圈,由竹匠打制而成。用它做出的茶叶,将其天然的香味挥发的淋漓尽致,由于在制作过程中,只能用手轻轻按压,茶叶整形不到位,达不到扁平挺直的要求,近年来逐渐淘汰,而改用木制烘箱和碾压轮,鲜叶杀青后放在方形烘屉上,四人一桌,一枝枝地将茶叶捏制成形,要求把两叶包住中间的芽头,不能散开,这是非常费工费时的一道工序,平均下来每人每天一斤干茶,也因此抬高了价格。之后用碾压轮轻压扁形,力度要求不轻不重,轻则达不到压扁的目的,重了茶汁流出影响口感。这种工具的特点是茶叶整形到位,做出的干茶扁平挺直,美观大方,符合礼品茶的特点,也迎合了市场需求,这些年来逐渐普及开来,成为当地普遍采用的制作方法,称之为“捏尖”工艺。



          IP属地:安徽6楼2017-03-25 15:49
          回复
            制茶过程中,杀青是至关重要的一道工序,采回的鲜叶经过摊放拣尖后,进入杀青工序。将铁锅烧热,温度在一百多度,投茶二三两左右,徒手翻炒,鲜叶翻上时要抖开将热量散发,速度要快,不然容易焦边。铁锅每天要擦得滑滑亮亮的,不然容易粘黏鲜叶。待叶片变软时就要起锅进入下一道工序,杀青质量如何对茶叶口感影响至关重要,杀青时间短当地话说炒嫩了,不能将茶叶香味完全激发出来,有的还带有青草气,但颜色青绿色非常漂亮,有些不懂茶的人以为颜色好看就是好茶,但在真正品茶的人那里,一看便知。杀青时间到位,制出的茶叶颜色苍绿,香味浓郁清香扑鼻,有的带有兰花香,闻之心旷神怡。在这方面,我父亲几十年的制茶经验,有着其独到的见解与体会!



            IP属地:安徽7楼2017-03-25 21:48
            收起回复
              而作为核心区以外的低山丘陵路边茶,采用的是“布尖”工艺,因为制作时盖着两块布碾压,特点是杀青嫩,重度碾压,茶汁流失严重,有的是将两三片鲜叶碾压在一起,制成的干茶薄如蝉翼,叶片宽大,颜色翠绿,有的带有青草气,口感清淡,也不耐泡。但是价格便宜,且从外观上比较好看,成为一些不懂猴魁人士的最爱。
              但这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太平猴魁,当地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将此类地区划定为太平猴魁产区,也是为了老百姓着想,有市场就有需求,也有着存在的道理吧。但却给真正喜爱太平猴魁的茶友带来了一定的迷惑性,初次接触到此类茶,以为猴魁不过如此,在对外宣传上形象上对太平猴魁有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究竟是非对错留待世人评说吧!



              IP属地:安徽8楼2017-03-26 22:03
              回复
                捏尖与布尖的对比图:右上为捏尖,其余两张为布尖,只看外观差别就很明显。


                IP属地:安徽9楼2017-03-26 22:04
                回复
                  没时间整理,争取明天更新!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3-27 23:06
                  回复
                    三、关于原产地品牌保护
                    上面说了,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经申请,国家质检总局评审, 2003年5月发布公告,实施太平猴魁茶实施原产地域产品国家保护, 原产地域保护的范围为黄山区(原太平县)现辖行政区域,共有14个乡镇,有约百余个行政村。今后凡是非原产地域的茶叶不得称为“太平猴魁”,就是说除此之外的不能叫太平猴魁,这是所谓大保护,其中茶叶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相差悬殊,这里不再叙述。



                    IP属地:安徽11楼2017-03-28 16:16
                    回复
                      干货知识贴,顶起来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03-28 19:33
                      收起回复
                        你好,请问有太平猴魁90年代的包装盒么?或者十年前左右的包装。最近在写太平猴魁的论文,缺少这类图片,非常感谢


                        13楼2017-03-28 20:03
                        收起回复
                          我想说一说作为太平猴魁发源地的猴坑村,是怎么保护猴魁品牌的。在太平猴魁声名远扬后,价格一路飙升,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法商贩将外地鲜叶运进核心区,当作好茶出售,牟取不当利益。新明乡政府和猴坑村早已意识到这一点,为了根治这一现象,每年茶季抽调公安、交警、司法等职能部门成立太平猴魁茶季综合治理工作组,安排专职人员值班,在进入猴坑村的唯一通道上设置三道检查站,外地车辆人员进入一律停车接受检查,在最后一道站口,必须停车换乘当地车辆进入,此举从根本上杜绝了外地茶叶流入的怪象,为保护核心区猴魁品牌立下一件大功。在此为乡村及值班的同志点赞!


                          IP属地:安徽14楼2017-03-28 20:10
                          回复
                            四、关于农残
                            这是许多茶友很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问题,身在这个社会,能理解很正常。但是作为城里人、山外人,可能对山区的环境气候不了解,在大山里有着特有的地方小气候,全天光照时间短,早晚雾气重露水重,以致于气温很低,就像现在三月底了,我还穿着冬衣,脚下烤着火桶,所以在这里害虫难以有作威作福的机会。


                            IP属地:安徽15楼2017-03-29 09:17
                            回复
                              而且政府为了保护品牌,保护“舌尖上的安全”,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力度,制定执行了史上最严的农残标准,加大了对农残的监控,定期开展抽样检测,这些年投资建设了民生工程农残检验室,出结果快且准,茶农的意识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知道了不能自己砸自己的牌子,在政府的补助政策推动下,纷纷改用物理杀虫法,也就是灯诱法、粘黏纸等方法来杀虫,同时施用有机绿肥和饼肥来壮肥茶树,不仅解决了农残的问题,而且茶叶口感更纯正更香高,这样让来看茶的客人心里更有底了。


                              IP属地:安徽16楼2017-03-29 09:18
                              回复